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4 22:15:23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趙 云
近日,A股上市公司ST金一(SZ002721,股價2.69元,市值71.81億元)宣布籌劃收購北京開科唯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科唯識)的消息引發了市場關注。
開科唯識曾是一家備受頂級機構青睞、在2022年即開始籌備IPO的明星創業公司,但在兩個月前,它撤回創業板IPO申請,轉而選擇“賣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IPO受挫轉向并購在2024年并不鮮見。清科研究的數據顯示,目前處于延長期和退出期的PE基金規模高達19萬億元,但2024年前三季度通過IPO退出的機構數量顯著下降,2024年以來,還有蘇州賽芯、奧拉半導體等在內的多家創業公司及投資人選擇并購離場。
開科唯識近期撤回IPO
從財務數據來看,2020年、2021 年、2022 年、2023年上半年,開科唯識營業收入分別為2.84億元、3.72億元、4.54億元、1.9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323.62萬元、5164.55萬元、6248.4萬元、586.81萬元,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大跌或許是開科唯識IPO終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9月,紅杉奕信通過股權轉讓及增資方式成為開科唯識股東,當前持股比例為16.66%。3年后,其完成新一輪增資,善潤天曜以2840萬元認購開科唯識新增股份80.7517萬股。
在這樣背景下,開科唯識選擇賣身,據ST金一披露,其計劃以現金方式收購開科唯識部分股份以取得其控制權,具體的收購比例、價格等安排,還需看之后的盡職調查、審計、評估的結果。
大多選擇并購方式退出
IPO折戟轉而走向并購,2024年以來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同樣在11月,存儲芯片設計領域上市龍頭兆易創新宣布,與聯合收購方以現金方式收購從事模擬芯片研發公司蘇州賽芯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賽芯)70%的股份。
此前,蘇州賽芯曾有意獨立上市,2022年其IPO申請獲科創板受理,2023年4月,蘇州賽芯選擇撤回了上市申請,直到此次交易,其背后一眾投資方才得以退出。再例如潤陽股份,通威股份2024年8月曾宣布擬不超過50億元向潤陽股份增資并取得其控股權,潤陽股份同樣在2022年申報了創業板IPO,但2023年因批文失效折戟。
來自清科研究的數據顯示,目前存量的PE基金里,處于延長期和退出期的規模約合19萬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通過IPO 退出的機構數量顯著下降,VC/ PE支持的中企IPO背后共涉及438家機構,收獲IPO的機構數量同比下降47.6%,收獲4個及以上IPO的機構僅有10家,約為2023年同期兩成。
有投資界人士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盡管通過并購退出的回報率通常不及IPO,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眾多創投機構已意識到通過被并購方式退出必須成為主要退出渠道,正積極推動已投企業進行并購交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