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8 08:00:52
1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七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還設定了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和任務要求。目前,全國有24個省份互認的項目超過100項,部分地區也在積極探索跨省互認工作。此外,意見還明確了接診醫師根據診療需要,可以進行重新檢查的六種情形。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董興生
在醫療服務中,檢查檢驗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但現在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患者在一家醫院完成檢查后,若在短期內前往另一家醫院就診卻不能直接使用已有結果,還需要重復檢查。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醫療成本、降低了診療效率。
對此,1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七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以保障質量安全為底線、以接診醫師判斷為標準,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11月27日下午,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表示,為了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相關部門一方面鞏固地方上已有的有效經驗,另一方面加強制度的頂層設計和技術支撐,為政策落地提供條件。此外,指導意見還設定了2025年、2027年和2030年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并細化了包括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等不同區域和層面的任務要求。
實際上,近年來,國內多個地區已積極開展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的互認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果。焦雅輝介紹,目前,全國有24個省份互認的項目超過100項。其中,北京、江蘇、浙江分別達到了481項、478項和443項。
通過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各地逐步實現了檢查檢驗結果的跨機構共享。例如,江蘇省已實現1966家公立醫療機構接入影像云平臺,浙江省互認系統則覆蓋了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包括鄉鎮衛生院。
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直接影響是,大多數患者在不同醫療機構就診時,無需重復檢查。這不僅提高了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也顯著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和就醫時間成本。
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在北京市范圍內,181項檢驗結果項目、300項影像檢查結果項目實現醫療機構間互認,互認項目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血生化、胸部X光、CT等常規檢查項目,覆蓋患者就診時70%至80%的常規檢查項目。
焦雅輝還提到,部分地區也在積極探索跨省,即區域間的互認工作,比如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地區均在積極落實互認共享機制。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以及山東省范圍內,1100余家醫療機構的臨床檢驗結果已實現跨區域互認,互認的臨床檢驗項目達到了60項;四川省和重慶市則將935家醫院納入互認范圍,互認項目達到161項。
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就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的通知”。此次新發布的指導意見,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和升級。政策明確提出,到2025年底,各緊密型醫聯體(含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實現醫聯體內醫療機構間全部項目互認,各地市域內醫療機構間互認項目超過200項。到2027年底,各省域內醫療機構間互認項目超過300項;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區域內醫療機構互認項目數超過200項。到2030年,全國互認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檢查檢驗同質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結果互通共享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實現常見檢查檢驗結果跨區域、跨醫療機構共享互認。
新政策的出臺將有效提高我國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但推進互認工作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一方面,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和維護需要較大投入,尤其是對基層醫療機構而言,信息系統建設的進度與質量將直接影響互認工作的推進效果;另一方面,各地醫療機構在設備配置、檢驗標準、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差異,仍是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面臨的重要障礙。
在2021年的通知發布后,中泰證券就曾在研報中指出,醫院數據共享和區域信息平臺升級成為建設重點,醫院IT和公衛IT領域均受益。而在此次新發布的指導意見中,各部門也著重強調加強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和醫療質量的控制。通過實施全國醫療衛生機構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堅行動,建設“影像云”平臺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各地將逐步建立起涵蓋全國的檢查檢驗結果共享數據庫。這些舉措將為檢查結果的跨機構共享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此外,指導意見還強調制定負面清單,以明確不適合互認的檢查項目和情形。例如,由于疾病發展的動態性,部分檢查項目可能隨著病情變化而需要重新檢測。焦雅輝就提到,人體血液中的血小板代謝周期是8—12天,超過這個時間,也就是超過正常的生理代謝周期,這時可能就要重新進行檢查,“類似這樣的情況,在臨床上還是很多的”。
此外,不同儀器、試劑之間的差異性也會影響檢驗結果的互認。“比如,我們知道CT是分16、32、64、128、256等不同排數的。不同排數的CT分辨率、成像是有差異的,如果分辨率不夠,有很小的結節或者病灶不一定發現得了。這樣的話,由于儀器設備本身的因素,也會影響到檢查的結果能不能夠互認。”焦雅輝指出。
焦雅輝明確了接診醫師根據診療需要,可以進行重新檢查的六種情形。這六種情形包括:一是因為病情變化,相關的檢查檢驗結果與患者臨床表現、疾病診斷不符,難以滿足臨床診療需求的。二是相關檢查檢驗結果在疾病發展演變過程中變化比較快的。三是相關檢查檢驗項目對于疾病診療意義重大的,比如手術、輸血這些重大的措施采取之前需要做的。四是患者處于急診急救的情況下,這時候以搶救生命為第一要務,需要盡快根據檢查檢驗結果,采取相關處置治療措施。五是涉及司法、傷殘、病退等鑒定的。六是還有一些其他需要重復檢查的情形。
對于這些不適合互認的情形,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由接診醫生根據臨床判斷進行評估,以保障患者的診療安全。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5725462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