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乘“數”而上,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綿陽探索數字鄉村建設新路徑

涪江觀察 2024-09-10 10:42:54

數字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在綿陽,當“數字”走進鄉村,當數據與綠水青山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一鍵操作”,田地里的“耕種管收”都有智能設備幫忙;

◎政務服務“網上辦”,鄉親們日常辦事不出村;

◎直播成了新農活,坐在家里農特產品就能賣到全國……

在綿陽,一個個特色產業向“數”而興,打開廣闊新天地,一座座村莊因“數”而美,奔向幸福新生。

鏈接“云”端,鄉村巨變。

在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部署中,綿陽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大膽探索,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數字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特色產業更具活力,鄉村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廣袤鄉村的內生動能正在被激發。

W020240906541496231021.jpeg

 

加“數”前行

夯實頂層設計

 

在位于三臺縣的代代為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廳內,工作人員輕點鼠標,麥冬基地內土壤酸堿度、大氣溫濕度、產品采收、生產加工等情況都一目了然。

 

而在三臺縣中國麥冬電子交易中心內,互聯網正在助推麥冬走向世界。“今年全縣麥冬總產量預計達1.5萬噸,產量占全國總生產量的70%以上。”三臺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蔣次勇說,“涪城麥冬”已遠銷東南亞、歐盟等地區,占全國出口量的80%以上。

在數字賦能下,一粒麥冬從傳統中藥“變身”為飲料、化妝品,進軍日韓、東南亞和歐盟市場,每年能為三臺帶來近40億元的產值。

 

W020240906541498750895.jpg

 

規劃是行動的先導。國家先后出臺了《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2024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扎實有序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隨之,綿陽多部門聯合發布了《綿陽市數字鄉村發展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多措并舉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注入了全新動能,繪就出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現代數字化圖景。

理念清、思路明,行動就有了指向。“云端”之上,綿陽鄉村生活更有根基——

◎ 在涪城,探索打造的“鄉約涪城”和“智農云涪”微信小程序,通過將鄉村旅游和供需資源搬到“云端”,為鄉村注入科技活力,讓鄉村振興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 在游仙,依托中國科技城大數據中心,建強數字底座,強化數據匯聚融合、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城市智理、利企便民、數字經濟,打造“城市智腦”。

◎ 在北川,聚焦低空經濟“新引擎”,聯合四川縱橫開展“空地一體化無人機數字鄉村平臺”項目建設,不斷拓展無人機在農業、水利、應急等方面的應用場景,讓更多數字化應用場景悄然飛入鄉村尋常百姓家。

W020240906541496952443.jpg

 

聚數而為

提升數字基礎

“這個智慧平臺真是太方便了,只需在手機上簡單操作,就能辦理業務。”8月15日,在外地務工的安州區雎水鎮楓香村村民謝友前,趁著休息空當,通過“數字楓香”的企業微信為生病的妻子申報了低保。這樣便捷的辦理方式,放在過去,謝友前是不敢想象的。

 

W020240906541496389511.jpeg

“數字化鄉村建設,為楓香村帶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楓香村黨委副書記謝超說,“通過打造數字運營平臺,實現了基層治理的數字化轉型,賦能鄉村治理‘數智化’,打造鄉村振興‘向云端’,上線‘數字楓香’運營平臺,把信息化服務觸角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像雎水鎮楓香村一樣,綿陽的廣袤鄉村正加“數”前行,讓鄉村振興有“智”更有“質”——

 

數字賦能,鄉村向“網”

綿陽實施農村信息網絡質量提升行動,推動5G和千兆光纖網絡向鄉村延伸,完成全市2070個行政村(社區)政務外網5G基站建設及電子政務外網終端100%全接入,實現“市內通千兆、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

資源共享,數智共生

整合公安、應急、住建、農業農村等數字平臺,探索運用5G、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手段,搭建區鎮村三級聯動的綜合性數字服務平臺,形成數字資源貫通、公共服務暢通的鄉村數字管理體系。

打破壁壘,以“數”謀“新”

綿陽建成城市大數據平臺,開展數據共享攻堅行動,加強涉農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已整合農村人居環境、社會化服務平臺、承包土地經營管理系統、農業局集體資產清算、秸稈綜合利用收儲運大數據平臺等5個涉農系統,已匯聚2700萬條數據。

數字治理,享“云”生活

整合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通數字惠民“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行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政務服務,建成了全國最大的5G電子政務外網,實現全市2262個政府點位的全面覆蓋,推動更多便民服務應用下沉到鎮、村。

乘“數”而上

激發鄉村活力

沿著山路而上,經過一幢幢掩映在茂密果林之中的石砌碉樓和木質吊腳樓,便來到了“云朵上的羌寨”石椅村。走進石椅村苔子茶基地,“科技味”濃郁:24小時監控、太陽能殺蟲燈、氣象監測站、高效節水灌溉系統……現代農業設施設備齊全。

 

北川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黎開強介紹,這里的氣象監測站數據將實時傳輸到北川智慧農業管理平臺,管理人員可在手機端查看土壤溫度、濕度等,實現茶園科學管理。

遠程辦理、智慧農業、直播帶貨……如今的石椅村變得越來越“硬核”。石椅村打造“云上石椅”智慧管理平臺,運用AI、大數據等技術,提升文旅產業體驗,實現轉型升級。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5月,石椅村旅游人次達15.9萬,同比增長21.2%;旅游綜合收入達3203.4萬元,同比增長23.8%。

W020240906541494807715.jpeg

 

鄉村振興,數字化改革是牽引力,更是加速度。當前,數字化已成為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也將成為綿陽鄉村發展的“新動能”。

立足宏觀視角,綿陽充分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構建合適的應用平臺,提升鄉村服務的質量效率和廣度深度,催生出“數字+農業”“數字+文旅”“數字+電商”等一系列新產業、新模式,逐漸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立足微觀視角,綿陽打出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組合拳——

 

拓展應用場景,綿陽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大力實施人工智能科技攻堅,以真實場景需求為牽引,讓更多綿陽的創新成果走向鄉村“應用場”,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推動鄉村生產力迭代升級。

激發電商活力,建設“綿陽市農特產品直播基地”,引導企業、專合社、家庭農場等,運用網絡直播、網紅帶貨等新模式拓展銷售渠道,培育農村電商980余家,暢通鄉村經濟大動脈。

推進數字化管理,加快物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在產業生產過程中的廣泛應用,推進115個現代農業園區數字化建設,賦能鄉村治理新高度。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放眼綿陽,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正在加“數”繪就。

放眼未來,綿陽將發揮數字賦能的虹吸效應、乘數效應、溢出效應與普惠效應,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讓人民群眾在數字化鄉村治理中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描繪更加精彩動人的數字興業、數字治村、數字惠民的發展畫卷。

(涪江觀察記者 郭若雪/文 綿陽市委網信辦供圖)

來源:涪江觀察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