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7 22:11:14
“合成致死”賽道作為當前最熱門的腫瘤研究領域之一,吸引了包括阿斯利康、輝瑞、GSK等國際巨頭以及石藥集團、先聲藥業等國內領先企業的廣泛關注。然而,盡管賽道內靶點眾多,但至今僅有PARP抑制劑成功上市,其余如WEE1等靶點仍在臨床試驗階段,且面臨諸多挑戰。此外,藥企在合成致死領域的研發投入不斷加大,但市場交易熱度尚未完全匹配,顯示出該領域雖然前景廣闊,但也充滿不確定性。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合成致死”賽道是當下最火熱的腫瘤賽道之一。
所謂“合成致死”,是指細胞中的兩個基因,其中任何一個單獨突變或者不發揮作用時,都不會導致細胞死亡;而二者同時突變或不能表達時,就會導致細胞死亡,利用該原理可實現選擇性殺傷腫瘤細胞而不對正常體細胞產生影響。
它也是目前最“卷”的賽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布局的企業既包括阿斯利康、輝瑞、GSK等跨國藥企,也有石藥集團、先聲藥業等國內頭部企業。
但是,這一賽道至今還沒有跑出勝者,甚至在10多種靶點里,還有一些沒被驗證能夠成藥。
很多人曾在生物課本上讀過黑腹果蠅的故事:1922年,美國遺傳學家Calvin Bridges發現,當某兩個特定的基因同時突變失活時,會導致果蠅的死亡;而這兩個基因單獨任何一個突變失活,都不會給果蠅帶來致命的傷害。這就是“合成致死”效應最早的起源。
直到2014年,全球首個按照“合成致死”理念設計的抗癌藥物才真正誕生。此后,無數藥企跟隨阿斯利康的腳步,踏上研發PARP(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劑的征途。
而這只是合成致死的相關靶點之一。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目前合成致死相關靶點已經超過10種。11月19日,國內一家擁有合成致死管線的藥企人士對記者表示,后續還會有很多新靶點出現,其中很多在10多年前就已經被發現了,但只有在AACR(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年會)這樣的國際會議上公布,才算真正成為靶點,進入業界眼簾。
“合成致死”賽道已知靶點超過10種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根據公開資料制圖
近日在小紅書平臺發布融資帖子的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就在默默開發新靶點藥物。據該公司的藥物合成研究員何力(化名)向記者介紹,目前國內藥企基本都在做單一靶點,他所在的公司開發了ATR/ATM雙靶點抑制劑,屬于1.1類創新藥,其化學結構屬國際首創。
對這款潛在的First-in-Class(首創)新藥,投資人卻興趣不大。11月19日,一家研發合成致死藥物的頭部藥企的技術負責人王波(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盡管賽道靶點很多,但已成功上市的只有PARP抑制劑;即便從廣義的合成致死看,也只多了一款EZH2抑制劑,后者的原研公司是Epizyme,該藥物已在美國獲批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上皮樣肉瘤等多種癌癥,國內首個申報上市的國產EZH2抑制劑來自恒瑞醫藥,在今年10月申報上市(備注:目前的EZH2抑制劑上市藥物在開發時并不是以合成致死策略開發的,所以現在的應用場景并不是合成致死)。
全球范圍內批準上市的6款PARP抑制劑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根據公開資料制圖
合成致死機制的在研藥物中,臨床試驗適應癥多以晚期實體瘤為主。王波稱,基于機制原理,藥物并不對一個癌種的所有晚期患者起作用,而是對特定基因發生突變的特定癌種患者起作用。這是因為癌細胞對基因中的一個基因已經有缺陷了,此時再抑制住另一個相關的靶點,就能在不影響正常細胞功能的基礎上選擇性殺傷癌細胞。這也是這個機制最大的優勢。
因此,2014年阿斯利康開發的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在美國獲批,成為全球首款利用合成致死機制開發的抗癌藥物后,賽道的投資熱情被點燃了。
但行業內也出現了一些負面消息。2022年8月,阿斯利康因不良反應叫停了WEE1抑制劑Adavosertib的研究。彼時,Adavosertib已經進入了2項臨床研究,包括與PD-1 Imfinzi聯合應用治療實體瘤的一期臨床試驗,以及一項治療卵巢癌、實體瘤和子宮漿液性癌的二期臨床試驗,但藥物嚴重的腹瀉副作用以及骨髓毒性也逐漸體現。
據市場消息,2024年6月,另一家美國公司Zentalis宣布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暫停了Azenosertib的3項臨床研究,包括單藥治療實體瘤的I期劑量遞增研究(ZN-c3-001),治療鉑耐藥卵巢癌的II期ZN-c3-005(DENALI)研究以及治療子宮漿液性癌的II期ZN-c3-004(TETON)研究,原因是在相關研究中出現兩例因疑似敗血癥而死亡的病例。不過,今年9月,FDA已解除對該公司Azenosertib研究的部分臨床暫停。
值得注意的是,WEE1不是唯一蒙受陰影的靶點。何力所在公司布局的靶點之一ATR,2022年6月1日,羅氏宣布與Repare Therapeutics就后者的ATR抑制劑Camonsertib(RP-3500)達成合作協議,雙方約定了1.25億美元的預付款和高達12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但在今年2月,羅氏因產品線調整及外部因素,決定自2024年5月7日起終止關于Camonsertib(RP-3500)的合作。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單靶點都缺乏驗證,雙靶點確實風險太高”。王波則認為,ATR和ATM兩個靶點的作用機制不同,融合在一起是否合理還有待商榷。具體來說,ATM是針對DNA雙鏈斷裂的修復,對應雙鏈斷裂的臨床場景主要是放療;ATR則是針對DNA單鏈斷裂的修復,對應單鏈斷裂的臨床場景主要是化療。
“這不代表那家企業做的肯定不會成功,但項目還是會比較有風險的。”王波強調。
不過,伴隨著新一代藥物的出現,賽道熱度還在持續升高。
2021年AACR會議上,阿斯利康首次披露了第二代PARP抑制劑AZD5305的結構及早期數據。由于具有更高的特異性,AZD5305有望降低PARP抑制劑的安全性風險,優化PARP抑制劑的治療范圍,為化療和靶向藥物聯合治療提供新的機會。
2022年3月,上述藥物在中國首次登記啟動臨床試驗,這是國際多中心I/IIa期臨床試驗PETRA研究的中國部分,計劃在國內入組40人。2024年4月,阿斯利康又在中國啟動了一項國際多中心(含中國)3期臨床研究,以評價AZD5305治療轉移性去勢敏感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王波認為,藥物的不良反應很可能源于化合物結構,而非合成致死本身。以PRMT5靶點為例,目前已有GSK3326595、JNJ-64619178等多種化合物進入臨床評估,相關臨床結果表明,第一代PRMT5抑制劑由于毒性限制了療效的發揮。改變相應結構后,新一代PRMT5抑制劑在MTAP缺失細胞系中有可能獲得成功。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剛結束的2024年分子靶點和癌癥治療會議(AACR-NCI-EORTC)上,BMS旗下Mirati公布了BMS-986504(MRTX1719)首次人體試驗的臨床數據,該研究被大會選為LBA口頭報告。而此前,國內藥企先聲藥業的PRMT5抑制劑SCR-6277一項臨床前研究結果也入選了AACR的口頭報告,由此可見,學術界對這一靶點的重視程度。
記者還了解到,合成致死是目前小分子創新藥研發的重點賽道,無論是百濟神州、石藥集團、先聲藥業等頭部企業,還是英派藥業、丹擎醫藥這類小企業,內部都有合成致死管線。這些管線針對的靶點既有PARP、PRMT5等熱門靶點,也有WEE1、PARG等或難、或新的靶點。
“合成致死”靶點和基本信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根據公開資料制圖
不過,該賽道的交易熱還沒有到來。一位關注二級市場的醫藥研究員認為,一般在某個賽道出現重磅產品后,國內企業會拼命地往里挖,比如最近一年交易火熱的雙抗,但在合成致死賽道,還沒有出現這種現象。
拓展閱讀:對話在小紅書尋求融資的生物醫藥企業:見了至少50位投資人,沒一個人真的投錢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5725462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