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智駕企業扎堆上市背后:盈利壓力未減 行業淘汰賽加劇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31 14:27:35

每經記者 董天意    每經實習記者 劉曦    每經編輯 孫磊

智駕領域又一公司準備沖擊資本市場。

10月29日,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了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佑駕創新)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據悉,佑駕創新擬發行不超過1.38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這是近期繼小馬智行、文遠知行之后,又一家準備登陸資本市場的智駕公司。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已有超過數十家自動駕駛相關企業陸續開啟上市進程。其中,既有包括小馬智行、文遠知行這樣具備獨立自動駕駛整車研發的企業,也有諸如Momenta、知行科技等主要以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為主的企業。還有一些企業又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比如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輕舟智航(QCraft)在10月28日官宣完成C+輪新融資,這是繼今年6月完成數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后,輕舟智航在短短4個月內再次獲得數億元的資本支持。

“自動駕駛企業集中IPO,一方面是技術的成熟和市場潛力吸引了資本關注,另一方面政策支持和競爭壓力也在推動智駕企業加快上市步伐。”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研發投入大,盈利壓力未減

智駕企業扎堆IPO背后,與其當前經營壓力較大不無關系。

以文遠知行為例,其招股書顯示,自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分別錄得凈虧損10.07億元、12.98億元、19.49億元和8.82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超50億元。同期,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4.43億元、7.59億元、10.58億元、5.17億元,分別是其當期營收的約3倍、1.5倍、2.5倍和3.5倍。

文遠知行在招股書中解釋稱,造成虧損的原因,主要是高額的研發投入。目前自動駕駛技術仍處于發展和不斷完善階段,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技術研發。

實際上,記者也從眾多自動駕駛企業招股書中發現,整個行業普遍存在研發投入高的特點。比如,佑駕創新在2021年至2023年研發支出分別為8220萬元、1.39億元和1.50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46.9%、49.9%和31.5%;黑芝麻智能研發支出2.55億元、5.95億元和7.64億元,占收入比重分別高達480.2%、984%和461.8%。

此外,當前多數智駕公司面臨著對大客戶過度依賴的問題。比如,知行科技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該公司于報告期內來自吉利集團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0%、53.0%、96.4%和95.0%;來自為極氪提供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0%、48.2%、93.6%和93.5%。

對此有觀點認為,智駕公司扎堆上市的背后,一方面是對資金的極度渴求;另一方面,在自動駕駛大規模商用時間仍存不確定性,但在技術、政策等多方利好加持下,盡快上市成為智駕公司的選擇之一。

但拿下融資或者完成上市,并不等于一勞永逸。記者留意到,即使已經成功“闖關”,但不少上市的智駕企業股價都遭遇不同程度的波動。例如,今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的如祺出行,上市首日即遭遇破發,截至目前,如祺出行的股價仍低于發行價。

“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短期內可能難以轉化為可觀收益,且當前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度和商業化進程存在不確定性,這些因素都可能直接影響企業的上市表現。此外,市場情緒和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也會對其股價產生影響。”江瀚稱。

窗口期開啟,淘汰賽加劇

然而并非所有的智駕企業都能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今年8月,國內自動駕駛量產解決方案企業“禾多科技”就傳出因與廣汽集團推進的重組方案遭遇變數,公司暫停研發活動。隨后有媒體稱,其CEO倪凱即將加入四維圖新。對此,記者在向四維圖新方面求證后獲悉,倪凱加入消息不實,但也確有部分禾多科技人員加入到四維圖新。

由此可見,智駕行業已進入洗牌期,有的加速推進融資上市,也有玩家開始轉型之路。比如,今年9月,地圖供應商四維圖新接收了滴滴約300人的座艙團隊,兩方共同增資四維圖新的座艙子公司四維智聯。

對此,江瀚表示:“隨著自動駕駛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市場正在逐漸淘汰實力較弱的企業。”在他看來,自動駕駛行業的洗牌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技術成熟和市場擴大將推動行業走向成熟和穩定,而洗牌將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淘汰不符合市場需求的企業,留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事實上,當前在智駕領域,淘汰賽與窗口期正同時上演。在多地利好政策的助力下,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進程正在加速。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中國或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將創造超過5000億美元的收入。對自動駕駛汽車前景的樂觀預期,也是資本推動智駕企業扎堆上市的重要助力。

不過,關鍵技術能否突破與落地,依然是自動駕駛能否大規模商業化的最大挑戰。對此,元戎啟行CEO周光坦言,自動駕駛汽車想要實現規模化,當下的技術無法應對所有的復雜場景。

新能源汽車與電池專家楊偉斌也表示,目前L2級智能駕駛技術已實現上車,但L3級技術還存在爭議,包括系統不能應對時需要駕駛員接管,銜接上存在安全隱患。而L4級的自動駕駛技術在擁擠、施工、兩輪車較多等路況下還有挑戰,還需要百萬甚至千萬公里驗證。

“從當前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來看,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還有一段較長距離。”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對記者表示,目前正處于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的前期階段,預計2030年前后將是自動駕駛逐步走向普及的階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輕舟智航 城市 融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