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4 17:28:48
◎近日,記者從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法院發布的公告了解到,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已經裁定受理上海分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加母公司)破產清算一案,該案將于9月4日開庭。執行信息網顯示,花加創始人王柯也已被下達限制消費令。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楊夏
“我一直是花加的忠實用戶,訂了好幾年花覺得特別好,所以去年加盟了花加的線下店,沒想到剛交了6萬加盟費沒兩個月公司資金鏈就斷了停止運營了。真的是奉勸大家創業的時候謹慎選擇加盟品牌。”花加加盟商肖莉(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嘆。
近日,記者從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法院發布的公告了解到,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已經裁定受理上海分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加母公司)破產清算一案,該案將于9月4日開庭。執行信息網顯示,花加創始人王柯也已被下達限制消費令。
作為“99元包月周花”產品的開創者,花加成立于2013年,根據公開數據,創業以來,花加共獲得6輪融資,融資金額近3億元,也曾有過單月銷售達1億元的戰績。可以說,花加曾引領了鮮花消費的新潮流。但是2023年9月,花加因為資金鏈斷裂突然停業。
今年年初,王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只要創始人不放棄,一家公司很難死掉,同時透露他會通過直播賣花嘗試還債。但是在億元級的債務面前,當前的努力似乎顯得杯水車薪。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雖然已經進入破產清算環節,目前花加小程序還可以下單,而王柯帶貨的視頻號和花加小程序的運營主體已經不是申請破產清算的花加母公司(上海分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除此之外,另有一家公司還在和花加的加盟商對接,時不時會給加盟商派幾個單子。
8月23日,花加加盟店老板李剛(化名)向記者表示,店鋪還在正常營業,但是和花加沒有任何關系了。另有未更換店鋪品牌名的加盟商向記者表示,之所以沒有拆掉花加的名字,一方面因為已經裝修好了再拆還得花錢,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這件事最終能有個結果。
花加到底倒閉了嗎?創始人王柯又在哪里?花加欠用戶和加盟商的錢還能還得上嗎?
據一位花加加盟商透露,他是去年春節后通過熟人推薦加盟花加的,當時他覺得加盟一個已經成熟的品牌能比自己直接創業開店更靠譜一些。“加盟費是10萬元,主要就是買花加這個品牌名字。”
但是他沒想到,花店裝修好不久,還沒怎么開始賺錢,就看到了網上爆出的花加停止營業的消息。
記者采訪的另一位加盟商也提到,一開始還能聯系上當時負責加盟的工作人員,跟我說在籌集資金,過段時間公司就能好轉,后來沒過幾天那個工作人員跟我說他也離職了。
不過沒有更換花加品牌名也給一些加盟商帶來了麻煩,“線上好多人不敢下單,大家都以為是破產的那個花加,害怕不能發貨就不下單了。最近也經常有人來找我問花加的情況,但是跟我沒關系,損失已經都這樣了,我只想好好做生意,不想被打擾了。”
另一位加盟商張涵(化名)也遭遇類似,據她透露,去年3月她花了10萬元加盟了花加,但是交錢后加盟合同中承諾的資源花加都沒有兌現過。因為是入駐商場門店,更名需要重新走法務程序,所以她的店鋪也繼續以花加作為品牌名,“時不時會有電話來問讓我退錢,但是大部分聽說我也是加盟商沒有收錢都會表示理解。”張涵表示。
談及這次加盟帶來的損失,張涵直言不只加盟費10萬元。“說白了當初就是沖著花加這個品牌和他能提供的資源才加盟的,現在這個錢就是白花了。”張涵說道。據她透露,在加盟前,花加曾提到,平臺上的包月鮮花會從昆明發貨到加盟店,再由加盟店發貨給用戶,同時承諾一星期不低于400單,但是在加盟后這種單子根本也沒接到過。
相比于張涵,加盟商肖莉可能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我(去年)7月還去了上海的花加總部考察,見過老板王柯。王柯給我講了他創立花加的‘豐功偉業’,還一直向我傳遞他的價值觀。”肖莉向記者回憶。當時距離花加資金鏈斷裂、公司停業僅僅只有兩個月時間,但是肖莉無論在王柯身上還是對接加盟的花加工作人員身上都沒有看到任何跡象。
據肖莉透露,她所在的區域加盟費是8萬元,后來經過講價大概是6萬元。“他們工作人員跟我說,我加盟的區域有30多萬會員,每年營業額就能有20多萬(元),半年就能回本,同時還會給加盟商提供點位圖,幫忙選址。”肖莉表示,但是這些曾經的承諾在她交完6萬元加盟費之后都沒有兌現。
肖莉在店鋪裝修好沒多久就聽說花加爆雷了,“我沒敢用他的品牌名,自己起了個名字重新開了一家花店,害怕供應商和維權的人來找我,也怕影響我的生意。”肖莉向記者表示。
在花加爆雷之后,王柯嘗試過自救。
在今年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王柯提到,將通過直播賣花還債,他同時樂觀預計,花加2024年的業務量能達到原來的10%。同時計劃在3年內完成債務重組和業務轉型,5年內在新的行業里做到第一。
“申請破產最簡單,但是我不想這么做。花加的商業模式其實是成立的,只是很難上市而已。踏踏實實服務好用戶,降低不必要的成本,依然可以做成持續穩定發展的公司,這樣對債權人來說有個交代,也是我對這段創業做一個較好的安排。”王柯當時表示。
王柯的努力和對債權人負責的態度多少給了供應商、加盟商和買了年卡無法兌現的消費者們一點安慰。還有不少人在王柯的直播微信視頻號下面留言表示支持他,為他加油。但是今年6月,來自法院的一紙公告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
早在今年5月15日,上海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就發布公告稱,上海藍藝包裝材料有限公司以花加母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法院申請花加母公司破產清算。由此可以看出,年初王柯的自救和重啟計劃收效微乎其微。
記者注意到,雖然公司已經走了破產流程,微信上的花加小程序“花加有禮”依然可以下單,客服向記者表示,新訂單(2023年12月13日之后)下的都可以發貨,訂閱老訂單(2023年12月13日之前)的訂單暫時還沒有辦法和能力恢復配送。客服同時提到,現在花加想要重新經營,創始人每晚都在努力直播賣貨,希望可以用新訂單的利潤來履約老訂單。
“創始人每周二到周四晚7:30都會直播,直播時候也會更新進度或說明最新情況。還請再給花加一些時間,感謝。”客服表示。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花加小程序和創始人王柯的視頻號“花加小柯”運營主體已經悄悄發生變化。花加創始人王柯創立的花加母公司名為上海分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花加小程序的運營主體公司為上海早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方平臺信息顯示,上海早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由王先洪100%持股,成立時間為2024年4月9日,公司人員中未出現花加創始人王柯的名字,但是該公司運營的公眾號花加有禮的客服依然稱王柯為“創始人、老板”。
值得一提的是,肖莉向記者表示,由于當時交加盟費的時候和花加簽了三年的合同,在花加去年9月停止營業后,又換了一家新公司在和她對接。這家公司名為寧波花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最近一直通過系統給她派單。
“加盟時簽了三年的合同,雖然每個月可能就只有幾單,聊勝于無,我也就順手做著,等合同徹底到期了就不合作了,也算那幾萬塊錢加盟費沒白瞎。”肖莉向記者表示。
不過這家新公司對于加盟商的要求也讓肖莉忍不住吐槽,“一個包裝袋8塊錢,我在網上買一個也就一兩塊錢,每一單平臺還要提成35%,他們在這上面都要賺一筆”。對于這個賠本也沒賺到吆喝的生意,肖莉顯得有些無語。
第三方平臺信息顯示,肖莉和張涵提到的寧波花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14日,法定代表人為王瀟瀟,股東信息中依然沒有王柯的名字。加盟商張涵也向記者提到過這家寧波的公司,不過她認為這家公司和此前承諾的提供包月周花業務的花加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也沒有和這家公司有后續的對接。
這也就意味著,雖然王柯創立的花加母公司已經在走破產流程,但是至少有兩家新公司還在使用花加的品牌名進行經營活動。
這種行為是否合法?
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趙占領律師向記者表示,破產法第35條提到,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六個月至破產宣告之日的期間內,破產企業進行財產轉讓和非正常壓價出售財產等行為均為無效行為。
“花加的品牌名也屬于原公司的資產,由于破產公司沒有公示這兩家公司與破產公司的關系,后面兩家公司是否可以使用花加品牌繼續經營這一點上尚有疑問。”趙占領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道。
除了加盟商之外,還有大量的花加包年用戶在等著花加退款或者發貨。記者采訪多位用戶發現,大部分消費者都購買的是花加1399元買一年送一年的周花套餐,自去年9月停止配送,受損金額約1000元。
北京觀韜中茂(溫州)律師事務所葉瀟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普通消費者申報的債權屬于普通債權,而企業的破產財產清償順序有法律規定,首先是優先債權、破產費用,之后才是職工債權、稅款債權、普通債權。而破產本身就是資不抵債,因此作為普通債權人,受償的概率較低。
“當然很多消費者認為沒機會拿回錢就不申報債權這樣也是不對的。申報債權是法律賦予債權人的合法權利,只有你的債權依法申報并被確認,才有可能得到后續的受償。”葉瀟瀟表示。
不過她也提到,從法律層面來說,普通消費者的維權成本比較大。因此針對此類預付款消費合同,建議消費者選擇知名大品牌公司或有第三方資金監管的商家去消費,預付款后及時核銷消費次數,在日常多觀察商家的經營情況,發現苗頭及時申請平臺退款或尋求工商局幫助,若協商無果,也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解決。
花加成立于2013年,根據公開數據,創業以來,花加共獲得6輪融資,融資金額近3億,也曾有過單月銷售達1億元的戰績。不過花加的隕落也直接暴露出鮮花電商的困境。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與其說花加,不如說整個鮮花電商,或者說垂直電商本身就很難做。現在來看,垂直電商除了一些非標品或者走向線下的商家會好點之外,像酒類電商、母嬰電商等都難逃獨立電商衰落的命運。
具體到鮮花電商行業,莊帥提到,這兩年來,叮咚買菜、盒馬、美團外賣包括京東、淘寶這樣的綜合電商,還有內容電商抖音都在發力鮮花這個品類,除非有一些鮮花電商直接入駐抖音、美團,或者直接給盒馬、叮咚買菜合作供貨,成為供應商,除了這些出路之外,堅持完全獨立的(鮮花電商)都很難發展下去。
“因為垂直的鮮花電商獲客成本是比較高的,整個供應鏈的維護的成本也是比較高的,所以這個是很難去跟綜合電商去競爭的。”莊帥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