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戰略研究、業務經營、產品設計??今秋多家銀行聚焦“養老金融”人才,企業年金和養老金業務成行業布局重點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14 21:50:04

“銀行招聘季”悄然來臨,多家銀行已啟動2025年度校招和社招工作。據悉,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在本季招聘中釋放出與“養老金融”相關的崗位,企業年金和養老金業務成為多家銀行布局重點。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編輯 馬子卿    

“銀行招聘季”悄然來臨,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已啟動2025年度校招和社招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的秋季招聘中,多家銀行公布的招聘崗位除常規的客戶經理、數據分析、信息科技等之外,還新增設與金融“五篇大文章”相關崗位,其中“養老金融”成為今秋銀行招聘一大亮點。

養老金金融政策研究和市場分析、年金業務發展與營銷管理、養老金融產品設計、賬管客群管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在本季招聘中釋放出與“養老金融”相關的崗位,企業年金和養老金業務成為多家銀行布局重點 

公開信息顯示,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以及相關政策引導,許多商業銀行紛紛從組織建設、渠道建設、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大對養老金融業務的布局,并探索推出養老服務專屬品牌。在這過程中,提前培養和儲備養老金融專業人才成為業內關注重點。

“養老金融領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已成為金融機構業務發展的重要方向。”中國人民大學金融信息中心副主任、濟安金信養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閆化海指出,隨著個人養老金“第三支柱”金融產品體系加快建設,養老金融人才緊缺現象可能將更加突出。對此,銀行迫切需要構建專業的團隊,并通過系統的培訓和人才建設,以適應這一領域的發展步伐,確保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并實現有效的服務供給。

戰略研究、業務經營??今秋多家銀行招募各類“養老金融”人才

2023年10月31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金融系統要著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養老金融”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為金融機構打開了新的業務空間。

在今年的秋招中,多家銀行就推出了與“養老金融”相關的崗位

比如,在2025年全球校園招聘中,中國銀行養老金融中心推出養老金融綜合崗,面向國內外院校,招聘5名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文學、理學、工學等相關專業應屆畢業生,崗位職責涉及統籌開展養老金金融、養老個人金融、養老產業金融政策研究和市場分析,年金業務發展與營銷管理,養老金融場景生態建設等。

此外,中國銀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啟動了2025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員的全球招聘計劃。此次招聘涵蓋了20多個研究領域,重點包括“海外養老金融發展經驗”和“國內養老金融政策及其同業創新實踐”等課題。

農業銀行也在今年秋招中推出“五篇大文章”專項計劃。其中,養老金融崗擬招聘5人,主要從事全行養老金融業務領域的戰略研究、政策制定、業務經營、產品設計、客戶營銷等相關工作。該崗位對應聘者的專業要求主要為勞動與社會保障、經濟學、金融學、保險學、民商法學等相關專業。

此外,農業銀行的分支機構也在積極儲備養老金融人才。例如,農業銀行內蒙古自治區分行養老金融崗也面向全國高校畢業生推出招聘計劃,以培養和儲備養老金融業務人才。

除了大行外,多家股份制銀行也在通過社會招聘引入有經驗的養老金融人才。

比如,招商銀行養老金金融部將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養老金融人才,提供的崗位包括企業年金投資管理和賬管客群管理等多個職位,工作地點均設在深圳。

其中,企業年金投資管理崗位的職責包括研究年金業務市場、制定營銷策略、管理年金受托項目、監督投資組合、統計分析業務數據等,以提升業務規模和客戶續約率;而賬管客群管理崗位則側重于制定企業年金賬管業務制度、提升服務質量、營銷新客戶、挖掘業務價值、維護合作關系等。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銀行養老金金融部作為牽頭全行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部門,主要負責開展全行年金受托和賬管業務的服務經營和管理推動。此次招聘除了在學歷、專業等方面提出要求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

圖片來源:招商銀行網站

具體來看,對于企業年金投資管理崗位,應聘者需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金融、財經、數學等相關專業優先,同時需要具備至少3年的對客服務工作經驗。賬管客群管理崗位同樣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金融、經濟、管理等相關專業優先,應聘者需要具備至少3年的對客服務工作經驗,有養老金業務相關從業經驗者優先。

年金業務、養老金業務??銀行紛紛“搶灘”養老金融

透過銀行積極招募“養老金融”人才可見,銀行業正迎來發展個人養老金融業務重要“機遇期”。

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出臺。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賬戶資金可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

2022年11月,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個城市(地區)試點先行,23家銀行首批獲準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由于資金賬戶具有排他性、長期性、強關聯性等優勢,各家銀行在開戶“窗口期”加大爭奪力度。同時,部分商業銀行也紛紛從組織建設、渠道建設、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大對養老金融業務的布局,并探索推出養老服務專屬品牌。

比如,工商銀行作為同業中首個推出年金業務的金融機構,于2022年在總行層面成立了包括18個部門和3個子公司在內的養老金融委員會;建設銀行整合集團內外資源,成立養老金融領導小組,將“打造養老金融專業銀行”作為目標;農業銀行設立了養老金融中心,牽頭管理全行養老金融業務,并將養老金融業務作為經營轉型方向之一寫入全行規劃。

交通銀行繼2021年發布“交銀養老”養老金融戰略行動計劃后,構建全品類個人養老金產品貨架,截至2023年末,上架產品總數居行業前列,養老金托管規模居市場首位;郵儲銀行也推出相關個人養老金服務品牌,全面服務政府、企業、個人客戶,構建養老金融服務場景和銀發經濟金融生態。

2024年初,《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作為我國首個支持銀發經濟發展的專門文件,《意見》支持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發展養老金融業務,提供養老財務規劃、資金管理等服務。

中國銀行在2024年4月成立養老金融中心,作為總行直屬機構全面統籌集團養老金融業務發展,業務內容主要涉及養老金金融、養老個人金融、養老產業金融政策研究和市場分析,年金業務發展與營銷管理,養老金融場景生態建設等,協同各部門打造養老金金融、養老個人金融、養老產業金融和銀發場景生態“3+1”業務發展的養老金融組織體系。

不僅是國有大行,全國性股份行和區域性銀行也在積極推進養老金融的發展。

比如,招商銀行將養老金融業務升級定位為全行戰略性業務,構建了以“社保賬戶、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其他備老資金”為一體的“個人統一視角”養老主賬戶,并打造“攢養老金+花養老金”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

2023年10月,成都農商銀行發布養老金融品牌,面向“銀發族”客戶推出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并聯合養老生態合作伙伴搭建高品質服務平臺;2024年9月,江蘇銀行首次將養老金融作為旗下品牌打造推出。

人才“緊缺”的背后:銀發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行業急需專業團隊

加強養老金融的頂層設計和業務拓展,人才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2022年,中信銀行就啟動了養老金融規劃人才隊伍培養項目,這也是我國銀行業首個專注于客戶養老金融需求的專業服務隊伍。

從養老金融的通常分類看,目前主要包括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三大類。分別來看,三個方面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以企業(職業)年金為補充,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三大支柱”養老金體系。據興業銀行聯合興業研究撰寫的《養老金融發展白皮書(2024年)》,截至2023年末,我國養老金三支柱體系合計余額約為13.54萬億元

在養老服務金融領域,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截至今年8月,商業養老保險積累的養老金規模已超過6萬億元,覆蓋近1億人;在養老產業金融領域,多家金融機構正在加大金融產品與養老產業的聯動,對健康產業和銀發經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截至今年7月末,商業銀行養老產業貸款較年初增長了16.1%

不過,相配套的金融專業人才卻是“捉襟見肘”。以年金業務為例,工商銀行養老金融部總經理韓強曾在今年6月份撰文指出,提高企業年金的覆蓋率是目前完善我國養老保障體系最現實、有效的路徑。但企業年金覆蓋率提升仍處于瓶頸期。從多個維度分析,基層銀行專業人才隊伍的缺失,成為有關企業年金覆蓋率不高的成因之一。

工商銀行管理企業年金個人賬戶數

韓強分析稱,年金業務是眾多公司金融產品中的一個小眾產品,同時年金業務的專業性較強,且與存貸匯等銀行傳統業務差別較大,尤其是取得受托資格后,需為企業制定年金方案,其中的待遇平滑、“中人”補償等技術性要求非常高,讓很多基層員工望而卻步。對此,他建議加強基層行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并跟蹤督導業務開展情況,保證專業知識形成實際效果。

“從之前銀行業務開展情況看,做企業(職業)年金的團隊和人員原本就不多,再加上現在要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個人養老金‘第三支柱’金融產品體系,人才緊缺現象可能將更加突出。”中國人民大學金融信息中心副主任、濟安金信養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閆化海如是指出。

確實,隨著個人養老金個人賬戶制度的實行,截至2024年8月,全國個人養老金開戶數已突破6000萬戶,資金規模雖遠不及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職業)年金,但正在快速成長中。以交通銀行為例,據其披露,截至2023年末,該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規模較年初增長逾300%

在產品和服務方面,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顯示,截至目前,有22家銀行開通了資金賬戶服務,市場個人養老金產品合計達809只,包括26只理財類產品、465只儲蓄類產品、119只保險類產品以及199只基金類產品。

閆化海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銀發經濟規模不斷擴大,“養老金融”領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已成為金融機構業務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銀行迫切需要構建專業的團隊,并通過系統的培訓和人才建設,以適應這一領域的發展步伐,確保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并實現有效的服務供給

他指出,此前各家銀行已經提供了一些適老化服務,比如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柜臺服務等,這些服務應該被納入現有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中。隨著養老金融服務范圍的逐漸擴大,銀行需要對現有的服務進行重新梳理和明確,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在擴展的過程中,不僅涉及現有服務的整合和優化,還包括開發新的服務和產品,這都需要銀行投入相應的人力資源,無論是進行投資研究還是其他相關工作,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銀行應逐步建立自己的培訓體系,有針對性地對養老金融課程和培訓內容進行深入開發,以培養專業人才。”閆化海認為,“養老金融”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目前業內對其理解還存在一些混亂和偏差,在金融服務方面也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或明確的方向,也缺乏相關的經驗和積累。但同時,養老金融業務與銀行原有業務互有滲透和結合,相信只需稍作轉換和提升,相關人員應該就能快速適應這一領域。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7871488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養老 金融 養老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