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丨中國企業“大航海時代”,如何從“走出去”到“走進去”?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4 21:34:47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全球會長麥安盈、中國內地事務總監于翔天及中國公共事務總監錢毓益,探討中國企業“出海”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他們指出,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需應對跨境投資回報、人才短缺、監管與合規等挑戰。ACCA專家建議,企業應重視本地化策略,建立與當地市場的信任,通過與信譽良好的當地企業合作或利用專業網絡增強市場信任。

每經記者 舒冬妮  宋欽章    每經編輯 張海妮    

中國企業“出海”成為大勢所趨,屬于中國企業的“大航海時代”正在來臨。但動蕩的全球局勢、泛政治風險、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海外法律規范等海外市場風險也等著“出海”企業。與此同時,作為企業成長的伴隨者,中國本土的會計師事務所也面臨“走出去”的戰略選擇,他們是否也能迎來品牌“出海”的機會呢?

近日,全球最大的專業會計師團體之一的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以下簡稱ACCA)全球會長麥安盈(Ayla Majid)、中國內地事務總監于翔天、中國公共事務總監錢毓益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在接受采訪時,他們均多次強調“本地化”。

于翔天將中國“出海”企業大致分為市場導向、產品導向、戰略投資三種類型,前兩種主要以盈利為目的,最后一種則更注重特定地區布局,著眼于長遠發展。

于翔天認為,“出海”成功的項目有著共通之處,失敗的項目則是因為各種原因——市場環境、人才與物資供應、與當地的關系等,都可能影響整個項目的開展。在他看來,一家企業如果選擇“出海”,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要帶哪些人出去,而是哪些人可以不帶。可能前期需要自己人搭起框架,但隨著企業進入運作階段,最好換成當地人才。

ACCA全球會長麥安盈(Ayla Majid) 圖片來源:公司提供

企業“出海”面臨人才短缺、合規挑戰等難題

NBD: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亟需面對的挑戰主要有哪些?面對這些挑戰,“出海”企業應如何考慮海外投資策略?

麥安盈: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有三個方面:首先是跨境投資及回報問題;其次是人才短缺和招聘問題;第三,也是最關鍵的,是監管與合規挑戰,這涉及稅務合規、環境合規、勞動保護等問題,當然還有市場準入等問題,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最為突出的問題。

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需要進行細致的風險評估,并從多個維度進行考量。首先,企業需構建適合目標國家的業務結構,并確定融資方式,無論是股權、債務還是其他融資途徑。同時,必須遵循當地法規設立公司,并管理資金的流入和流出。

面對不同市場的各類風險,CEO(首席執行官)需關注資金來源和商業計劃的有效性,評估企業在全球市場的意義和目標市場的潛力。CFO(首席財務官)則要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財務風險管理,特別是在稅務登記、外匯管制和財務規劃方面,必須遵循當地規則,確保合規性和業務回報。財務團隊應利用專家知識(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資源),尤其是在稅務問題上,以理解當地的稅務合規和法規,因為這通常是一個非常本地化的議題。

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合規性也是關鍵,企業需理解并遵守目標市場在環境和勞動法方面的本地法規。此外,全球性公司應將多樣性和包容性作為合作基礎,并與當地社區和利益相關者建立聯系,促進經濟增長和業務發展。許多國家有內部法規,或者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更傾向于創造當地的就業機會。

知識產權和數據安全也是不可忽視的領域。在資本結構方面,CFO需規劃整個投資過程,考慮資金結構和回流策略,構建靈活的公司結構以滿足當地要求,并了解中央銀行的運作方式。

最后,CFO需要利用數字化技術來縮小信息差,解決合規問題,并通過技術應用統一報告標準,以發揮財務專業人士的關鍵作用。

NBD:跨境并購是境外直接投資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但有報告顯示超過50%的中國企業在跨境并購后3年內的股東總回報低于市場指數。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以及中國資本應該如何破局?

麥安盈: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有兩種主要的擴張方式:一種是從頭開始的綠地投資(又稱新建投資,指投資者在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直接投資興建生產經營設施或擴大現有生產經營設施),另一種是并購現有企業。這實際上取決于市場、行業以及特定情況下的需求,并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

在某些情況下,中國企業“出海”可能會找到優秀的當地合作伙伴,與他們一起從頭開始建立綠地業務,可以帶來活力,也可以帶來良好的企業文化實踐,公司的愿景也在其中發揮作用。在某些情況下,他們需要通過并購來進入市場并建立地位,比如需要某種經驗,那么他們可能需要并購這樣的公司。

在我看來,中國公司在進行全球投資時,往往采取長期視角,展現出耐心資本的特點。他們可能在初期幾年內不會追求高額回報,而是著眼于20年甚至更長遠的周期,以期獲得顯著的長期收益。這樣的投資策略需要考慮市場增長和行業特性,因為回報往往具有周期性。投資者在尋求長期收益的同時,也會在不同階段規劃退出機制,比如通過股權轉讓或者通過資本市場實現退出。

為了保持成本效率,尤其是在回報較低的時期,中國公司需要考慮提高運營效率,這可能包括本地化服務和調整業務運營??傊托馁Y本在保持多樣化退出策略的同時,也需不斷尋求提高成本效益的方法。

建立當地市場信任是“出海”的關鍵一步

NBD:由于保護主義、文化差異等原因,中資企業在“出海”的初始階段往往很難贏得當地市場的信任,您認為企業應該如何走好“出海”的第一步?

麥安盈:一種有效的策略是與值得信賴的當地企業或者合作伙伴建立友好關系,可以增強市場信任。比如合作伙伴的有效溝通和過往業務中所建立的信任,抑或通過已構建的全球網絡、各種專業和行業網絡,與其他企業合作也能增強信任。

以中國公司為例,在巴基斯坦和中東地區的能源行業,許多中國企業與當地信譽良好的公司建立合資企業,他們共同運營、共同管理,董事會成員來自中國和當地合作伙伴,這樣的企業容易取得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公司項目啟動,與當地社區建立信任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外來投資者不常見的地區。以巴基斯坦赫爾地區的一個煤電項目為例,該項目與當地社區合作,提升了當地婦女的能力,使她們參與團隊工作,甚至駕駛礦山上的傾卸卡車。這些女性員工的收入改善了家庭經濟狀況,提高了子女教育投資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社區的孩子們學習工程學并愿意去企業工作。因此,企業有多種方式可以建立與當地的信任關系,有效溝通在建立這種信任關系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另一個建立市場信任的方式是通過信任的網絡,如世界經濟論壇和ACCA。這些網絡覆蓋全球不同地區,可以幫助企業聯系當地會員,提供市場準入和理解。與這些網絡中的專業人士合作,可以帶來不同的市場視角和領導力,從而在全球市場中取得成功。

NBD:在服務“出海”企業融入當地市場時,會計師事務所往往發揮著關鍵作用。與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相比,您認為中國本土事務所在這方面有何獨特優勢?

錢毓益: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對會計服務需求有不同的側重點。在國際化發展的初始階段,企業對目標市場的市場環境、文化背景、業務模式等方面的了解可能有限,更希望服務機構提供全方位、及時、定制化的“保姆式”服務。中國本土事務所已具備服務大量上市公司的經驗,對這些客戶的國內核心業務有著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幫助客戶拓展海外業務時,能夠更好地結合客戶的國內戰略、業務和資源優勢。

企業在剛開始國際化時可能尚未盈利,對成本非常敏感,而中國本土事務所的收費相對較低。另外,一些本土事務所在國內某一特定行業積累了豐富的客戶服務經驗,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潛在風險有著深刻的洞察,并掌握充足的行業信息和資源。這些都是國內本土事務所的優勢所在。

我們還注意到,許多中國本土事務所傾向于與當地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本土事務所在此過程中扮演著中間協調人角色,使得客戶只需面對他們所熟悉的團隊。作為中間協調人,本土事務所還能協調當地事務所提供更多針對性服務。例如,某些國家的稅務法規可能相當復雜,需要與當地稅務局進行溝通。在這種情況下,當地事務所的專業能力和資源優勢便能得到有效利用。

當然,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的優勢同樣顯著。對于大型企業而言,品牌形象和專業能力是其在選擇服務時的關鍵考量因素。國際事務所的品牌影響力,無疑提升了其專業報告的公信力。以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為例,它們更加注重多元化發展,業務線覆蓋了各個領域,有能力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中小企業也在考慮拓展國際市場,而不再僅限于跨國公司。隨著這些中小企業尋求國際化,它們往往由國內的中小型事務所提供服務,這為本土中小型事務所開辟了新的業務機遇。 

NBD:歐盟將于2026年正式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有觀點認為這會形成“綠色壁壘”,您認為這是否會給中國的商品出口與企業“出海”帶來壓力?

錢毓益:歐盟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的核心目標是促進歐盟內部商品與進口商品在碳排放成本上實現公平競爭。目前,該機制主要覆蓋六個行業:電力、鋼鐵、鋁業、水泥、化工化肥及氫氣。對于中國而言,鋼鐵和鋁業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加明顯。

原因在于,中國鋼鐵和鋁對歐盟的出口規模相對較大。根據2022年的數據,中國對歐盟出口的這六個行業的產品總額接近200億歐元,其中鋼鐵行業出口額為151億歐元,鋁行業出口額為45億歐元,二者的出口額合計占所覆蓋的六個行業對歐出口總額的90%以上。

實際上,放眼中國的整個鋼鐵出口規模,對歐盟的出口占比不到6%。另外,近年來由于貿易摩擦以及歐盟增加的各種關稅,中國對歐盟的鋼材出口趨勢已經呈現下降態勢。就鋁業而言,中國鋁業的直接碳排放水平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預計也不會涉及過多的碳稅。因此,短期內,碳邊境調節機制對中國貿易出口的影響不會特別顯著。

在討論碳稅時,我們認識到它是一種成本,但同時也應看到其積極的一面,即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這將帶來眾多碳排放相關的投資機會,例如低碳技術和設備領域。這包括碳監測、報告和核算等服務或設備。

中國已有企業在開發相關高新設備,如在工廠煙囪上安裝監測裝置以實時監控排放量,或在電表上安裝遠程監控裝置以追蹤和管理電力消耗。這些物聯網技術在中國已相當先進,在全球也處于領先地位。同時,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已是全球領先,該行業有望實現更大發展。此外,廢棄物管理和循環利用,即循環經濟,也可能是未來的投資熱點。

封面圖片來源:公司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ACCA 中國 英國 出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