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13 21:37:20
◎在9月12日于重慶召開的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現場推進會上,全國多個城市圍繞全域數字化轉型做了介紹,其中,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加強數字要素開放及賦能成為各城市搶抓的重點之一。
每經記者 王琳 每經編輯 董興生
今年5月,國家數據局聯合有關部門發布了《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我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成效漸顯。
在9月12日于重慶召開的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現場推進會(以下簡稱“推進會”)上,全國多個城市圍繞全域數字化轉型做了介紹,其中,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加強數字要素開放及賦能成為各城市搶抓的重點之一。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會上提出,下一步,要從數字化服務能力建設、先進經驗的復制推廣、基礎制度探索突破等方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
在推進會上,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深圳市、杭州市、成都市、莆田市等地相關負責人圍繞全域數字化轉型作了交流發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加強數字要素開放被各個城市作為全域數字化轉型工作中的重點來抓。
例如,在夯實數字基礎設施方面,北京市統籌構建“一廊四極”算力基礎設施,形成了超2萬P智能算力供給規模;深圳市也建成啟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深圳市智慧城市算力統籌調度平臺,全市實時可調度算力達13.5E,預計今年底將達30E。
在加強數字要素開放和賦能方面,北京市大數據平臺匯聚數據總量6400余億條、日更新4億條;依托目錄鏈實現數據共享全流程鏈上管理,為國家、京津冀、本市120余項場景提供公共數據服務1.7萬億條,日均19億條;有條件地開放醫療、交通等高價值數據總量36.21億條,同時成立北京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面啟動6大類、160余項標準的研究制定。
上海市累計向社會開放數據資源超20億條,同時運用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技術,已推動稅務、社保、公積金、房屋等11個領域近1000項高價值、高敏感數據項開發應用;成都市先后授權了7批次612類4.07億條公共數據,開發一級數據產品303個,支撐50余個“公共數據+”應用場景。
此外,深圳市還介紹了深圳數據交易所的建設情況。該所已上市2551個數據產品,截至今年8月累計完成數據交易123.76億元,其中跨境數據2.34億元,均居全國第一。
推進會上,國家數據局發布了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整體來看,全國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經驗。
根據國家數據局今年6月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我國數字領域迎來高質量發展,其中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我國算力總規模達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存力總規模為1.2ZB;數據生產總量達32.85 ZB,同比增長22.44%,數據存儲總量達1.73ZB。同時,全國已有數十個省市上線了公共數據運營平臺,有20多個省市成立了專門的數據交易機構。而在數字賦能方面,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了10%左右。
劉烈宏在推進會上表示,下一步仍要從幾個方面繼續系統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一是夯實數據底座,增強全域服務能力。強化數據驅動,賦能城市治理服務。深化以數興業,推進新型產城融合。二是要注重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制定差異化的轉型策略,加強先進規劃理念、建設經驗、管理模式復制推廣,探索建立國家共性組件共享機制。劉烈宏特意指出,政府組織能力強、基礎條件好的城市要先行先試,勇于打造數據領域“先行區”。三是要推動數據基礎制度探索突破,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推進“適數化”改革創新,營造有利于全域數字化轉型的良好氛圍,推進運營運維模式創新,構建數字化轉型長效發展機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