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12 12:55:47
每經評論員 賈運可
近日,廣東證監局披露了一份針對已摘牌的鼎龍文化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鼎龍文化及有關當事人因虛增存貨、營業收入及利潤,導致2021年年度報告、2022年半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兩期財報虛增利潤超4000萬元,被處以警告及罰款,罰款金額合計1000萬元。這一事件再次表明,即便公司已經退市,其過往的財務造假行為仍會受到追究,并且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退市并不意味著企業可以逃避過去的責任,尤其是在財務違規問題上,企業應對其欺瞞行為負責到底。這不僅是對股東的尊重,也是對整個市場秩序的維護。鼎龍文化雖然不再在資本市場上活躍,但其違法行為對投資者、債權人、合作伙伴乃至未來的業務機會都會產生負面影響。企業的聲譽和誠信是一項長期資產,而不是僅在上市期間的重要因素。
盡管鼎龍文化已不再是公眾公司,但它仍然需要維持基本的商業信譽。對于一家已經退市的公司來說,未來的融資需求、業務拓展甚至可能的重新上市計劃,都離不開金融機構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如果企業在市場上留下不良記錄,將嚴重限制其未來發展和融資能力。無論是與供應商的合作,還是向金融機構尋求貸款,商業信用的缺失都可能帶來不利的連鎖反應。
鼎龍文化的整改措施不應該局限于表面上的合規調整,而應深入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改善。公司需要通過透明、合規的操作,逐步恢復其在商業社會中的信譽。這包括強化內部控制體系,提升信息披露的質量和準確性,并加強管理層對法律合規的重視。同時,未來的業務合作也需要以更嚴格的財務審查和治理結構為基礎。
此次事件的教訓也給所有企業敲響了警鐘。無論是否上市,企業的財務透明度和誠信都是持續經營的關鍵。即便退市,企業依然需要遵循商業規則,遵守法律,履行其應有的責任。只有通過長期的誠信經營和合規管理,企業才能確保在市場競爭中擁有立足之地。
總的來說,鼎龍文化的財務違規行為雖發生于其上市期間,但影響遠不止于資本市場。無論上市與否,企業都必須堅守誠信和透明的基本原則,任何試圖通過造假獲得短期利益的行為,最終都會損害企業的長遠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