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07 18:28:20
11月7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34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每日經濟新聞《350億元氫能項目假國企系列調查》獲第34屆中國新聞獎(輿論監督報道)三等獎。
每經記者 石雨昕 每經編輯 陳旭
11月7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34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每日經濟新聞《350億元氫能項目假國企系列調查》獲第34屆中國新聞獎(輿論監督報道)三等獎。
圖片來源: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
2023年6月21日,中廣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發布了4GW光伏離網制氫項目EPC總承包招標公告,引發多只氫能概念股被熱炒,但招標公告僅發布6天便離奇終止。這一超過全球最大在建項目10倍的氫能項目已在當地發改部門備案,為何突然終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兵分三路,第一路聯系地方發改委、能源局等部門核實;第二路聯系國家電投確認子公司身份;第三路趕赴深圳實地探訪中廣通辦公地點。經過深入調查,獨家揭露了國內能源領域冒充央企“國家電投”子公司身份,騙取地方政府信任,通過拿項目獲利的黑色產業鏈。
記者突破采訪到地方政府,拿到地方發改部門“項目備案違規”的重磅新聞點。同時,中廣通的真實身份成為焦點。通過股權穿透,中廣通號稱是國家電投的六級子公司。隨后記者與國家電投求證,并與權威人士確認,拿到中廣通假國企身份的獨家內幕,引發資本市場強烈反響。
為進一步撕破假國企的面具,記者實地探訪中廣通辦公地點,發現該公司董事長名片上印著被國資委點名打假的企業名等一系列細節,進一步挖掘了中廣通假國企的前世今生。
本組調查通過揭露中廣通假國企身份,推動副部級央企國家電投主動發聲,讓這條潛藏了數年的黑色產業鏈被曝光。本組調查速度快、影響力大,使資本市場廣大投資者避免了巨大損失。中廣通被迫更改股權關系,徹底脫下了假國企的偽裝。
圖片來源:每經網
近年來,每經一直聚焦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同時以建設性的輿論監督報道塑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推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2023年,每經調查采寫的《嬰兒之殤與“雅培母乳強化劑”召回疑云》榮獲第33屆中國新聞獎(輿論監督報道)一等獎,體現了媒體在公眾關心的社會熱點事件面前的責任擔當。
在持續深耕內容、堅守“新聞決定影響力”理念的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近年來也在媒體融合發展方面創新探索。2019年~2024年,每經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這一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大幅提升編采效率、管理效率,實現傳媒產品創新、模式創新,推動跨界融合與全員轉型。
2021年12月,每經上線全流程由AI驅動的 7×24 小時視頻直播流產品——每經AI電視。憑借每經AI電視,每經從以文字為輸出主體,轉變為以文字+視頻為輸出主體,擴展了上千萬視頻受眾,全網日均流量近100萬,全網年度觀看量超3億。基于每經AI電視打造的“每日經濟新聞全平臺內容傳播矩陣”,再獲評國家新聞出版署2021年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2024年5月,“每經AI電視3.0”推出,提出“一個人就是一個電視臺”的理念,將傳統電視臺的工作流程精簡為“一個人、一部手機、一臺電腦”。
2024年10月,每日經濟新聞發布20+財經智媒“超級個體”,20余個財經垂類個人IP為代表的每經采編團隊開啟新的創新轉型,他們專注于財經小切口領域,輸出獨到觀點,在全流程AI賦能支撐下,一個人即可高效完成整個傳統IP運營團隊的工作。
每經20+財經智媒“超級個體”及觀看二維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