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學不會“雷學”,車企掌門人“逃離”直播間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18 18:02:00

每經記者 段思瑤    每經編輯 裴健如

今年已棋過中盤,車企大佬們的直播熱情開始冷卻。

自稱“60多歲老漢”的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被“卷”進直播間后至今鮮少露面;喊著“向雷軍學習”的哪吒汽車CEO張勇不再沉迷于搞流量;將昵稱一度改為“老朱佩奇”的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很久未開播了;就連熱衷直播的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也在近期強調不要借助網紅效應打造出低質流量。

一度高調“下場”涌進直播間的車企掌門人,似乎對流量開始怯魅了。一位自主車企營銷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嘗試過多次直播后,我們內部已經把這作為一個常態化的工作在執行,但頻率可能不像之前那么高,會結合品牌大事件以及一些重要的營銷節點進行策劃。”

流量≠銷量

對汽車圈兒來說,車企老總親自下場“帶貨”并不稀奇。直到今年3月,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親自為小米SU7上市發布會站臺,才讓汽車圈兒真正感受到了流量的威力。這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的小米SU7發布會,觀看量超過1.1億次,新車4分鐘內訂單破萬,24小時斬獲訂單近9萬輛。

流量焦慮,迅速蔓延。“時代需要我們走出舒適圈,適應新時代,作為企業的領導者,與消費者互動、聆聽反饋和建議,是必修課,也是必然要做的事。”近期,魏建軍在一次直播中談到親自參與直播和社交平臺發聲時表示。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圖片來源:長城汽車官微)

尹同躍也曾透露過自己參與直播帶貨的真正動機:“(我)是一個‘被綁架’的帶貨人,一方面受到行業趨勢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到公司內部年輕團隊的積極鼓勵和推動……雖然這個過程對我來說有點挑戰,但也確實很有趣。”

我們發現企業領導人本身就帶有流量,是一個流量密碼,由他們主動帶頭可以帶動全員搭建起一個企業IP矩陣。”一家頭部自主品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

不過,時至今日,除了小米SU7,至今難有“一個人帶火一輛車”的案例出現。不少看起來玩轉流量或是曾收獲高流量的品牌,并未收獲高銷量。

今年8月,銷量排名在前五位的比亞迪、吉利、一汽-大眾、奇瑞、上汽大眾,幾乎都是老板不頻繁露臉直播的企業。反而熱衷于“搞流量”的哪吒汽車、極越汽車等品牌,銷量并未有明顯起色。

在短視頻賽道繼續“卷”

半年漲粉2000萬,雷軍在抖音平臺的粉絲數目前已超過了2900萬。雷軍的營銷神話,讓越來越多的車企認識到,可以擁抱流量,但流量并不是想獲得就能獲得的,一些冷靜思考的聲音開始出現。

流量是一種新的與用戶的溝通方式,車企要擁抱流量。如果短期獲得流量固然好,但更要獲得長期流量,還是要技術、產品說了算,只有做好了這些最基準的東西,銷量自然會有好的反饋。”上述頭部自主品牌相關負責人認為。

在親身經歷直播后,越來越多的車企一把手對流量也有了更清醒的認知。蔚來董事長李斌表示:“流量肯定重要,但用戶還是因為產品買你的車,而不是因為流量買你的車,還是要回歸產品和服務的本質。”

魏建軍也認為:“長城要的是有質量的流量,要的是被用戶認可和喜愛的流量。即使是吸引了大量流量,也絕不會是借助網紅效應打造出來的低質流量。”

一邊是直播熱潮草草收場,另一邊短視頻已成為車企掌門人拉近與消費者間距離的新陣地。有統計數據顯示,包括李斌、朱華榮、魏建軍在內的多家車企董事長2024年更新短視頻的頻率均在一周左右,遠高于直播次數。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從直播,到短視頻,車企希望找到更多元、更直接的用戶貼近策略。上述頭部自主品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在向ICT企業學習品牌傳播、與用戶溝通技巧的同時,也嘗試基于社交分享和用戶參與度的營銷策略,目前看來效果不錯。”

是時候“收手”了

說到底,車企不管是“卷”直播,還是“卷”短視頻,都是市場形勢所迫。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9.2萬輛和245.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2%和5%。

汽車行業競爭加劇,多數車企選擇以“價格優勢”突圍。一位合資品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2024年國內汽車行業價格戰達到了新的峰值,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尤為明顯。”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1~8月,國內汽車市場總體降價品牌車型數173個,超過2023年全年150款車型水平,也超過2022年以前降價品牌總和。其中,插電混動車型降價26款,平均降價2.15萬元,平均降價幅度13%;純電動車型降價63款,平均降價3.2萬元,平均降價幅度15%。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以“價格優勢”突圍,意味著車企的利潤空間會被擠壓。“向電動化和新能源轉型是行業共識,但轉型的研發投入、生產投入、市場投入巨大,幾乎每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或車企的新能源業務)都面臨制造成本高、運營成本高、規模效應未顯現、單車利潤低的窘境,處于持續虧損階段。”上述頭部自主品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內卷迫近臨界點,車企是時候“收手”了。上述合資品牌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車企不能只著眼于當下得失。這是一場馬拉松,堅持到最后才是真正的勝者。我們希望行業早日恢復理性競爭,卷質量、卷價值、卷服務,而不是單純卷價格,這才是真正有利于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競爭之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車企 汽車 直播 雷軍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