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03 16:43:14
◎9月2日晚間,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發布公告,兩家公司正在籌劃由中國船舶通過向中國重工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這標志著中國船舶集團向解決船海主業同業競爭邁出了關鍵一步。
每經記者 張韻 每經編輯 楊夏
“南北船”兩大集團合并五年后,中國船舶集團正式開啟新一輪重大資產整合。
9月2日晚間,中國船舶(600150.SH,股價34.9元,市值1560.88億元)、中國重工(601989.SH,股價4.98元,市值1135.54億元)發布公告,兩家公司正在籌劃由中國船舶通過向中國重工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這標志著中國船舶集團向解決船海主業同業競爭邁出了關鍵一步。
9月3日開市起,兩公司股票開始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截至9月2日收盤,中國船舶跌超9%,股價報34.9元,中國重工跌超6%,股價報4.98元。
“中國巨輪”來了,這次會重演“南北車”合并時的行情嗎?
9月3日,中船系個股迎來強勢開盤,截至收盤,昆船智能(301311.SZ)、中船科技(600072.SH)漲停,中船應急(300527.SZ)、久之洋(300516.SZ)漲超7%。
兩家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目的是為進一步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興裝強軍主責主業、加快船舶總裝業務高質量發展、規范同業競爭、提升上市公司經營質量。
中國船舶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本次重組將整合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的優勢科研生產資源和供應鏈資源,加速推進中國船舶集團內部業務整合,進一步強化主營業務的頂層協調,有效減少同業競爭。
船舶總裝作為中國船舶集團的核心業務,主要由分屬原兩大集團的上市公司中國船舶、中國重工承擔。以完工載重噸計,中國船舶的全球市占率約11%,旗下擁有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中船澄西、廣船國際4家子公司,聚焦軍民船舶的修造業務;中國重工在艦船研發制造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旗下擁有大連船推、武漢重工等艦船配套企業。
截至9月2日收盤,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的市凈率分別為3.20和1.35,市值分別為1561億元和1136億元,兩家超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聯合整合,構成了近十年來A股資本市場最大規模的并購交易。
中國船舶表示,本次重組,軍船業務將更好協同,民船業務有望形成合力,共拓海外市場,實現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
中國重工在2024年半年報中表示,在市場需求旺盛、訂單充足、產品結構優化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動下,全球造船企業盈利能力普遍提升。
2024年上半年,中國重工實現營業收入221.02億元,同比增長31.05%,歸母凈利潤5.32億元,同比增長177.13%。中國船舶實現營業收入360.17億元,同比增長17.99%,歸母凈利潤14.12億元,同比增長155.31%。兩家公司業績均實現翻倍增長。
從全國范圍來看,2024年上半年,我國造船業三大指標全球領先,船企接單份額創歷史新高。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我國造船完工量250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8.4%;新接訂單量542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3.9%;截至2024年6月末,手持訂單量1715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8.6%。
2024年上半年,中國船舶共承接民品船舶訂單109艘,噸位數同比增長38.21%,主要有油船35艘,散貨船31艘,液化氣船18艘,PCTC船14艘,集裝箱船10艘;中國重工海洋運輸裝備板塊共計新接訂單426.43億元,按載重噸計同比增長230.6%,旗下的大連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造船企業已形成好望角型散貨船、超大型礦砂船、超大型集裝箱船、LR2成品油船、VLCC、大型LNG運輸船等多個優勢船型。
在手持訂單中,兩家公司的中高端、綠色船型占比持續提升。與此同時,中國重工在2024年半年報中表示,航運市場在紅海危機等因素影響下高位上漲,運力周期性更替、海事業綠色變革等因素持續驅動造船市場需求旺盛,船舶行業保持高景氣度,新造船價格逼近歷史峰值。2024年6月,克拉克森新船價格指數收報187.2點,較年初增長3.8%,與2008年的峰值僅差2.3%,為2008年以來的次高位。
在造船市場熱度持續的背景下,中國船舶集團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中國船舶、中國重工深化改革,這股合力有利于提升中國船舶集團海外競爭力以及中國造船國際影響力。中國船舶告訴記者,本次重組完成后,公司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手持船舶訂單數將領跑全球。
9月2日,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簽署了《吸收合并意向協議》,當前交易正處于籌劃階段,交易雙方尚未簽署正式的交易協議。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