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23 18:48:50
每經記者 裴健如 每經編輯 董天意
日前,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微信公眾號披露的一則《中國機電商會關于中歐價格承諾談判的聲明》(以下簡稱《聲明》),引發廣泛關注。
《聲明》指出,歐盟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披露后,在12家電動汽車企業授權下,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按照本案調查程序要求,于8月24日代表企業向歐委會提交價格承諾方案。自9月20日起的20余天中,中歐技術團隊在布魯塞爾進行了8輪密集磋商,經過艱苦努力,雙方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歐方始終未積極回應涉及中歐業界的核心關切問題,雙方還存在重大分歧。到目前為止,磋商仍未達成雙方均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注意到相關報道稱,歐委會在與中方磋商的同時,又單獨與部分企業進行價格承諾談判。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方面認為,如果歐委會執意單獨與個別企業開展價格承諾談判,很有可能存在以雙重標準甚至多重標準區別對待企業的問題。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所提的代表行業整體立場的價格承諾方案,是當前中歐磋商的基礎。歐委會與企業單獨開展價格承諾談判,將動搖談判的基礎和互信,給雙方磋商帶來干擾。
在筆者看來,這種“單獨談判”的行為,反映出部分車企欲為自身爭取更多利益的迫切心態。究其原因,一方面,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出海”更被視為車企破解“內卷”的最優解之一。在歐盟設置的貿易壁壘面前,部分車企欲快速尋求突破,為自身謀求利益。另一方面,中國電動產業鏈的集中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當前,中國的電動車企數量眾多,規模不一,在行業淘汰賽加速的背景下,部分車企不惜通過各種手段來自保。
但是,這種“單獨談判”行為,雖然可能會在短期內獲得一些利益,卻會使車企忽視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整體利益,進而影響中歐經貿合作大局,帶來難以預測的影響。
毋庸置疑的是,在全球汽車產業新一輪轉型升級過程中,中國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探索了一條成功之路,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已超過60%,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技術層面,中國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了中國的技術解決方案,以及較為完備的產業鏈基礎,在成本和效率以及造型設計、新能源、智能化方面形成了“2+3”的優勢。
面對與歐盟方面的磋商和談判,中國車企應團結一致,共同應對挑戰。面對復雜的國際競爭環境,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應堅守底線,提高大局意識,服從國家整體利益和產業發展戰略,克制“單獨談判”的沖動,為中歐就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磋商創造更好的環境。
同時,各汽車企業也應繼續深耕自主創新,在核心技術、品牌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將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斷強化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優勢,同時提升國際競爭力,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上贏得更多主動權。唯有各方加強溝通對話,實現互利共贏,才能共同推動全球電動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