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07 22:42:29
◎11月6日,由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國內首座商用多室質子治療設備生產基地迎來首臺設備下線,意味著國產質子設備迎來國產化突破。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楊夏
現代抗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包括手術、藥物和放射治療三大類。其中,質子治療代表了放射治療技術的制高點,由美國科學家于20世紀40年代提出,并在21世紀初得到快速發展。這種被稱為“腫瘤放療皇冠上的明珠”的技術可以充分保護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實現對腫瘤的“精確打擊”,對實體腫瘤尤其是兒童腫瘤具備治療獲益。
但由于質子治療設備是全球最大、最昂貴的醫療設備之一,受技術、成本等因素限制,質子治療的普及率一直不高。若能實現質子治療設備的國產化突破,將為國內惡性腫瘤治療精準化作出較大貢獻。
11月6日,由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國內首座商用多室質子治療設備生產基地迎來首臺設備下線,意味著質子設備迎來國產化突破。
惡性腫瘤的精準治療是一項巨大的臨床需求,而質子治療正是腫瘤治療精準化的一種重要手段。
作為國際公認的腫瘤尖端放射治療技術,質子治療能對腫瘤細胞進行“定向爆破”,同時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從而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毒副反應。然而,由于核心技術常年被國外廠商把控、設備造價高昂以及政策限制等原因,臨床中存在著對國產質子治療設備的未滿足需求。
而眼下,這一臨床需求正在被填補。11月6日,由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即中廣核技(000881.SZ,股價8.32元,市值78.66億元)投資建設的國內首座商用多室質子治療設備生產基地迎來首臺設備下線,正式具備運往成都醫投華西國際腫瘤治療中心醫院安裝調試的條件。
據中廣核質子醫療戰略專項總設計師段衛勝介紹,2020年,中廣核技完整取得多室質子治療技術,后歷時4年攻關,首次實現了質子治療加速器的自主生產。基于引進技術,中廣核對其進行了完整消化掌握,并進行了改良改進,目前已經實現全部知識產權歸屬于中廣核。公開資料顯示,該款已實現國產化的質子治療設備,其市場份額和治療患者數量均居全球第一。
據段衛勝介紹,質子治療系統共227個主設備,按采購成本計算,預計到2027年實現大于50%關鍵部件國產化,到2030年實現大于80%部件國產化以及供應鏈100%自主可控。“從研發、供應鏈、生產、安裝到調試,目前中廣核都實現了完全的自主可控。”
隨著質子治療設備的國產化,患者有望以更低的費用和使用門檻進行質子治療。“相信未來隨著訂單量的提升,質子治療設備及其維保成本有望持續降低,惠及更多腫瘤患者。”
據悉,質子治療的精準性主要得益于其獨特的布拉格峰(Bragg peak)效應。這種效應可以讓質子束精確瞄準腫瘤靶區,做到剛進入人體時劑量極低,峰值過后劑量也將急速下降至趨于零。這意味著質子治療能讓放射劑量集中在腫瘤處,腫瘤前方正常組織所受到的劑量較小,腫瘤后方組織基本上不會受到照射。這也就是說,質子治療除了打擊腫瘤組織以外,不會打擊人體正常組織,克服了目前多種腫瘤治療手段的“無差別攻擊”弊病。
從質子治療的臨床實踐來看,其具備對腫瘤控制率更好、對正常器官保護性更好、毒副作用更好等優勢。除可應用于所有實體瘤之外,質子治療在兒童腫瘤和敏感區域腫瘤治療中的優勢更加明顯。數據顯示,傳統放療100%會造成兒童生長發育異常,而質子治療把這一概率下降到了20%。
根據我國公布的惡性腫瘤數據,2020年我國新發癌癥457萬人,占全球23.7%;死亡人數300萬,約占全球30%。這意味著,有大量的惡性腫瘤患者需要精準有效的治療手段。
中廣核醫療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唐洪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按照前述新發病例數估算,我國需要的質子治療房間預估在700個左右,但目前已建成和建成中的質子治療房間不到100個。
唐洪波進一步說道,目前國內對于質子治療的推廣應用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我國目前在實際運營中的質子治療中心只有5座,對比海外而言,我國的質子治療推廣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值得強調的是,限制質子治療推廣普及的限制因素正在一步步放開。首先,國產設備突破了國外廠商的“卡脖子”,后續設備制造成本有望下降。從政策面來看,去年10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做好2023年甲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申報工作的通知》針對重離子質子放射治療系統,高端放射治療類設備進行許可申報。據悉,本輪審批總量為69臺,其中重離子質子放射治療系統31臺。這意味著,有資質配備質子治療設備的醫療機構也在增多。
唐洪波提到,近年來,質子裝備的配置許可證規劃呈翻番增長的趨勢,這體現了政策面對于推廣質子治療的鼓勵。
但另一方面,專業人員的配置也急需跟上。“國內很多放療醫生可能做過光子放療等,但可以進行專門質子治療的放療醫生卻不多。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腫深圳醫院等為例,最開始都是聘請了海外的專業治療師進行技術的普及,人才是限制質子質量普及的一大瓶頸因素”,唐洪波認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