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再造一個千億產業,成都如何讓“新賽道”成為“快車道”?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30 19:08:57

成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超常規最大力度精準支持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綠色氫能等未來產業發展,預計全年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每經記者 楊棄非  余蕊均    每經編輯 劉艷美

9月29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萬千氣象看四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成都專場。這是該系列發布會的首場。

“未來產業”是發布會上的一大關鍵詞。根據會上發布的信息,今年,成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超常規最大力度精準支持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綠色氫能等未來產業發展,6月“成都造”飛行汽車首飛成功,8月首批氫能灑水車投入使用,預計全年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已然成為成都產業發展的又一大亮點。目前,成都正在建設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今年將“再造一個千億產業”;而到2026年,成都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達到1700億元,算力規模達到30000P,產業綜合競爭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人工智能產業3年復合增長率超40%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要求“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在重大利好中,新賽道將有望成為快車道。

今年以來,成都通過成立專班、印發意見、出臺措施,重點布局數字智能、前沿生物、未來交通等6個領域,加快發展人形機器人、核醫藥、綠色氫能等24條新賽道,目前成都已培育2個國家級、12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等重點產業鏈保持兩位數增長。

其中,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和綠色氫能可謂成都目前謀劃推進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未來產業。

發布會上,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黨組書記趙春淦介紹,去年,成都三個未來產業規模分別達到780億元、240億元和130億元。其中,人工智能產業近3年復合增長率超40%,建成9個大型算力中心,并以5款行業大模型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排名全國第6;氫能產業則形成“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布局,獲批全國唯一國家級氫儲運加注裝備技術創新中心,且成功下線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

而在人工智能賽道上,成都發展優勢頗為突出,也成為發布會上備受關注的焦點。

成都市科技局局長丁小斌表示,成都是全國8個可新建各類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的區域之一,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雙算中心”均為國家級平臺,華為昇騰、海光兩大自主可控算力生態布局相對完整,行業大模型發展活躍、公共數據開放運營走在全國前列,有利于成都把握國家大舉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時機,搶先形成垂直領域領先優勢。

具體而言,成都在試點示范引領、創新平臺建設、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領域發力,目前已累計實施技術攻關、場景應用示范、人工智能社會實驗、創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超過150個,培育人工智能領域高新技術企業634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2家。

接下來,成都還將重點圍繞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建設、關鍵技術攻關、支持垂直大模型研發、培育企業創新主體等方向,全面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升級。

加快建設西部中試中心,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創新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對此,成都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的“一號工程”,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落地轉化。

據丁小斌介紹,成都制定出臺了“成果轉化28條”,規劃建設“云上科創通、地上科創島”搭建集科技成果收集、展示、路演、對接、撮合、轉化為一體的技術轉移服務平臺,推動設立高校、院所、企業、政府、中介機構多方參與的成果轉化聯席會議制度。

科技成果大部分集聚在高校院所,打通校院地協同非常重要。基于此,成都加強校院地協同轉化,按照“一校(院)一行動”原則與清華、北大等22家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支持“雙一流系”“中科系”“中核系”“中物系”等高校院所聯合科技領軍企業組建新型研發機構34個、設置產業教授(導師)131人、孵化科技型企業248家

目前,成都開展“校企雙進·找礦挖寶”系列活動,挖掘成果5000余項、促成合作項目1300余個;職務科技成果“先確權、后轉化”改革累計完成確權2084項,孵化企業558家,帶動社會投資近210億元。

對于企業來說,中試環節是科技成果走向市場的關鍵階段,但同時又面臨長周期、高投入、高風險的壓力。丁小斌提到,成都正在加快建設西部中試中心,備案建設中試平臺、概念驗證中心69家,成立中試服務聯盟,搭建中試服務線上共享平臺,制定161項中試服務能力清單,以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環節。

此外,成都還強化高能級平臺賦能、打造高標準技術交易市場。一方面,成都借力國家產業精準醫學、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以及國家超算中心,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企業開放共享。

另一方面,成都也加快建設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設立成果轉化基金、組建18支駐校(院)技術經紀人隊伍,以專業化市場化方式推動一批原創成果“沿途下蛋”“沿途孵化”。去年,成都全市技術交易金額突破1600億元,同比增長10.8%。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正陽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9月29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萬千氣象看四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成都專場。這是該系列發布會的首場。 “未來產業”是發布會上的一大關鍵詞。根據會上發布的信息,今年,成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超常規最大力度精準支持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綠色氫能等未來產業發展,6月“成都造”飛行汽車首飛成功,8月首批氫能灑水車投入使用,預計全年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已然成為成都產業發展的又一大亮點。目前,成都正在建設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今年將“再造一個千億產業”;而到2026年,成都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達到1700億元,算力規模達到30000P,產業綜合競爭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人工智能產業3年復合增長率超40%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要求“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在重大利好中,新賽道將有望成為快車道。 今年以來,成都通過成立專班、印發意見、出臺措施,重點布局數字智能、前沿生物、未來交通等6個領域,加快發展人形機器人、核醫藥、綠色氫能等24條新賽道,目前成都已培育2個國家級、12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等重點產業鏈保持兩位數增長。 其中,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和綠色氫能可謂成都目前謀劃推進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未來產業。 發布會上,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黨組書記趙春淦介紹,去年,成都三個未來產業規模分別達到780億元、240億元和130億元。其中,人工智能產業近3年復合增長率超40%,建成9個大型算力中心,并以5款行業大模型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排名全國第6;氫能產業則形成“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布局,獲批全國唯一國家級氫儲運加注裝備技術創新中心,且成功下線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 而在人工智能賽道上,成都發展優勢頗為突出,也成為發布會上備受關注的焦點。 成都市科技局局長丁小斌表示,成都是全國8個可新建各類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的區域之一,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雙算中心”均為國家級平臺,華為昇騰、海光兩大自主可控算力生態布局相對完整,行業大模型發展活躍、公共數據開放運營走在全國前列,有利于成都把握國家大舉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時機,搶先形成垂直領域領先優勢。 具體而言,成都在試點示范引領、創新平臺建設、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領域發力,目前已累計實施技術攻關、場景應用示范、人工智能社會實驗、創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超過150個,培育人工智能領域高新技術企業634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2家。 接下來,成都還將重點圍繞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建設、關鍵技術攻關、支持垂直大模型研發、培育企業創新主體等方向,全面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升級。 加快建設西部中試中心,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創新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對此,成都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的“一號工程”,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落地轉化。 據丁小斌介紹,成都制定出臺了“成果轉化28條”,規劃建設“云上科創通、地上科創島”搭建集科技成果收集、展示、路演、對接、撮合、轉化為一體的技術轉移服務平臺,推動設立高校、院所、企業、政府、中介機構多方參與的成果轉化聯席會議制度。 科技成果大部分集聚在高校院所,打通校院地協同非常重要。基于此,成都加強校院地協同轉化,按照“一校(院)一行動”原則與清華、北大等22家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支持“雙一流系”“中科系”“中核系”“中物系”等高校院所聯合科技領軍企業組建新型研發機構34個、設置產業教授(導師)131人、孵化科技型企業248家 目前,成都開展“校企雙進·找礦挖寶”系列活動,挖掘成果5000余項、促成合作項目1300余個;職務科技成果“先確權、后轉化”改革累計完成確權2084項,孵化企業558家,帶動社會投資近210億元。 對于企業來說,中試環節是科技成果走向市場的關鍵階段,但同時又面臨長周期、高投入、高風險的壓力。丁小斌提到,成都正在加快建設西部中試中心,備案建設中試平臺、概念驗證中心69家,成立中試服務聯盟,搭建中試服務線上共享平臺,制定161項中試服務能力清單,以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環節。 此外,成都還強化高能級平臺賦能、打造高標準技術交易市場。一方面,成都借力國家產業精準醫學、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以及國家超算中心,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企業開放共享。 另一方面,成都也加快建設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設立成果轉化基金、組建18支駐校(院)技術經紀人隊伍,以專業化市場化方式推動一批原創成果“沿途下蛋”“沿途孵化”。去年,成都全市技術交易金額突破1600億元,同比增長10.8%。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