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信托業年會透露監管醞釀多項法規修訂完善,業內關注信托財產登記制度和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制度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5 17:13:08

2024年中國信托業年會在天津召開,會議透露,正在制定1+N制度體系,包括《關于信托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及資產服務信托、資產管理信托等業務細則。監管部門正加快推進《信托法》修訂,推動信托財產登記制度和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制度落地。

每經記者 宋欽章    每經編輯 張益銘

12月4日,據證券時報報道,在日前舉行的2024年中國信托業年會上,監管人士透露,目前正在制定1+N制度體系,其中“1”是指《關于信托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N”是指資產服務信托、資產管理信托等的業務細則。另外,為推動行業深度轉型,監管部門正加快推進《信托法》修訂,也在推動信托財產登記制度和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制度盡快落地。

記者從某信托公司的總經理助理處獲悉,該機構的董事長日前受邀參加2024年中國信托業年會,從其傳達的內容來看,該年會上確實提及多項法規的修訂與完善。

據悉,歷屆信托業年會均受業內高度關注。本次年會于11月27日至28日在天津召開,由中國信托業協會主辦,主題是“聚焦五篇大文章 推動信托業高質量發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關部門、派出機構,以及信托保障基金、信托登記公司、69家協會會員單位、協會專家理事、智庫單位等共100余位代表參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資管機構監管司司長賴秀福出席會議并講話。

業內關注慈善信托稅收優惠、非資金財產登記等問題

記者了解到,針對會議上提及的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制度,其實業內早有討論。

西北地區一家信托公司的慈善事務負責人此前向記者表示,現行的2001年版《信托法》并未涵蓋慈善信托的相關內容,僅在第六章對公益信托進行了規定。由于公益信托的設立需要事先獲得相關公益事業管理機構的批準,這在實際操作中構成了多重障礙。2016年《慈善法》的實施首次明確了“慈善信托”的定義,并規定了慈善信托的監管機構和備案制度,從而促進了我國慈善信托的快速發展。然而,該負責人也指出,慈善信托的發展仍遠未達到預期規模,缺乏稅收優惠制度等外部保障,這成為慈善信托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慈善事業通過提供公共產品,為社會不特定人群作出貢獻,這些本應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在政府無法全面覆蓋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稅收優惠的方式,引導和鼓勵有意愿、有能力的慈善人士或企業來代替政府提供。”該負責人解釋了慈善信托委托人享受稅收優惠的正當性。

記者注意到,盡管《慈善法》等規定已備案的慈善信托可以享受稅收優惠,但在實際操作中,慈善信托委托人想要合理避稅并不簡單。例如,捐贈發票是證明捐贈行為真實性的關鍵證據,也是捐贈人享受稅收減免的合法憑證。但根據現行規定,捐贈發票應由公益性單位(如慈善組織)開具,而慈善信托既非法人也非組織,因此不具備開具捐贈發票的資格。

中建投信托公益與慈善信托部負責人里佐丹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實踐中,采用雙受托人、慈善組織作為項目執行人等“創新”做法,雖然滿足了委托人開具捐贈發票的要求,但這些做法增加了捐贈或項目執行的環節,從而提高了慈善信托的成本和監管難度,限制了慈善信托的進一步發展。

記者從行業內部獲悉,為解決慈善信托的開票問題,國內一些信托機構已嘗試成立慈善基金會,以便以慈善基金會的名義為委托人開具發票。盡管這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但問題在于慈善基金會的設立門檻較高。

除了慈善信托稅收優惠之外,記者了解到,完善信托財產登記制度也是業界普遍期待的內容之一。

隨著社會財富形式的多樣化,股權、不動產等非資金類財產的占比逐年上升,現實中存在大量以不動產、股權等財產設立信托的需求。華東地區某信托公司家族信托部門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在我國,由于缺乏非資金類財產的非交易過戶制度,如將土地、不動產等非資金類財產置入信托,需按照交易過戶的形式,而非直接交付。這一過程將產生高昂的過戶費用和稅務成本,給設立非資金信托帶來了許多障礙。

此外,記者了解到,以不動產、股權等非資金類財產設立信托尚無明確的信托登記辦法,無法有效實現信托財產的獨立性和風險隔離,這也削弱了設立慈善信托的積極性。這也是我國營業信托中資金信托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針對此次年會提及的多項法規完善,上述家族信托部門負責人關心的是,“一是能不能做到非交易過戶,或者交易過戶時明確稅收的遞延,等到股權從家族手中賣出時再征繳。二是在工商登記上能不能將非交易性持股標識出來,即在進行登記查詢時,能清晰顯示信托公司只是代表家族信托持股,并非標的公司的實質股東。”

信托業務三分類背景下,化險與轉型同步推進

近年來,信托業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一方面,隨著房地產等行業風險的釋放,以及資產管理行業打破剛性兌付,信托業持續面臨改革化險的壓力;另一方面,去年3月,原銀保監會頒布了《關于規范信托公司信托業務分類的通知》(以下簡稱“信托業務三分類政策”),為信托業的發展指明了明確的方向,信托業正在經歷業務的深度轉型。

信托業務三分類政策將信托業務細分為資產服務信托、資產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類別,共涵蓋25個業務品種。該政策要求信托公司堅守受托人職責,以規范的方式發揮其制度優勢和行業競爭優勢,為信托業的未來發展確立了清晰的路徑。

不少信托業人士反映,信托掙“快錢”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應專注主營業務收入能力,增強資產管理和資產服務能力以推動盈利水平提升。

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近期披露的2024年度上半年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截至2024年2季度末,信托資產規模余額為27萬億元,已連續9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從信托資金投向來看,呈現“兩升三降”趨勢。投向證券市場(含股票、基金、債券)和金融機構的占比上升,投向工商企業、基礎產業和房地產的占比下降。在經營收入和利潤總額方面,與2023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三成、四成,顯示信托行業正面臨營收壓力。

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編著的《中國信托行業研究報告(2024)》指出,在監管層倡導以發展服務信托為主的背景下,行業信托的報酬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致使信托收入增長乏力。同時,市場上的資管產品同質化趨勢明顯,在激烈競爭的背景下,管理費率不斷走低,擠壓信托公司的盈利空間。

記者注意到,在監管引導信托業回歸本源的背景下,本次年會指出,2023年以來信托業發生了積極向好的可喜變化。一年來,全行業資產服務信托規模接近11萬億元,占比達到40%,無論是成立筆數還是新增規模均已超過資產管理信托。信托服務領域不斷拓展,除傳統的家族信托、資產證券化服務信托以外,家庭服務信托、風險處置服務信托、資管產品服務信托等也成為了信托公司發力的重點。資產管理信托投向基建等傳統領域規模持續壓降,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規模持續提升。公益慈善信托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本次年會還指出,信托業要圍繞“五篇大文章”,做好以下三項根本任務:一是堅持信托業發展符合時代的要求,找準信托在中國特色金融體系中的定位,有力有效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積極開展養老金融服務,踐行信托的普惠功能;二是夯實信托業長效健康發展的基礎,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提升專業能力,培養專業人才,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三是著力防范和化解行業風險,加強合規建設,做到“兩個嚴禁、一個防止”,切實加強自身治理。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信托 慈善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