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31 17:05:10
10月30日,海信在上海宣布成為2025世俱杯全球官方合作伙伴,這是繼2018和2022世界杯后,海信與國際足聯第三次合作。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表示,體育營銷是慢功夫,長期投入有助于品牌建設。此次合作將進一步提升海信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世界舞臺。其中,體育營銷作為一種有效的品牌推廣手段,被越來越多的中資品牌所采用。
10月30日下午,海信正式官宣成為2025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杯(“世俱杯”)全球官方合作伙伴。作為中國家電行業的領軍企業,海信已不是首次牽手國際足聯。實際上,在近年來的國際頂級體育賽事中,中資品牌的身影越來越多。
贊助頂級賽事,意味著不小的投入,這對中資品牌來說是否劃算?賈少謙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記者采訪時稱,體育營銷是一個慢功夫,品牌建設也是慢功夫。在品牌投入上,真正能夠成為世界級的品牌,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短期看是投入,長期看是值得的。
在賈少謙看來,贊助頂級賽事,更重要的還是把做品牌、技術、產品的長期主義思想,貫穿到整個全球化發展的脈絡當中去。
賈少謙接受記者采訪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在贊助體育賽事上,海信有著不一樣的“大膽”。
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和國際足聯主席詹尼·因凡蒂諾在上海共同宣布:海信集團正式成為2025世俱杯全球官方合作伙伴。這是全新升級后的世俱杯迎來的第一個官方贊助商,同時也是繼2018俄羅斯世界杯和2022卡塔爾世界杯后,海信與國際足聯第三次牽手。
“海信這么多年在體育賽事上做了很多的嘗試,這些嘗試見到了效果,特別是在全球知名度的提升上,在整個發展過程中自主品牌得到提升,而且使我們發展的本土化思路越來越得到全球的認可。”在回答關于贊助世界級賽事的經驗時,賈少謙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尋求這種“標簽”的企業,不僅海信一家。2016年,贊助歐洲杯的中國企業只有海信;在2024年的歐洲杯時,中國品牌成“主力陣容”,海信、比亞迪、螞蟻集團、vivo、Alipay+,5家中國企業作為歐洲杯官方合作伙伴共同亮相賽場,在13個最高級別官方贊助商名單里,占據超過三分之一的席位,數量突破歷史紀錄。
事實上,歐洲杯、世界杯等世界頂級體育賽事,不僅是一場足球盛宴,更是企業科技與全球化發展的一次集中展示。
在賈少謙看來,“體育本身是幫助海信(告訴外界)海信是誰,逐步讓消費者通過產品、服務、營銷、品質一致性,能夠對海信產生信任度、信賴度,進而能夠拉動我們全球化的布局”。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一位品牌觀察人士表示,除了數量的擴容,與以往相比,從商業贊助到產品支持,再到技術合作,中國企業參與世界頂級體育賽事的方式和深度的變遷,展現出中國品牌新氣象和中國制造向上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足球頂級賽事歷來是世界級品牌崛起的“加速器”。可口可樂、索尼、三星等世界級品牌,均曾通過持續與世界頂級賽事綁定的策略,實現品牌的躍升和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不過,贊助國際頂級賽事投資大、風險高,常常有贊助商賽后陷入經營困境。海信多次贊助國際頂級賽事,也一直受到外界議論。賈少謙就經常被追問同一個問題:贊助足球頂級賽事,這筆生意究竟“值不值”?
“體育營銷是一個慢功夫,品牌建設也是慢功夫。在品牌投入上,真正的能夠成為世界級的品牌,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短期看是投入,長期看是值得的。”賈少謙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隨著中國企業在技術、產品、全球化理解、服務體系搭建、全球化品牌塑造上面不斷積累經驗后,我們發現中國一些品牌和一些企業能夠借助體育賽事,讓自己的品牌走向全世界。”賈少謙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以比亞迪為例,這家成為2024歐洲杯官方出行合作伙伴的中國車企,雖然只有30年歷史,卻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新而聞名世界,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企。
咨詢公司Horváth的報告顯示,歐洲杯之后,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得到了巨大提升。過去一年時間內,表示愿意在購買新車時考慮中國品牌的歐洲受訪者比例從32%上升至48%。
類似的情況,海信也深有體會。賈少謙說,從過去二十年時間海信走全球化的路子來看,我們看到了國際化發展過程當中,體育營銷帶給了我們很好的成果,比如自主品牌我們過去有10%,現在到了86%。
體育營銷雖能帶來不錯的提振,但在品牌建設和發展上,只能作為一個重要環節。
“體育營銷,僅僅是品牌建設中的重要一環,這一環很重要,能夠幫助我們在品牌方面不斷地走向全球,但是要成就它,非常重要的基礎還是在各個方面上協同各個角度和維度,建設自己、成就自己,才能夠真正向世界級企業(方向)發展、壯大。”賈少謙說。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都面臨著兩個必答題:國際化的路徑與方向。曾經,中國大多數家電企業選擇OEM(代工貼牌)、“借船出海”;海信卻挑了一條可能是最難走的路——“造船出海”,打造自主品牌。
賈少謙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全球化必須是產品研發、制造、品牌和營銷等全方位的全球化。“每到一個國家,我們都會把銷售、市場、服務甚至財務、人力資源等職能建起來,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公司。”
在賈少謙看來,要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成就世界一流品牌,需要下的功夫是很多的,“不僅是所謂的品牌或者是營銷,更重要的是要打造包括公司治理、技術、產品、服務全球化、本土化運營、合規經營和ESG理念等一系列東西,每一個都要做得很堅實,甚至做成長板才有可能成為世界一流企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