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2 17:31:51
◎劉成表示,如何實現品牌強國,如何扭轉當前常見的品牌大而不強的現狀,如何做強做精金融品牌,是擺在金融機構面前的重要的課題,需要深入研究、深入思考。
每經記者 張宏 每經編輯 張益銘
金融品牌是衡量企業價值和金融強國的重要尺度。
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信·新”品牌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信銀行行長劉成在致辭中表示,如何實現品牌強國,如何扭轉當前常見的品牌大而不強的現狀,如何做強做精金融品牌,是擺在金融機構面前的重要的課題,需要深入研究、深入思考。
劉成認為,要實現品牌強國,首先要以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為引領。要將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與品牌建設有機結合,需要妥善處理好三種關系,即金融品牌與企業誠信的關系、金融品牌與核心競爭力的關系、金融品牌與發展戰略的關系。
“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是金融品牌的永恒底色。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也是品牌建設的根本。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品牌,我們必須扎根于中華大地,從中華文化中汲取營養,賦予品牌文化厚重感和持久的生命力。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為我們指明了做大做強金融品牌的前進方向。金融品牌建設應推動中國特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劉成表示,“五要五不要”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要義,即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金融業應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力求知行合一,把牢政治方向,落實主體責任,將“五要五不要”要求體現在管理理念、行為準則、工作流程各個方面,使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成為金融業的工作導向和行動標尺,進而塑造金融行業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品牌形象。
“金融品牌建設與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融合,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的必然要求。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金融工作應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金融之路。建設高質量的金融品牌,是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必然要求。通過融入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有助于金融機構在提升品牌競爭力的同時,強化規范經營行為,防范金融風險。”
劉成認為,要將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與品牌建設有機結合,需要妥善處理好三種關系。
第一,要妥善處理好金融品牌與企業誠信的關系。
一方面,誠信對金融品牌尤為重要。品牌是企業的金色名片,誠信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是打造金融品牌的基石,也是金融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金融企業依賴信用運轉,其生存發展的前提是獲得客戶和公眾的信任。一旦誠信喪失,將迅速帶來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甚至企業倒閉風險。
另一方面,強大的金融品牌也能反哺金融企業的誠信形象和信譽。誠信經營和做大做強品牌相輔相成,相互依存。打造誠信的金融品牌能增加品牌資產價值。有信用、被信賴的銀行不僅能贏得消費者忠誠度,還更容易在客戶中口碑相傳。消費者的忠誠度能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建立可信的品牌形象和聲譽。擁有客戶和消費者的信任,就能提高企業的品牌價值和市場份額。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是金融機構特別重要的無形資產。誠實守信的金融品牌必定能為銀行帶來巨大效益。
第二,要妥善處理好金融品牌與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特色品牌是擺脫金融同質化的有效途徑,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品牌因差異化而產生,在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擁有特色品牌形象的金融機構更能增強市場競爭力,也更容易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形成差異化優勢。
特色品牌建設能與用戶建立情感連接,滿足大眾期望,讓財富有溫度。當銀行的價值觀、文化或特色服務方式與客戶產生心理共鳴,客戶就容易對品牌產生情感依賴,從而增強客戶粘性。
從銀行自身發展來看,具有特色的品牌文化更容易吸納優秀人才,獲得員工認同感,增強凝聚力,進而賦能高質量發展。
相反,產品同質化會影響品牌價值,積累的品牌價值也容易受到侵蝕。一味復刻他人商業模式,即使獲得短期經濟效益,也會對品牌造成傷害,生命力難以持久。
劉成表示,要真正擺脫金融同質化,需要在品牌差異化上下功夫,在服務上另辟蹊徑,需要從品牌定位、消費者畫像和風控處著手,深入研究客戶需求、市場趨勢。
第三,要妥善處理好金融品牌與發展戰略的關系。
品牌規劃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缺乏品牌規劃的戰略是不完整的。企業戰略包括戰略愿景、業務定位、風險管理、經營策略等方面,這些都會影響品牌發展。
劉成進一步表示,在處理好金融品牌與發展戰略方面要重點關注兩個問題。
第一,要將品牌建設融入國際化發展戰略。
“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特色金融品牌是國家形象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品牌發展規律表明,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更容易在國際市場中獲得認可和信任。金融業在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需要用心講好民族品牌故事,傳播中國品牌文化,努力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推動中國品牌快速崛起,走向世界。”
當前,全球已進入品牌經濟時代,企業的國際化首先是品牌國際化。我們要把品牌建設作為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必要舉措,帶頭解決品牌大而不強的問題。一方面挖掘和發揮特色金融產品,一方面著眼國際化發展,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品牌。
第二,要將品牌建設融入企業發展愿景。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國際局勢深度動蕩演變,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持續向好。當然,我們也看到面臨的困難,國內外形勢和政策環境深刻影響金融業生態和發展趨勢,金融業正在加速進入新一輪轉型變革期,機遇與挑戰并存,壓力與希望同在。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業既要解決當期發展問題,又要解決長遠規劃問題。在愈加錯綜復雜的形勢下,我們要把準經營方向,筑牢業務基礎和風險防線,護航高質量發展。
劉成表示,中信銀行今年出臺了新三年發展規劃,提出打造五個領先銀行的戰略任務,包括領先的財富管理銀行、領先的交易結算銀行、領先的數字化銀行、領先的外匯服務銀行和領先的綜合融資銀行。這五個領先旨在重塑中信銀行的服務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與中信銀行提出的讓財富有溫度的品牌主張緊密相連。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