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兩萬億級城市“同題競爭”,為什么是它?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5 20:46:19

“同題競爭”的默契背后,是城市工業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對于站在兩萬億級臺階的四座城市,園區經濟的底子如何?未來又將如何發力?

每經記者 楊歡  唐俊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321398

距離年終已不足百天,不少城市開始全力沖刺全年目標任務。眼下,越來越多城市成功晉升“萬億俱樂部”,塔尖城市的新起點來到“2萬億元”段位。

目前處在這一經濟層級的城市有4座,分別是蘇州(2.46萬億元)、成都(2.21萬億元)、杭州(2.01萬億元)以及武漢(2.00萬億元)。在2萬億之下、1萬億的體量之上的,還有17座城市,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GDP達到2萬億元,不僅意味著經濟體量持續壯大,伴隨而來的是質的優化提升和尋求新增量的現實考量,從這一維度而言,“2萬億級俱樂部”的實力方陣,還將如何再塑?

9月19日,成都市經濟運行工作推進會議召開,會上提出,堅持園區興則產業興、園區強則產業強,加快打造一批定位精準、運營高效、功能復合、支撐有力的產業園區。

這并非個例。此前,杭州開發區(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亦提到,“研究推動開發區(園區)轉型蝶變跨越升級,這實際上是杭州下一輪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必須要回答好的一個緊迫課題”。

再往前,武漢市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上也強調,深化“兩個一百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建設,推進“工業上樓”,做強新型工業化主陣地、主力軍。而作為園區經濟的“佼佼者”,蘇州對于園區的重視程度更是一以貫之。

“同題競爭”的默契背后,是城市工業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對于站在兩萬億級臺階的四座城市,園區經濟的底子如何?未來又將如何發力?

標兵的“含金量”

根據相關機構測算,園區經濟約占全國GDP比重近四分之一。以開發區為代表的園區已成為招商引資、產業升級、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和增長極。

在賽迪顧問發布《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2024)》中,蘇州有8個園區上榜百強、杭州有4個、武漢有3個、成都有2個。需要指出的是,賽迪榜單的評選范圍是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不包括具體的產業園區。

圖片來源:賽迪顧問

蘇州這一成績不僅在江蘇拔得頭籌,在全國來看也是首位。在國家高端智庫CDI研究員宋丁看來,蘇州園區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村工業化,這也造就了蘇州的強工業基底,成為與上海、深圳并駕齊驅的工業大市。

具體來看,園區經濟給蘇州帶來了什么?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例,在上述榜單中,其排名全國第4、全省第1。2023年蘇州工業園區GDP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工業投資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

今年是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三十周年。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自1994年誕生,學習借鑒新加坡經驗,并基于自身實際加以創新,誕生了如今蘇州發展的三大法寶之一“園區經驗”。

按照蘇州工業園區的規劃目標,到2026年,將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2個3000億元級產業集群,力爭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納米技術應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數字產業、新能源及綠色產業四大新興產業集群產值突破6000億元。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392142

不止于此,蘇州強縣的誕生與發展,也與園區經濟緊密相關。在“2024賽迪百強縣”中,蘇州4個下轄縣級市全部上榜,其中昆山蟬聯第一,張家港市第三、常熟市第四、太倉市第六,眼下除太倉外,其他三地均有園區上榜“百強”。

特別是昆山,作為全國首個GDP跨上5000億元臺階的縣級市,其下轄兩個國家級開發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昆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對昆山市GDP的貢獻占比達70%左右。

一年多前,昆山召開特色專業創新園區建設大會,提出力爭到2025年,高水平建設運營50個特色專業創新園區,營收超5000億元。目前進度已過半——認定特色專業創新園區30家、特色專業創新培育園區24家,2023年入駐企業1612家、實現營收超3000億元。

與此同時,作為江蘇省內經濟第一大市,蘇州在加快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要帶動周邊城市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園區亦可稱為蘇州的主要抓手之一,目前蘇州工業園區與蘇北地區的宿遷市合作建設蘇州宿遷工業園區,與南通共建了蘇錫通科技產業園。

追兵的“緊迫感”

“工業是武漢立市之本,工業園區是武漢工業的立業之本。”作為中部工業大市,武漢對于園區建設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圖片來源:新華社

武漢有3個國家級開發區,分別是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武漢臨空港金開區,其中武漢經開區經濟增速最高,區內聚集了超過400家外資企業。

實際上,武漢早在2022年5月就提出,要優化園區布局,鎖定用地規模、空間落位、園區規劃,通過整理開發一百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優化提升一百平方公里工業園區,推進產業集聚區土地整理和空間拓展,為重點工業園區建設提供空間保障。

之后,武漢園區相關消息不斷。2022年6月,武漢經開區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產業園正式成立;2023年9月,武漢經開區組建智能汽車軟件園;2024年5月,武漢東軟軟件園正式開園,6月,京東光谷南智能產業園開啟試運營。另外,小米武漢科技園也即將竣工交付。

就在不久前,武漢產業園區還專程組團前往蘇州,向蘇州學習園區建設經驗,“向蘇州學習,加強產業園區間的協作交流,形成資源與產業協同發展”。據報道,最近兩年,武漢還曾組團去往上海、深圳、廣州學習當地的園區建設。

相較于武漢,杭州的表態更為迫切。早在5年前,作為以電商為核心的第三產業大市,杭州就提出要全面實施“新制造業計劃”。時至今日,杭州提出,“抓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抓先進制造業,抓先進制造業,必須要抓開發區(園區)的高質量發展”。

圖片來源:新華社

杭州目前有各類產業開發區(園區)16個,其中國家級開發區包括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經開區、臨平經開區、錢塘新區、富陽經開區等。2023年,杭州開發區(園區)共完成規上企業營收2.93萬億元,主導產業集聚度達70.2%。

在其自我剖析中,園區發展面臨的問題是,“先進制造業對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不足,開發區(園區)對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不足”。

同處長三角,杭州也期望從蘇州學習經驗,以解決自身的問題。去年底,杭州市黨政代表團到蘇州學習考察,其中重要一站就是蘇州工業園區;在此之前,杭州高新區領導還曾帶隊專程赴蘇州工業園區考察學習。

按照杭州的規劃,目標是到2025年,全市開發區(園區)規上企業總產值達到3萬億元。

質與量的“同步”

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已成為許多城市提升發展質量的關鍵所在。而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載體和空間,在產業孵化、生態構建等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最新一個作出相關部署的城市是成都——9月19日,成都市經濟運行工作推進會議召開,當中就提出,要突出賦能提質、擴量增效,在專業化特色化園區建設上求突破。

圖片來源:張建 攝 

放在全國來看,根據前瞻產業園區庫收錄的數據,全國共有7.8萬余個園區,園區數量超過1000個的城市一共有16座,幾乎全是萬億GDP城市。這其中,成都的園區數量排名全國第15位。

而隨著各類產業園區遍地開花,業內觀察到的一個現象是,產業定位同質化、產業招商盲目化越發明顯,很多產業園區都存在著“有企業無產業”“產業點高面低”的產業困境,園區的產業集群效應并不顯著。

也因此,此次圍繞園區建設,成都提出,要加快打造一批定位精準、運營高效、功能復合、支撐有力的產業園區,特別要強化園區統籌規劃、擴權賦能、產業支撐,把園區資源稟賦、特色優勢挖掘出來,把園區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未來產業培塑起來,快速提升園區產業規模和競爭能力。

“精準”發力,此前杭州也提出,要瞄準重點賽道深化“一園一主業”,聚焦產業鏈分工,因地制宜出臺政策、培育人才、優化服務,推動形成高效集中、富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武漢則在引導園區找準并聚焦特定產業細分領域,鼓勵各園區聚焦“專精特新”,特別是引導中小企業圍繞主導產業,以此挖掘中小企業集群成長為特色園區的潛質。

當前,科技創新滲透于生產力各項要素中,正在貫穿制造業全流程,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園區經濟具有集聚效應,企業在同一地域內集聚,可以形成規模效應和技術溢出效應,有助于生產要素的高效利用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但在宋丁看來,同為兩萬億級城市,武漢、杭州、成都一個共同的優勢是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較多,但卻并沒有很好地將科技成果轉化。“深圳和蘇州并沒有很多大學,但華為、中興、比亞迪、大疆這些企業都在推動大型園區建設,并且把研發力量放在企業、放在園區,這是一個成功的經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蘇州市 蘇州 城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