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9 16:57:49
上海電氣子公司上海氫器時代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技術研發、智能化制造及多功能測試平臺,致力于實現綠氫制儲用一體化,推動全產業鏈智能化發展。氫器時代總工程師吳亮指出,氫能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正迎來政策利好。然而,盡管氫能具備高能量密度和綠色低碳特性,其成本高昂和儲存運輸難題仍是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每經記者 程雅 每經編輯 張海妮
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日益重視,氫能迎來高速發展階段。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25年,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1萬億元,2026年至2035年產值將達到5萬億元。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了上海電氣子公司上海氫器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氫器時代),了解當前氫能產業的發展狀況、成本問題及下游拓展情況等。
技術研發、智能化制造、多功能測試平臺、綠氫制儲用一體化示范項目,全產業鏈智能化發展為氫能制造帶來高效、綠色、多功能的產研發展路徑。
氫器時代總工程師吳亮表示,新質生產力需要以創新為主導,與傳統的生產力有著明顯差異。今年以來,氫能的發展迎來了大利好。年初,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提及“氫能”,將氫能視作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方向。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正式通過,氫能被納入能源管理體系。
“氫能本身是典型的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涉及新材料的研發、新結構、新設計,本身也是一種新的能源方式。”吳亮稱。
步入上海鍋爐廠“零碳未來”裝備試驗及示范中心,“零碳未來”的標語映入眼簾。在氫器時代的現代化車間內,一條條機械臂在明亮的燈光下持續而高效地運作著,每一個動作都精確無誤,展現出工業自動化的高效。四周的墻壁上,巨大的顯示屏實時更新著生產數據和監控畫面,顯示著每一條生產線的運行狀態。
工人們穿著統一的工作服,戴著安全帽和護目鏡,在控制臺前監控機械臂的工作,必要時通過觸摸屏輸入指令,調整生產參數。整個車間幾乎不需要人工干預,只有偶爾的維護和檢查工作需要工人親自操作。
據介紹,此前極框、氣體擴散層、電極、墊片等材料的組合需要人工手動搬取完成,但目前,通過機械臂就能實現自動抓取和定位。不僅定位更加精準,能夠減小誤差,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垂直度、偏移度還支持在線檢測。
吳亮介紹,原本工人們主要從事體力勞動,通過機械臂代替人工后,體力勞動就變成了監督化的流程。這種自動化工作過程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還極大地減少了人為錯誤,保證了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氫能的能量密度高、儲存方式簡單,是大規模、長周期儲能的理想選擇,為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消納提供了解決方案,隨著氫能利用技術逐漸成熟,氫能-熱能-電能將實現靈活轉化、耦合發展。
“制、儲、加、用。”通常氫能產業鏈被分為這四個環節。吳亮介紹,氫能不屬于一次能源,更多的是在風電、光伏等綠電消耗不掉時,作為一種長時、有效的儲能。與傳統能源相比,氫能具有綠色低碳的特性。目前下游一些重碳的行業,如化工、水泥、交通、鋼鐵等行業,也都會用到氫,但之前都是使用灰氫,碳排放量非常高。現在,行業使用綠氫替代灰氫,進行深度脫碳。不過,由于成本問題,目前替代率還不高,仍處于應用示范階段。
氫器時代的氫能研發中心是氫能各項技術系統研發、測試的主要平臺,其中包括電解水技術研發中心、核心零部件研發中心、先進膜材料研發中心、電解槽綜合測試及認證中心。
測試實驗室內,多臺精密機器設備正同步、高效地運作著,對單電池的性能進行細致測試。電解水的核心設備是電解槽,導管的陽極正在輸出電解后的氧氣,而陰極則在持續不斷地產生氫氣。這一過程不僅展示了電解水制氫的基本原理,也是對設備性能的一次全面檢驗。
在這些忙碌的機器邊,顯示屏上的數據不斷刷新,儀器正實時監控并記錄著氫氣的純度、電流和電壓的穩定性等關鍵參數。這些數據對于評估電解過程的效率至關重要,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精確控制和分析,研究人員能夠及時調整參數,優化電解效率,提高氫氣產量。研發完成后,單電池將經受數千小時的連續運行測試,確保其在長期運行中的性能穩定性和可靠性。
到了中試平臺,實驗室產品經過放大,將面臨更加復雜和多變的工況和檢測。最終,產品將在全尺寸平臺上接受最后的測試,確保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這一多環節檢測流程不僅確保了產品的可靠性,而且通過在不同階段的優化和調整,有效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研發到生產的轉化效率。
“綠電先變成綠氫,綠氫再給下游進行利用,它(指氫能)是一個很好的橋梁。”吳亮表示。
目前制氫也面臨一些難題。吳亮表示,從技術角度而言,由于氫氣有多種不同的制備路徑,在很多環節上,尤其是在大規模技術應用的成熟度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此外,成本高昂是氫氣制備及銷售過程中難以回避的問題。吳亮介紹,氣態的氫相對穩定性不足,儲存和運輸成本都高。灰氫與綠氫的價格差異,也往往會導致下游在進行選擇時產生猶豫。而在交通領域,氫能的使用受限環節更多,需要建設完備龐大、廣闊的運輸和儲氫網格,因此目前在實際應用上,更多的是在廣袤地區點對點的重卡運輸。
目前,行業主要從兩個方向進一步降低成本。吳亮介紹:一方面,可以從制造環節進一步壓縮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國家提供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例如碳稅。從經濟型角度考慮,綠氫能轉化成下游高附加值的綠色化工品,例如甲醇、綠氨等。
目前,公司在氫氣制備上有哪些具體的創新和實踐?吳亮表示,從技術研發和創新上,制氫過程中的核心零部件,如膜、催化劑、電極等決定了產品的性能及成本。因此,氫器時代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核心技術,提高了生產的性能。同時,膜、催化劑等基本都能實現國產自主研發。不過,部分材料在持久性和穩定性上仍有差距,還需要時間去積累。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程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