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22 18:22:31
每經編輯 何小桃
據新華社報道,21日早上,遼寧省大連、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等5個城市沿海地區突發海水倒灌,部分街道被淹、房屋進水。記者當日在受影響較為嚴重的盤錦市部分地區看到,積水已基本退去,交通恢復通暢。
“我在街道住了40多年,沒見過這么大的潮水。”盤錦市大洼區二界溝街道漁民張興華說,二界溝街道地勢較低,附近有海水潮汐反復沖擊而成的潮溝,每年臨近冬季上凍時節總有“大潮”,今年特別大。
另外,據紅星新聞報道,在網傳的視頻中,記者看到,多條沿街道路、村中屋舍、建筑工地均有大量積水,甚至部分視頻里有積水已淹沒至行人腰部。
當地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其家離海邊近,海水倒灌較明顯,“我家對面的工地里都是水”。該村民還告訴記者,當地20日晚就有漲水跡象,但水勢并不大,“21日早上5點多水漲得特別大”。“有鄰居當時還在上廁所,結果一下子水就上來了,差點把他淹了。”
網絡視頻截圖,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據澎湃新聞報道,10月22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本次異常增水過程強且持續時間長,1米左右的異常增水在渤海沿岸持續時間超過20小時,疊加天文高潮導致21日凌晨前后遼寧省多個潮位站出現破歷史紀錄的高潮位,遼寧、河北、天津等多地出現海水倒灌現象。目前,在國內外尚未發現有明確記載的此類案例。
自然資源部有關專家分析認為,此次異常增水主要與外海大范圍風暴潮波的震蕩回流和天文高潮的疊加有關。在此次異常增水發生前,受冷空氣和出海氣旋共同影響,10月18日至19日上午,渤海灣、萊州和山東半島沿岸出現了一次強風暴潮過程。19日下午至20日白天,渤海沿岸普遍出現了最大超過100厘米的持續減水過程,致大量海水在外海堆積,20日夜間到21日早晨,堆積的海水震蕩回流正好疊加在當地天文高潮上,導致遼寧、河北和天津等地沿岸普遍潮位較高。
10月20日傍晚到21日下午,渤海和黃海中北部各潮位站在無明顯天氣系統的情況下出現80到160厘米的增水,遼寧省沿岸出現了達到當地紅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唐山市和山東省煙臺市出現了達到當地橙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天津市、河北省滄州市、山東省濰坊市和威海市出現了達到當地黃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
此外,10月19日中午,江蘇南通沿海還出現了達到當地紅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長江口以南沿海尚未發現異常增水,我國乃至全球其他海域同時段也未發現類似異常情況。
自然資源部已于10月21日啟動海洋災害四級應急響應,派出5個專家組趕赴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指導地方核查部分岸段異常增水情況,做好災情調查和評估工作。
另外,據央視新聞報道,專家表示,在太陽、月亮等星體的共同作用下,海水每天有一到兩次自然漲落的過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潮汐現象。除此之外,天氣情況也是影響海水水位上漲的重要因素,刮風、氣壓變化等天氣情況會帶來風暴潮,從而導致海面升降。
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江文勝:如果天氣因素造成的漲水現象趕上潮汐高潮的時候,這個時候水位就會異常高。
專家告訴記者,天氣因素導致海面的升降變化在天氣過程結束后仍會存在波動,業界將這種現象叫做風暴潮的“余振”。此次多地發生的海水倒灌現象,便是風暴潮“余振”帶來的影響。
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江文勝:在風比較大的時候,天氣過程很強的時候造成的漲水比較大,但那個時候沒有趕到潮汐的高潮,結果反倒是后邊風暴潮余振趕到了潮汐高潮,所以才造成了這次的海水倒灌現象。
10月21日,遼寧出現海水倒灌的情況。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中國氣象愛好者”發文羅列了四個漲潮原因。
首先,我們剛剛經歷了今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天文大潮,各地原本預測潮位就接近一年中的最高點。
其次,大潮恰好出現在“超級月亮”之后,月球離地球越近,引潮力就越大,從而進一步推高潮位。南都記者也注意到,不少沿海居民表示“月亮離我們很近”。
第三,這次大潮正逢冷空氣快速衰減期,海水倒灌比較突出的唐山沿海24小時內氣壓下降10hpa,氣壓下降會導致海面壓力減輕從而“回彈”上去,通常來說氣壓下降1hpa可以讓海面抬高1厘米。
最后,近期西北太平洋上有龐大的臺風胚胎活躍,這類大規模的天氣系統和天文大潮本身的潮波傳導到我國沿海時,很容易在渤海、臺灣海峽這類半封閉的海域來回震蕩甚至產生共振,在某些海灣河口頂部不排除會有類似錢塘江大潮那樣的效果。
上述賬號提醒,未來幾天沿海潮位依然高漲,后期隨著今年第20號臺風逼近,東南、華南沿海還將出現風暴增水和大風大浪,沿海地區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下海玩耍。
編輯|何小桃?杜波 蓋源源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紅星新聞、南方都市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