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2024-11-27 13:14:33
11月22日,高口碑年代劇《小巷人家》迎來收官。劇中,你能看到上個世紀紡織人家的家長里短、鄰里溫情,還能窺見傳統紡織工藝的一角。
擋車工一人要照看五臺多臂多梭織機,不停在織布機間穿梭檢查,處理線頭、拆布,一刻不得閑,如同劇中宋瑩所說,一個八小時班下來,要走十幾里路。
時代落幕,劇里傳統紡織廠退出舞臺。劇外,位于四川廣安的全國規模最大的數字化智能智造紡織廠生產現場,數百臺一線成型電腦橫機正同時運行,機器當上“織娘”,科技十足。
同時工作運轉的機器“織娘”
在這里,不到一個小時,就能“打印”出一件衣服,極大提高紡織效率,使人減負。
機器當“織娘”
不到一個小時“打印”一件衣服
走進四川慕織數智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車間,500臺一線成型電腦針織橫機正在滿負荷運行,儲紗器飛速旋轉,呈現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正在工作中的機器“織娘”
抬眼望去,機器上的針腳有節奏地跳動,伴隨著電腦屏幕上數據的不斷變化,顯示著“花板行”“編織”等字樣,一件件針織衫正緩緩從機器出口處滑出。
看著記者驚訝的目光,慕織科技行政部負責人謝文鳳微微得意地介紹道:“這就是我們先進的電腦橫機一線成型技術,可以完成整件衣服的編織。”
她指著電腦,示意只需根據羊毛、棉等不同紗線,以及鏤空、提花等不同樣式,設計不同的算法,再將算法可以輸入至電腦,混合搭配,機器不到一小時就能自動操作織出衣服。
謝文鳳形象地比喻道:“就像打印機一樣,設定好所需要的字體樣式,就能立馬打印出來。”
不再需要單獨縫盤
“打印”衣服可實現正反兩穿
那這樣“打印”出來的衣服,是否會缺少傳統工藝制作出來的細膩感呢?面對這樣的不解,謝文鳳拿出一件成品針織衫。
“打印”出來的針織衫成品反面
當記者伸手觸摸,瞬間被其質感所驚艷——衣服的正反兩面竟然如出一轍,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縫合的線條,柔軟舒適。
縫盤這一工序在紡織業內一直被視為全道生產工序的“咽喉”,縫盤工也曾是不可或缺的工種。科技力量下,這一切都悄然發生改變。
“這臺機器能直接實現縫盤的功能,織出來的衣服完全不留縫盤痕跡。”謝文鳳隨即展示了兩種生產方式的對比,左邊是普通電腦橫機織出的產品,需要經過紗線→織片→縫盤→拆紗→手縫→套檢→生檢→后整等一系列繁瑣工序。
而右邊則是一線成型電腦橫機織出的產品,僅需紗線→織片→后整三個簡潔步驟便可完成。
謝文鳳說,機器中的智能傳感器、自動控制系統等,不僅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更確保了每一件產品的品質。“這些設備能夠實時監測生產過程中的各項參數,精準無誤地把控每一個環節。”
而且,還能通過數據分析,為產品設計和生產優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意味著,科技助力下,針織衫的生產不僅變得更加高效、智能,更在針腳細密度上達到一定高度。
為工人減負增效
每天最高產量可達1.5萬件
在繁忙的工廠一角,一臺機器旁,廣安前鋒本地人吳成英正仔細翻看著“打印”出來的衣服,眼神中透露出專注與認真。
記者采訪紡織工人中
今年52歲的她,曾在被譽為“世界毛織之都”的東莞大朗從事毛織工作長達數十年。為了照顧家里的老人,她選擇回到家鄉。
在這里,還有很多和吳成英一樣的返鄉人員。回來之前,他們心中難免有些忐忑與擔心。但當大家親眼看到這些先進的機器時,所有的顧慮都煙消云散。
正在仔細檢查針織衫的工人
在這里,眾人無需像《小巷人家》中的宋瑩那樣,一直穿梭在織布機中忙碌不停。相反,僅需輕輕一按按鍵,就能實現全自動生產制造,這種變化讓大家感到無比驚嘆。
工廠里,每個人都負責操作著十二臺機器。如果多加一臺機器,每天就能多賺十塊。加上操作不累,因此大家都積極性很高,一般來說,一天可以加五六臺機器。吳成英笑著說,“多的時候,我每個月能夠賺到七八千塊呢!”
慕織所采用的先進一線成型電腦橫機,替代了傳統電腦橫機的繁瑣套口工藝,使得生產效率提升了30%。
傳統服裝生產中復雜工藝、高昂成本、工序銜接不暢、生產周期長等難題被一一化解。如今,針織毛衫的生產全鏈條正享受著前所未有的輕松、數智化與高效。
“每天的最高產量可達1.5萬件針織衫,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數字。”謝文鳳聽公司前輩提起,十年前公司的訂單量一周也不過8000件。
“我們公司擁有1000臺一體化電腦橫機,預計年產服裝數量可達400萬件至600萬件,實現年產值4億元至6億元。”謝文鳳有些自豪,目前,這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數字化智能智造紡織廠。
科技插上翅膀
助力紡織產業奔跑向前
視野放大,在廣安市前鋒區,像慕織利用科技賦能紡織工藝的企業比比皆是。前鋒區三豐數智面料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260余名工人各司其職、有序生產。
該項目是前鋒區輕紡鞋服面料方面強鏈補鏈的重要一環。投產后,該產業園將緊密聯結上下游企業,提升整體產業效率,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作為四川省唯一的產業鏈成建制轉移示范園區,如今前鋒區已匯聚江蘇三豐等40余家知名輕紡服裝企業,形成年產值近200億元的完整產業鏈,涵蓋印染、制衣、洗水、印花及污水處理等各環節。
園區內,日本飛馬平車、四島繡花機MES吊掛系統、慈星一線成型電腦橫機等尖端設備林立,智能化生產水平高達90%,裁剪、吊掛等系統實現無縫對接。
“近年來,前鋒區緊抓成渝雙城經濟圈機遇,依托毗鄰重慶的地理優勢,全力打造重慶都市圈北部鞋服面料智造高地。”前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從家庭小作坊到高端輕紡產業集群,前鋒區已完成時代轉身,從單一加工邁向多元化生產的廣闊舞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