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5 17:40:35
◎自2022年9月新一輪三年專項行動實施以來,各地公安機關破獲各類文物犯罪案件12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500余名,追繳珍貴文物3100余件,一般文物47萬余件。
◎據統計,全國6833家博物館,除了一些熱門博物館外,大多數都取消了預約機制。因為工作需要,或者因為各地情況不同,繼續保留預約機制的也都進行了進一步優化,比如保留了人工售票窗口、電話預約等形式。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旭
9月25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由國家文物局介紹文物工作相關情況。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發布會上介紹,我國擁有76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40項世界文化遺產及4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是名副其實的文物資源大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文物局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文物系統保護全面加強。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有序實施,“應保盡保”理念漸入人心。長城、石窟寺、文物建筑、廊橋、革命文物保護等有力推進。
與此同時,“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階段成果豐碩,“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取得重要進展,進一步深化了對古國時代文明內涵的認知,進一步實證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脈絡。
此外,文物科技全面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數十項文物科技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體制改革作出了部署,要求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督察制度。
對此關強在發布會上表示,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線和紅線。近年來,在推動落實文物安全責任方面,國家文物局推動31個省份全部將文物安全納入政府年度考核評價體系;通過衛星遙感、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查處文物違法案件和安全事故;持續開展文物安全檢查整治行動,掛牌督辦整改突出風險隱患,近三年來排查整治各類文物安全隱患和問題24萬余項;全國30.6萬處文物博物館單位公告公示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31個省份實現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告公示全覆蓋。
在打擊防范文物犯罪方面,國家文物局充分發揮全國文物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作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打擊防范文物犯罪專項工作方案(2023—2025年)》,聯合發布《關于辦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聯合發布長城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和15件依法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典型案例。持續開展新一輪打擊防范文物犯罪專項行動。
自2022年9月新一輪三年專項行動實施以來,各地公安機關破獲各類文物犯罪案件12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500余名,追繳珍貴文物3100余件,一般文物47萬余件。
在加強文物督察工作方面,國家文物局先后出臺文物違法案件督察辦法、文物督察約談辦法等。綜合運用現場督辦、聯合約談、專項檢查等方式,嚴格督察督辦文物違法案件,一批涉及違法建設、擅自修繕、擅自遷移等重大文物違法問題得到嚴肅查處和整改。
“文物督察是文化遺產保護督察的重要內容。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部署要求,全力做好文化遺產保護督察的相關工作。同時,也立足自身職能,持續加大文物違法案件督察力度,嚴格查處重大文物違法案件和安全事故,強化執紀問責,推動地方切實履行文物保護責任。組織增強科技手段支撐,全面開展文物衛星遙感執法監測,推動文物保護和安全監管視角前移,及時發現違法違規問題,切實保障文物安全。”關強強調。
近年來“博物館熱”一直在持續升溫,一些熱門的博物館也出現了預約難和一票難求的現象。國家文物局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會采取哪些相關舉措來應對這一問題?
對此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劉洋表示,近年來一些熱門博物館確實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正式備案注冊的6833家博物館已經接待觀眾量達到了9.4億人次,其中暑期兩個月接待的觀眾量就達到了2.99億人次,其中有6個省的觀眾接待量都突破了1500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熱門博物館,都成了公眾旅游的首選目的地。
劉洋表示,這些數據說明,公眾對優質文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對文物部門的工作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接下來文物部門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
首先,要擴大優質文化的供給能力。“博物館熱”的背后是博物館“冷熱不均”的問題,如何讓博物館“熱得均衡”,是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為此,文物部門會繼續統籌不同類別博物館的發展。對央地共建重點博物館等大館,會引導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大館帶小館,巡展、借展、聯合辦展等方式,把優質的文化資源直接送到基層。同時,也會開展中小博物館提升計劃,指導4000多家中小博物館進行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為大家提供更多選擇。
其次,繼續優化開放服務。“今年7月1日,暑期開始的時候,我們印發了關于做好暑期博物館開放服務工作的通知,不搞一刀切,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實施預約機制。”劉洋表示。
據統計,全國6833家博物館,除了一些熱門博物館外,大多數都取消了預約機制。因為工作需要,或者因為各地情況不同,繼續保留預約機制的也都進行了進一步優化,比如保留了人工售票窗口、電話預約等形式。現在全國1662家一二三級博物館中有近1200家都進行了延時服務,延長了博物館的開放時間。
針對“黃牛”搶票、社會講解亂象的問題,文物部門近期與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進行了專題磋商,像北京等地也專門開展了打擊“黃牛”的專項整治行動。接下來,文物部門還會繼續聚焦預約參觀、講解服務等熱點問題加強規范引導,確保群眾基本公共文化權益。
再次,積極拓展服務形式,打造公眾“身邊的博物館”。文物部門會利用一些新的技術、新的手段,發展“云展覽”“云教育”“云直播”,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策展新模式。同時,還將通過博物館進社區、進校園,打造流動的博物館,著力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與公眾美好生活需求相適應的博物館“生活圈”,打通文化供給的“最后一公里”,努力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加優質、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務。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宣璋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