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觀察 2024-09-03 10:03:42
喜看稻田千層浪,又是一年豐收時。四川各地陸續進入最繁忙的收獲時節。
在巴中市巴州區曾口鎮吉公村的千畝展示水稻田里,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組精心選取了200余畝油茬水稻高產攻關田中的代表性田塊,進行了實地測產,測得平均畝產800公斤,刷新了巴州區水稻平均畝產紀錄。
巴中市巴州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 徐大軍:深入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主要糧食作物高產示范片平均增產20%以上,為實現全年糧食生產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多產糧”更要“產好糧”,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各地有高招。達州市大竹縣在高山稻區,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種植的有機水稻今年畝產達650公斤,首次超過了當地傳統水稻產量,為有機水稻大規模種植闖出了一條新路。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呂世華:從傳統種植用農藥、用化肥的畝產800斤提高到不用農藥、不用化肥的1300斤,這樣能讓更多消費者消費得起有機稻米。
這種地膜由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促進了肥料高效利用,保證了農產品安全,使稻谷更加生態有機。
南充市儀隴縣探索出“水稻+青蛙”生態綠色種養的路子。稻田里投放的黑斑蛙吃蟲,水稻不用再施農藥,黑斑蛙的排泄物又是天然的有機肥,提升土壤肥力,保證水稻的產量。
南充市儀隴縣永樂鎮真靈山村稻蛙種養業主 李宋斌:每畝的產量突破千斤左右;喂養的黑斑蛙又大又漂亮,目前市場價每斤20元,每畝的產量會突破3500斤,每畝的產值7萬多元。
水稻是溫帶地區的主要糧食,對于高海拔地區的人來說,青稞則是他們的主糧。甘孜州白玉縣贈科鄉下比沙村千畝青稞共富田園種植基地迎來了青稞歸倉的時節。一簇簇飽滿的青稞瞬間被卷入機器內,收割、剝離、粉碎一氣呵成。
甘孜州白玉縣贈科鄉下比沙村村民 伍金彭措:現在的種地模式,不僅提高了糧食的增收,還有效解決了人力問題,機器也收割成為了常態,這樣家庭中的其他成員能夠外出務工,增加了我們的收入來源。
下比沙村共流轉土地1300余畝,由白玉縣農牧農村局提供種子,采取跟蹤模式,讓村集體帶動村民種植青稞。
甘孜州白玉縣贈科鄉副鄉長 魏成楓:我們千畝青稞共富田園種植基地主要的運行模式是“支部引領+集體經濟代管+群眾參與”的這種模式,今年預計我們每畝的產量能夠達到400斤左右。
來源:四川觀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