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7 20:54:01
“開放成都”合作伙伴計劃,將搭建起“政府—行業—企業”多元主體協同發展的國際化合作平臺,通過集成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專業服務,團結更多國內外優質企業、專業機構、商協會、智庫專家等合作伙伴。
每經記者 唐俊 每經編輯 劉艷美
“我想說的第一件事是,我們應該意識到前進的唯一途徑是合作。”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問到中歐關系問題時,根特大學教授、歐盟經濟學家Rudy Aernoudt首先說了這樣一句話。
最近,作為比利時代表團團長,Rudy Aernoudt正帶領比利時企業家們訪問中國,探討中比兩國的產業合作新機遇。最新一站是成都。
9月26日,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主辦,成都市商務局、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支持的“全球供應鏈與投資對話:中比合作對接會”在成都高新區中國-歐洲中心舉行。
來自比利時的12位領軍企業和知名機構代表參與對接會,與40多家川渝地區企業、機構代表進行合作對接,促進中國與比利時的交流與合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到,Rudy Aernoudt以及隨行的企業家們對中方企業表現出極大興趣,中國企業也從這次活動中收獲不少實際成果。
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唐俊 攝
最近,歐盟擬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高額關稅備受關注。據商務部9月26日最新消息,中歐雙方一致同意繼續推動電動汽車價格承諾協議談判,全力致力于通過友好對話磋商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Rudy Aernoudt認為,目前歐洲的電動汽車行業確實難以與中國競爭,“但我們不能說,歐洲現在就要保護自己了,要建立起高墻,也就是所謂的關稅,企業不能再進入或者必須投資才可進入”。
“如果這樣的話,我們的企業就會坐下來偷懶,不再具有競爭性。我們要幫助他們建立連接,獲得更多啟發和成長。”Rudy Aernoudt特別提到吉利的例子——
2010年,中國吉利汽車集團并購歐洲沃爾沃汽車公司,其在歐洲的工廠依然保持運營,包括位于比利時的汽車工廠。“此前比利時有7座汽車工廠,現在只剩下一座,就是沃爾沃的工廠,我要感謝吉利,讓這座工廠還在那里。”Rudy Aernoudt說。
Rudy Aernoudt認為,未來需要創新,而創新是將不同的思維方式融合在一起,這就是他們要做的事——把比利時的企業和中國的企業聚集在一起。“讓我們與中國公司合作,讓我們把它們帶到歐洲,想想沃爾沃的例子。”
關于中歐關系,歐盟中國貿易協會執行董事、法蘭德斯中國商會執行董事Gwenn Sonck同樣談到合作。她認為,中比合作對接會這樣的活動很重要,通過面對面溝通,雙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
Gwenn Sonck認為,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已經做了很多創新工作,有助于進一步減少碳排放。“我認為我們應該看看如何在這個領域合作,而不是制造障礙,我們歡迎中國企業到比利時建立合作關系。”
“去當地、去成都、去比利時,這對更好地了解雙方非常重要。我們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創新動力,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在這些方面合作。”Gwenn Sonck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武雅斌在活動上提到,比利時是進入中國市場較早的國家之一,截至目前,比利時在華累計投資項目1300多個,中國是比利時在歐盟之外第三大貿易伙伴。
四川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呂勝平表示,在對外開放進程中,四川與比利時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今年1-7月四川與比利時進出口額超過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3%。比利時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全球供應鏈,在貿易、投資、科技等領域,四川與比利時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
9月26日在成都舉辦的中比合作對接會,正好為兩國企業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機會。
在中方企業作介紹時,Gwenn Sonck不停地在拍照。“已經有一些公司在我的投資組合中,我真的想回去介紹給我們比利時的公司,比方也有很多公司可以介紹給中方。”
在與比方人士交談過程中,成都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就收獲了初步合作意向。該公司CEO李耀表示,比利時有一個很好的機器人培訓中心,也有很好的醫院,“現場他們就在聯系,對方已經有了合作意向”。
李耀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與比利時的合作,初步是機器人培訓方面,下一步可能在比利時做臨床研究。“來之前完全沒想到效率這么高,會議結束后,我們用了十分鐘時間,就把雙方的想法、目標以及如何去落地的路徑想好了。”
此前李耀的公司也在拓展海外市場,但并不如跟比利時對接得這么順利。他提到,去年為了開拓印度市場,在一個人也不認識的情況下,他獨自一人去印度待了9個月。
“如果那時候有這樣的活動,會節省很多前期工作和成本,出去的時候也會更方便。大家對接得有針對性,落地的可能性也會更高。”李耀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金融機構、創投機構、政府服務機構等參與其中,形成更好的服務生態。
此次活動雖然在成都舉辦,但整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都在受益。
徐敏專程從重慶趕到成都,參加了這場中比合作對接會。她在重慶世紀精信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擔任國際業務部經理,通過此次活動與不少企業建立了聯系,之后會通過線上溝通進一步明確合作意向。
“以前我們從歐洲帶到重慶的一些企業,也會和成都對接。這個活動在講國際合作,成渝經濟圈內部也在互相合作。”徐敏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現場企業B2B配對活動上,近40家企業參與洽談,10多家川渝企業與比利時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有效促進中比在金融投資、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更深入的合作。
在成都,這樣的活動會越來越多。成都提出,要促進產業出海供需精準對接,做大跨境電商規模,全方位推進企業合作、產業聯動、園區對接、機制融合,推動更多企業“從成都走進中國、從成都走向世界”。
近年來,成都在對外開放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截至目前,成都已聚集世界500強企業315家,與全球235個國家(地區)建立貿易往來,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外商直接投資居中西部首位。目前,成都已開通超140條國際及地區客貨運航線,覆蓋全球主要中心城市,定期直飛客貨運航線拓展至67條;中歐班列(成渝)號穩定運行近50條線路,覆蓋歐亞110個城市。
作為成都創新設立的對外開放工作機構,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主要負責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平臺搭建、項目合作、貿易促進等工作,積極服務企業融入全球供應鏈,助力成都加快建設對外交往中心。
活動現場,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介紹了“開放成都”合作伙伴計劃,將搭建起“政府—行業—企業”多元主體協同發展的國際化合作平臺,通過集成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專業服務,團結更多國內外優質企業、專業機構、商協會、智庫專家等合作伙伴,推動各類資源的集成共享。
未來,“開放成都”合作伙伴計劃將重點聚焦“6+2”開展服務,即6項行動——資源對接行動、企業成長行動、科技創新行動、伙伴共享行動、營商環境行動、品牌推廣行動,以及舉辦成都伙伴授徽儀式和年度大會2場年度活動,與合作伙伴組CP、共成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