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未來6G面臨四方面挑戰,通信與AI的融合將成為關鍵難題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5 23:29:47

◎張平認為,6G在通信效率、時延和連接數等傳統通信性能方面將大幅提升,但是講到寬帶化,6G應該更注重效率,而不是注重寬帶比原來“寬”多少。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每經9月25日電(記者 張蕊) 9月25日,2024年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北京開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現場獲悉,本屆展會以“推動數實深度融合 共筑新質生產力”為主題,全面展示信息通信業發展最新成果。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出席開幕論壇并致辭。

張云明表示,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新的工業革命將深刻重塑人類社會,信息通信業要抓住歷史機遇,深化改革創新,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要進一步強化戰略布局,持續優化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強化技術引領,持續增強產業發展動能;進一步強化應用賦能,持續推動數實深度融合;進一步強化改革創新,持續打造開放共贏生態。

張平在開幕論壇上作主旨報告 每經記者 張蕊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以“6G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戰略支撐”為題作主旨報告。張平表示,6G作為基礎性、先導性未來產業具有前瞻性、創新性、顛覆性、融合性等特點,將全面構筑萬物智聯的新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是我們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

張平看來,相對于5G ,6G增加了感知通信一體、AI(人工智能)通信一體、泛在連接三大應用場景,將會面臨四個方面的挑戰。

具體而言,一是通信性能大幅提升,可持續發展成為挑戰。他提到,6G在通信效率、時延和連接數等傳統通信性能方面將大幅提升,但是講到寬帶化,6G應該更注重效率,而不是注重寬帶比原來“寬”多少。

二是多要素融合,尤其是通信與AI的融合是關鍵難題。“我們講泛在AI,到底是AI在我們通信網里邊運行呢?還是用AI來設計通信網?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張平認為,要加強通信-感知-計算-人工智能-數據-安全等要素的深度融合。

三是業務和能力的按需供給,按需的定制化和個性化服務與剛性的系統設計成為矛盾。“過去的系統設計可能是按照不同的模塊來做的,各司其職,沒有一個統一的想法,所以設計出來合起來有矛盾,比如信源壓縮和信道編碼,一個去冗余,一個加冗余。”

四是空天地一體全域覆蓋。張平說,6G包含多樣化的接入網,如移動蜂窩、衛星通信、無人機通信、可見光通信等,“盡管覆蓋不是技術問題,是經濟問題,但是我們覺得空天地覆蓋在未來將會是一個大的趨勢,尤其是對人煙稀少地區沒有經濟價值的覆蓋,用天地覆蓋是比較容易做的。”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蕊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通信 6G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