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03 22:00:06
每經記者 陳植 每經編輯 張益銘
人民幣的跨境應用場景持續擴容。
9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擴大人民幣在服務貿易領域的跨境使用,支持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和再融資業務。
這將助推相關部門加快出臺支持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的相關舉措,尤其是在人民幣跨境再融資業務扶持方面,相關部門將加快出臺跨境人民幣信用證再貼現相關舉措,致力于形成跨境人民幣再融資的基礎利率,推動人民幣在跨境貿易領域獲得更大范疇的應用。
數據來源:Wind、畢馬威分析、華泰研究 楊靖制圖
跨境融資需求旺盛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跨國企業積極嘗試使用人民幣開展國際貿易融資。
這背后,是三大因素起到日益顯著的助推作用,一是美元利率高企導致跨國企業美元融資成本“水漲船高”,紛紛轉向使用利率相對較低的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融資;二是相比日元等其他貨幣,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相對平穩,令跨國企業的匯率風險相應降低;三是新興市場國家持續推進跨境貿易本幣結算,尤其是越來越多新興市場當地企業將貿易合同結算貨幣從美元轉向人民幣,帶動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的需求增加。
《意見》的面世,標志著相關部門將在更大范疇支持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
一位外資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當前驅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因素眾多,比如人民幣在跨境貿易領域的結算、貿易融資、人民幣計價的海外債券發行、數字人民幣的國際結算等。今年以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驅動力,來自海外市場的人民幣貿易融資需求增加。
“過去兩三年,我們看見人民幣國際貿易融資需求一直在增長,特別是在今年上半年,眾多企業希望將貿易合同結算貨幣從美元轉成人民幣,但這個過程需要一個支撐點,就是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否則企業難以完成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他強調說。
這位外資銀行人士還注意到,首先使用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的,主要是中資企業,其次是部分世界500強企業,之后是東盟地區當地企業。究其原因,是東盟企業涉及的跨境國際貿易量相對較小,所以他們對人民幣國際貿易融資的敏感度相對低一點。但是,通過將人民幣與其他貨幣進行國際貿易融資成本與幣值穩定比較,當前東盟地區企業開始積極使用人民幣做國際貿易融資,接受度正逐步提高。
需解決人民幣供給問題
要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融資領域的應用,首先需解決人民幣的供給問題。
記者獲悉,當前不同國家的人民幣供給存在著較大差異。比如新加坡等國家的人民幣供給相對充足,便于跨國企業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但在其他一些國家,受資本管制舉措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在當地的供應相對較少。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些當地企業只能通過大型銀行尋求美元掉期交易完成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但由于掉期點價不夠穩定,導致企業在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過程中遭遇了較高的“融資利率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有外資銀行建議我國央行能提供人民幣跨境貿易再融資工具,比如國際信用證再貼現產品,一方面方便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銀行通過國際信用證再貼現產品獲得人民幣融資,解決當地人民幣供給不足的難題。另一方面,國際信用證再貼現產品能形成一個“基礎利率”,有助于銀行在這個“基礎利率”上加點,形成相對穩定的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利率。
隨著《意見》面世,相關部門不但將加快跨境人民幣信用證再貼現工具等跨境人民幣再融資工具創設,還將促進海外市場盡早形成人民幣貿易融資的“利率錨”,吸引更多跨國企業使用人民幣開展跨境貿易融資。
上述外資銀行人士指出,一旦這個“利率錨”形成,銀行可以根據企業信用評級,在此基礎上增加30或50個基點作為跨境貿易融資利率,由此企業能形成相對穩定的跨境貿易融資成本預期,并采取措施更好管理融資成本,更大膽地使用人民幣開展國際貿易融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