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4-09-27 09:32:15
川觀新聞記者 王晉朝 吳夢琳
今年,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第十屆中國(四川)國際旅游投資大會兩會合一。會上將情景式推介四川的“天府之國、安逸四川、熊貓家園、古蜀文明”四大國際旅游名片,推出天府大道風景道等25條旅游風景道,推介四川文旅投資環境和發布投資新機遇,生動形象地推介全省文旅發展新成果、新產品、新品牌。
兩會并開的背后,彰顯了近年來四川行進在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發展道路上,充分發揮文旅大省的擔當——推動農商文旅體康融合發展,推動產業發展向“旅游綜合消費經濟”轉變,帶動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和富民增收,激活全域文旅新熱潮,讓文化和旅游業成為富民產業和經濟發展重要動能。
串珠成片,激活全域旅游滿池春潮
在成都崇州來一場唐風宋韻版city walk,在雅安名山品味川茶與技藝,在綿陽安州住進樹林環抱的民宿之中,在南充高坪追尋絲綢記憶,在達州萬源感受體旅融合,在遂寧射洪看酒香詩畫……一個個煥新文旅場景,講述著縣域鮮活澎湃的文旅發展故事。
如今,隨著旅游市場持續下沉,充滿生活感、體驗感的“縣城游”持續走熱,為縣域經濟發展帶來了強大助力和新的契機。在四川,早已在推進縣域旅游上有了許多實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持續激活全省各地縣域發展內生動力。以縣域謀全域,以文旅興百業,探索城鄉融合發展中的文旅答卷。
聚焦一點——全省文旅軟硬實力有效提升。
在推進縣域旅游發展中,不少地區把發展文旅產業放到全縣首位產業的重要位置,形成以縣委縣政府帶頭抓的工作機制,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服務水平提升,從特色資源轉化到文旅場景打造,有效提升各地文旅軟硬實力。
謀定一域——持續拓寬,帶動全域旅游蓬勃發展。
今年6月,全國縣域旅游研究課題組發布第六屆全國縣域旅游研究成果《全國縣域旅游發展研究報告2024》,在2024年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中,四川占13席、總數排名全國第二;2024年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中四川占15席、總數排名全國第一。崇州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古鎮變身文化場景、非遺產品轉變為時尚潮品等都成為吸引游客紛至沓來的“流量密碼”,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達1580萬人次。
產業拓展——以“一業興”帶動“百業旺”。
從縣域延伸到鄉村,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持續豐富文旅產品,構建起了覆蓋旅游小鎮、旅游鄉村、民宿等超級文旅產品矩陣,讓文旅產業既有縱向的產業延伸,更有橫向的業態疊加,“黏合效應”將點狀的文旅要素串珠成鏈,不僅為當地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個性化的文旅體驗。
萌寵可愛的大熊貓
跨界創新,新質生產釋放發展動能
成都錦江區春熙路“百年煥新”,運用多項數字技術打造戶外藝術空間,讓傳統與現代交織;涼山火把節聯動全域,開發沉浸式體驗游等新業態、新產品;廣元“女兒節”迭代升級“文化周”,與“跑遍四川”廣元站賽事、國漫巡游等相疊加打造一場人人參與的文旅盛會——都展現著多元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文旅產業提質、消費倍增。
在跨界中求創新,在創新中增質效,把資源變優勢。近年來,四川文旅正不斷打破原有“次元壁”:持續推動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費季,從文旅做“加”法,到文旅做“乘”法,在“跟著音樂去旅行”“跟著美食去旅行”“跟著賽事去旅行”中探索新模式、打造新場景、構建新業態,實現文旅產業與三次產業優勢相互滲透、共同拉動。
熱辣滾燙,供需兩旺。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省文旅經濟總體保持健康發展態勢,1—8月全省旅游消費總額5010.01億元,接待游客4.89億人次,同比增長2.66%。其中“一場演出帶火一座城”等新體驗維系火爆態勢,1-8月全省審批引進營業性演出17362場,票房收入25億元。其中5000人以上演出103場,觀眾132萬人次,票房收入12.4億元,拉動消費84.94億元。“明星扎堆開唱,熱門演出一票難求,跨城觀眾占比超過50%,進一步展現文旅帶動綜合消費的強大動力。”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從供給端來看,今年1—8月,全省文旅重點項目實際完成投資531.52億元,投資完成率74.91%,超進度8.24個百分點;154個重大項目實現新開工,100個重大項目竣工投運。
近年來,圍繞天府之國、安逸四川、熊貓家園、古蜀文明四大文旅名片,我省持續創新文旅傳播方式,讓巴蜀文化的魅力不斷凸顯。
川籍奧運冠軍鄧雅文、鄒敬園等回川,推介四川玩法;歌手李宇春受聘四川文化旅游宣傳推廣大使,在演唱會上戴上“工牌”演唱《蜀繡》為家鄉代言;歌手刀郎回到家鄉內江資中沱江畔開啟線上演唱會,刷新播放新紀錄也帶熱家鄉游……創新推進文旅發展與區域形象融合發展范式,文旅出圈帶來認同感和驕傲感,“情緒價值”引發全民共創文旅品牌的熱潮。
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春熙路大慈坊街區”
行穩致遠,打造主客共享幸福產業
在北川,“非遺+旅游”帶動當地居民在家門口就業;在巴山大峽谷,“生態+旅游”讓當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飯”,收入翻了數倍……
一頭牽系地區發展,一頭聯結民生福祉。以自身為紐帶,打造行穩致遠的現代化旅游產業體系,既串聯起經濟擴展的產業鏈,也串聯起域內富民增收的幸福鏈。
文旅富民,鼓起來的“錢袋子”是實在的幸福感——
樂山煙火美味激活城市漫游,“美食打卡”激發“消費增量”,蘇稽鎮上近百家蹺腳牛肉門店成為當地重要富民產業。不少來訪的游客感嘆:“我們就是為了美食而來”。
巴中通江諾水河鎮,打造集觀光、休閑、度假、研學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一批“紅城小店”“紅城小廚”“紅城民宿”蓬勃而生,助力致富增收。
文旅帶動,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鄉風文明建設加強,形成主客共享新風貌——
甘孜“此生必駕”國道318最美景觀大道沿線,“廁所革命”讓群眾和游客都不再如廁難,從這樣一個個具體而微的小處,延伸到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的大處。
向前邁進,未來可期。今年我省印發《四川省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將在景區品牌提檔增量、景區品質顯著提升、景區效益全面凸顯三大發展目標方面著力,打造紅色旅游、溫泉冰雪、山地戶外、影視旅游等主題產品,以數質并舉讓文旅融合有溫度有深度,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和富民增收作用充分彰顯。同時,積極推動“安逸四川”走出國門,吸引更多外國游客來川“不亦樂乎”。
我省還出臺《四川省促進入境旅游行動方案》七個方面20項措施,進一步優化入境旅游支付和消費環境,吸引來自東南亞、歐洲、日韓等旅行團相繼來川踩線,開辟更多入境游新線路。
在九寨溝-黃龍,獨屬于世界自然遺產的美景吸引八方來客。今年以來兩大美景海外游客接待量大幅提升,均已超過10萬人次,同比增長均超過300%。“福寶回川”“香香生日會”等重要節點通過直播吸引大批海外粉絲關注,進一步提升四川美譽度,展示四川加快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美好圖景。
九寨溝
稻城皮洛遺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