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24-10-16 16:34:51
白鱔仙姑著女蟒,戴白色女帥盔,挑堆尾,俏麗出場。豪華頭面下,明眸生輝,千嬌百媚。開口脆生生一句“江山啦如畫就,稻禾啊遍田疇”,余音裊裊,響徹舞臺。
10月9日,在四川省資陽市舉行的重陽節川劇專場,青年演員歐雯等人參演的折子戲《別洞觀景》韻味十足,引人入勝。當天,包含這幕戲在內,樂至縣文化藝術中心(以下簡稱“藝術中心”)10余位青年演員聯袂演出4幕折子戲,收獲滿堂彩。這是時隔45年,當地“資陽河”新生代演員首次集中亮相。
樂至縣文化藝術中心前身為樂至川劇團,5年以前,這個劇團還因行業衰退處于“生死邊緣”;5年以后,卻在基層帶領川劇非遺流派重放異彩。這背后,是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生動縮影。
新人挑大梁
“未開言思往事心中惆悵,禁大娘你容我表述訴衷腸”。今年6月1日,四川省川劇院折子戲專場,19歲的劉子琳嶄露頭角,在經典劇目《六月雪》中,她出演竇娥,扮相、唱腔、身段無可挑剔,表演情感真摯、收放自如,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樂至川劇委培生畢業匯報演出《繡襦記》。受訪者供圖
劉子琳與川劇結緣僅有4年。她是藝術中心與四川藝術職業學院聯合定向委培的新人,當年,她因聲樂底子過硬、舞蹈基礎扎實被面試老師一眼相中,成為中心重點培養的青衣女主。
和劉子琳一樣,在《梅龍鎮》中飾演政德皇一角的顏才欽也是“半路出家”。富有戲劇性的是,他進入到面試環節時,還以為自己以后要做影視劇演員。顏才欽是體育特長生,長相帥氣、身板硬朗,優越的外形條件讓他入校被便被歸行為“武生”,收入名師麾下。
昆高胡彈燈、生旦凈末丑,行當齊整、聲腔多樣,是川劇繁榮的表現。藝術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楊春介紹,“資陽河”流派興起于沱江流域,高腔徒歌式的演出極具表現力和辨識度。樂至川劇傳“資陽河”之薪火,在業界有“無樂不成班”的美譽,上世紀80年代,劇團每天至少上演3場演出,不僅能實現自負盈虧,人員也堪稱“頂配”,“巔峰時期,團里花臉都有四五個!”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川劇逐步開始走下坡路,觀眾流失、劇院關停成為行業趨勢,這種沖擊對基層劇團影響更為明顯,最困難的時候,團里的演員要么另謀生路,要么選擇以副業為生。
為讓百年老團涅槃重生,2012年,樂至縣探索性地將川劇團改制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組建樂至縣文化藝術中心,中心保留30名編制,升格為副科級事業單位,成為全省唯一一個擁有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行當齊全、角色齊整的縣級川劇創作演出院團,實現專業川劇創演機構改革的核心突破,堪稱業內“破冰之舉”。
但隨著一批又一批老演員陸續退休,人才青黃不接的現實問題盤亙在劇團面前。楊春說:“1979年后,劇團再也未有新的專業演職人員加入。再不進人,我們團或許也會和其他縣級劇團一樣,逐步消亡。”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樂至縣委縣政府決定在縣級層面啟用“校團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川劇系是全國川劇藝術教育的唯一科班人才培養基地,我們中心又有足夠的編制,政府建議我們聯合培養新人,同時保障他們的待遇和發展前途,破題川劇人才斷檔窘境。”李海東說。
2020年,經過嚴格選拔的23名藝術苗子被送入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學習期間學費全免,每年還給予生活費補助,學成后可回到藝術中心,達到年齡條件后考試入編,成為正式員工。
在校學習期間,基本功訓練是日常。受訪者供圖
劉子琳、顏才欽正是來自這群學生,除他們外,還有13名演員、8名器樂。4年時光里,他們除了要經歷嚴酷扎實的基本功訓練,還要接受思想政治、文化課程的系統學習。
戲曲學習是辛酸的歷程。劉子琳等人每天6點就要起床,戶外晨練1個小時,7點吃完早飯后,隨即進入幾個小時的基本功練習。川劇演繹講究唱念做打舞,還要練習“手眼身法步”,各種手勢動作怎么擺、眼神表情怎么體現、身段工架氣勢如何呈現、臺步怎么走,都是學問。“只有練、唯有練,才能學有所成。”劉子琳說。
學生們在巴州川劇院走臺。受訪者供圖
畢業后半年,學生們回到藝術中心進行舞臺實踐。中心精心安排劇團在職員工、退休演員和外校川劇名師,一對一進行歸行培養,通過劇本解析課等方式讓新人讀懂角色,手把手地指導他們完成從學生到演員的蛻變。
今年9月23日,19名委培生正式簽約入職。李海東說:“他們,是‘資陽河’的未來。”
舞臺放光芒
梨園屆有句行話,叫做“練千遍不如看一遍,學千遍不如串一遍”。
舞臺,是學與練的落腳點。楊春經常跟學生講,“一名川劇演員,如果沒有十幾年的舞臺經驗打底,就成不了‘角兒’。”
舞臺,也是川劇藝術發展的陣地。清朝乾隆、光緒年間,資陽城隍廟(舊址已不可考)是川內各班社演出打擂、交流切磋的聚集地,涌現出了一批川劇名伶。
和成都這座省會城市火爆的川劇行情不同,在縣級城市,由于缺乏游客觀眾的支撐,大部分的戲曲演出場所都處于經營難以為繼、寂寂無聞的境地。
距離文化藝術中心不到50米,就是樂至川劇院。過去,這里曾經票友云集,好戲連臺;如今,劇院內大部分設施設備都因年久失修顯得破舊不堪。舞臺幕布破損、地板起翹、看臺座椅積攢的厚厚灰塵,塵封了過往的繁華與喧囂。在劇團對外演出之前,稍具規模的排演活動都在這里進行。
9月30日,記者有幸在這里觀摩了排演過程。當天,演員們著全套戲服,戴整齊盔帽,粉墨登場。在“咚鏘咚鏘”和“咿咿呀呀”中,大家全情投入表演,一招一式、一顰一笑,有模有樣。排演過程中,一些演員出現了臺步紊亂、妝發脫落甚至忘詞的情況,立即就被臺下老師大聲批評。
“走戲,就是為登臺做準備。戲服上身,容不得半點錯漏。”李海東說,戲,是靠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在舞臺上做出來的,“練,就是為了演!”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登臺亮相,近年來,藝術中心復排了19個折子戲,涵蓋生旦凈末丑所有行當。李海東也在積極奔走,對接省內川劇演出場所,給這些年輕演員爭取更多的露臉機會。
好消息是,新的舞臺即將呈現。為了改善樂至川劇的演出環境,樂至縣委縣政府通過地方債的方式,籌集資金1000余萬元,將樂至川劇院整體升級為川劇演藝體驗中心,為川劇創作、小型演出、川劇科技展示、川劇文創體驗提供物理空間。
規劃圖紙上,新劇院莊重、氣派,藝術氣息濃厚。“政府是真金白銀在投入。”說起新劇院,楊春情緒有些激動,“新劇院改造前期工作已完成,這個月內就會動工,預計在春節前改造完畢。到時候,我們要在新舞臺上為老百姓唱場‘大戲’。”
老調發新聲
傳統戲曲要贏回市場,既要守正又要創新。
2022年,四川省川劇院創排的《草鞋縣令》榮獲第十七屆文華大獎、新編歷史劇《夢回東坡》榮獲第五屆四川文華劇目大獎,川劇藝術重回巔峰。今年,內江的《大千世界》、自貢的《追光》等一批原創大型現代川劇亮相舞臺,受到戲迷的熱烈追捧。
“我們也在積極復排、創排老戲。”李海東介紹,藝術中心正在積極復排《繡襦記》等經典大幕戲,并對其他經典的大幕戲進行調整,力求日后推出的傳統劇目更為豐富、更成體系。
演出《滾燈》。受訪者供圖
同時,考慮到折子戲有篇幅更短、故事結構簡練、戲劇沖突強烈,能在短時間內帶動觀眾入戲的特征,他們也復排、創排經典折子戲。這里面既有觀眾耳熟能詳的《白蛇傳》《滾燈》等片段,也有《扈家莊》這類取材于《水滸傳》的戲目。2023年,藝術中心創排的折子戲《勸夫》,在四川省首屆川劇匯演匯報演出暨頒獎活動上演出并獲得三等獎。
新戲的創排也是緊鑼密鼓。樂至是陳毅元帥的故鄉,2018年,藝術中心整合本土資源創編大型現代川劇《青年陳毅》,在成都、重慶、資陽等地演出,一度掀起高潮。今年計劃啟動現代戲《少年陳毅》的創排工作,前期,他們已經創編出一部小戲并進行公演,目前正在爭取省級項目資金支持。
今年9月1日,《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正式施行,內容提及要解決川劇發展的資金、人才、場地等傳承難題,最大力度支持基層川劇表演團體。這讓包括李海東、楊春在內的一批“資陽河”傳人備受鼓舞。
“樂至有人還有戲!”這是懸掛在樂至川劇院墻上的一幅筆墨。曾經,激昂的高腔響徹沱江流域,川劇“守藝人”在方寸戲臺演繹華夏千年;如今,承前啟后的川劇新秀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讓有人演、有人看的樂至川戲遇見未來。
來源:人民日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