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融媒體中心 2024-10-12 18:49:03
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居民為主體,多方參與、共治共享;
讓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朝夕相處,休戚與共;
設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民族團結進步之家等數十個工作站;
推行“五清五訪”,精準、高效、優質服務各族群眾;
……
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達州市通川區西城街道紅旗路社區居民委員會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
此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開展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是黨和國家歷史上的第一次。受表彰的集體是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實績突出的模范。
紅旗路社區是達州城區最早成立的社區之一,轄15個居民小區,常住人口3.35萬人,流動人口1.2萬人,有漢族、壯族、維吾爾族、瑤族、土家族等13個民族。
近年來,該社區以黨建為引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大黨建、大統戰、大服務、大發展”理念,將民族團結與社區治理相融合,有形有感有效促進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之路。
黨建引領民族團結進步
“在我們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是社區黨建工作一項重要內容。”走進紅旗路社區,民族大團結的元素隨處可見。
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梁遠君介紹,該社區黨委通過構建“黨建+多網合一”網格化管理模式,將社區各網格黨支部書記、大黨委成員單位、“雙報到”單位黨組織、新階層人士、社會團體組織、各民族群眾代表等統一編入黨建網格,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實現黨組織和社區民族工作全覆蓋,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
為做好民族團結統一戰線工作,讓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朝夕相處,休戚與共。紅旗路社區以黨建為引領,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通過黨員大會、居民代表大會、社區大講堂、居民院壩會多形式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同時每年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組織各民族群眾集中學習、討論,開展寓教于樂的文藝活動,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深入轄區各民族群眾心中。
此外,利用社區居務公開欄、社區宣傳走廊、社區微信等載體,廣泛地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使轄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受到民族團結教育,進一步凝聚民族團結的共識。
近年來,隨著社區環境改善、居住人口增多,社會形態日益復雜、居民需求日益多元。紅旗路社區黨委以關心轄區各民族同胞為己任,在社區治理工作中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居民為主體,多方參與、共治共享,探索推行社區聯單位、聯網格、聯小區、聯物業、聯商鋪,實現“施治”與“自治”并行,“法治”與“德治”并重的“五聯四治”工作法,形成了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治、共享共樂”互嵌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該社區已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防災減災示范社區、全國僑法宣傳角示范社區、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示范社區、達州市黨建示范社區等數十項殊榮。
文化互通架起交融橋梁
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繪一幅畫……社區是各族群眾朝夕相處的大家庭,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通的一方天地。
為給轄區各民族群眾提供一個積極向善、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平臺,社區根據各民族群眾需求,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主題教育和各種睦鄰文化活動,通過民族活動聯辦,如新春聯誼會、民俗文藝活動演出等,有效增進各民族群眾間了解和友誼,營造濃厚民族團結氛圍。
“參加社區文藝演出活動的隊員有湖南永州瑤族、貴州黔東南苗族等各族文藝愛好者。”通川區舞蹈家協會主席龍成華說,他經常與大家聚在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共享空間”排練節目,這里已經成為相互交流和聯絡感情的好去處。
作為參加社區活動的積極分子,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回族同胞李開杰入駐社區促和家園工作室,常年展出他在國內外榮獲金獎的多幅作品,用鏡頭傳遞各民族大美之情。
過去,紅旗路社區各族群眾開展精神文化生活的場地并不固定,800平方米的社區設置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圖書閱覽室、社區大講堂、婦女兒童活動之家、民族團結進步之家等數十個工作站,這使各族群眾的活動空間顯得“捉襟見肘”。隨著州河兩岸生態修復和滑坡治理,周邊建起了小公園、游步道,社區借助契機動員社會力量籌資,打造了2000余平方米的民族團結進步“共享空間”。
有了陣地,各族群眾就有了向心力。社區民族團結藝術館、民族代表工作室、民族團結亭、同心廣場等服務各族群眾的載體應運而生。
在“共享空間”內,各民族同胞捋粽葉、填糯米,巧手翻飛;孩子們端坐在凳子上,仔細描繪各民族小朋友手拉手共慶節日場景;書法愛好者們挽袖執筆、揮毫潑墨,讓大家賞畫展,領略非遺文化;社區居民飛針走線,一件件刺繡、剪紙琳瑯滿目……一派各民族群眾共居共享共樂的和諧圖景。
守望相助繪就團結底色
作為各族群眾共同生活的空間,紅旗路社區是各族群眾對這片土地產生歸屬感與認同感最直接的紐帶。
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之所困。近年來,紅旗路社區大力推行“五清五訪”,即清楚民族工作職責、失業就業狀況、家庭生活狀況、矛盾隱患情況和特殊服務對象;訪特扶家庭、獨居老人、重殘家庭、各民族流動人口家庭、港澳臺同胞及僑屬僑眷,服務各族群眾更精準、更高效、更優質。
維吾爾族同胞布早日汗·奴爾買買提便是紅旗路社區民族團結服務的受益者之一。8年前,布早日汗·奴爾買買提一家來達州經營燒烤店,但沿街擺攤時,常造成垃圾遍地、油煙污染等問題。
在社區開展環保巡查時,因不熟悉普通話,布早日汗用手勢比劃表示想租個門市。社區便及時幫助協調到優越地段門市,還聯系四川文理學院民族學院教授幫助其學習普通話,更好融入社區大家庭。
“達州人很熱情,社區和鄰居很照顧我們。”2年前,在拍攝民族團結進步專題片《我們在達州創造美好生活》時,布早日汗的妻子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對著鏡頭說道。
除了布早日汗·奴爾買買提一家外,紅旗路社區還有許多像他們一樣來自不同民族的居民。從黑龍江婚遷至社區的朝鮮族同胞黃能玉成為水上公益救援隊的一分子,甘肅回族同胞李仕平在社區當起了網格員……近年來,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同胞在社區幫助下實現了就業、創業。
此外,紅旗路社區還成立了“石榴籽”調解室、“綠絲帶”家園、“失獨”暖心家園、“紅旗護苗”團隊等,三年來調解糾紛等80件(次),承擔殘疾人康復120名、失獨家庭心理咨詢1000余人次、輕度精神障礙抑郁患者康復治療2800余人次,救助孤兒20余名。
以民族團結進步為底色的紅旗路社區,構建了互嵌式的社會結構和團結友善的人居環境,增進了各民族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在這片共建共享的“幸福港灣”里,各族群眾生活上相互扶持、文化上相互分享、情感上相互慰藉,共同構建守望相助的美好家園。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