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專家技術指導組副組長回應每經:本次普查充分利用數字土壤制圖等技術,實現查得準、查得快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5 17:22:12

12月5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進展成效。吳文斌表示,這次普查的全過程、各環節充分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定位系統、移動互聯、云計算、智能終端、現代測試化驗、數字土壤制圖等技術,全面提升普查工作的協同性、高效性、可控性,做到全國一盤棋,實現查得準、查得快。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12月5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進展成效。

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副司長楊鵬介紹,土壤普查是對土壤形成條件、土壤類型、土壤質量、土壤利用及其潛力的調查。

2022年,遵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正式啟動。按照《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通知》要求,計劃用四年時間,重點對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土壤開展一次“全面體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采取了哪些新技術、新手段,確保查得準、查得快?

對此,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專家技術指導組副組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所長吳文斌回應稱,這次普查充分吸收土壤學最新相關研究成果,充分承接已有普查調查成果。同時,充分運用一系列新技術、新手段,全面支撐土壤普查高效率和高質量實施。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張蕊 攝

信息化工作平臺大幅提升土壤三普運行效能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吳文斌在回答每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從普查理論和方法看,四十年來,世界和我國土壤學的發展為本次土壤普查的科學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如,土壤分類系統朝定量化方向發展,土壤三普一方面繼承并完善了發生分類體系,同時也吸納系統分類成果。在成果制圖方面,土壤三普充分融合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土壤學的理論,支撐高精度成果圖的編制。

從土壤普查實踐看,在過去二十年里,相關部門也開展過全國國土調查和一些土壤專題調查。土壤三普充分借鑒了這些調查的經驗做法,充分利用上述調查的成果,優化完善土壤三普的樣點布設、指標化驗、成果編制等。

從普查技術看,這次普查的全過程、各環節充分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定位系統、移動互聯、云計算、智能終端、現代測試化驗、數字土壤制圖等技術,全面提升普查工作的協同性、高效性、可控性,做到全國一盤棋,實現查得準、查得快。

在外業調查采樣環節,設置了電子圍欄,到達布設樣點位置100米半徑范圍內才能夠進行調查采樣,這樣“一點一坐標”的方式確保樣點典型真實。吳文斌介紹,通過外業調查APP可實時填報上傳數據,后臺同步進行質控和審核。

在樣品流轉和制備環節,采取“一碼一身份”的方式,每個樣品都有專門的編碼,分配不同的測試指標,流轉到不同實驗室,實現可追溯的全程數字化管理。樣品制備時可通過在線視頻隨機抽驗操作的規范性。

在內業測試化驗環節,廣泛采用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等現代監測儀器設備,實現了快速、批量檢測土壤有效態元素、微量元素等系列指標。

在成果編制環節,充分利用了現代數字土壤制圖技術。依托高精度數字高程模型、衛星影像等數據源,采用數據挖掘、人工智能和空間分析等方法,實現土壤類型和土壤屬性的快速高精度制圖。

“此外,土壤三普還構建了運行高效的信息化工作平臺,包括一個面向國家、省、市、縣各級用戶的桌面端系統和外業調查、樣品流轉、質量控制、專家管理、土壤生物調查等五個移動端APP,所有普查數據在線實時傳輸。”吳文斌說,平臺實時調度工作進展,準確掌握各環節按規程規范要求落實情況,實現了“數據匯集一個庫、業務工作一張網、智慧調度一盤棋、分析展示一張圖、過程控制一體化”的數字化管理目標,大幅提升土壤三普運行效能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已如期圓滿完成全部外業調查采樣

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需要在四年內完成,目前工作進展如何?對此,楊鵬表示,三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按照進度服從質量的原則,全力推進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完成普查試點,推動各地加快普查調查采樣和測試化驗,推動相關專題調查,構建土壤資源庫等,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具體而言,一是完成普查任務試點。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擇優選定工作基礎好、積極性高的88個典型縣開展試點,并選定了8個省份開展省、市、縣聯動試點,檢驗了技術路線、規程規范和工作體系,為全面普查做好了充分準備。各地及時完成8.8萬個樣點的普查試點任務,覆蓋耕、園、林、草等農用地面積3.3億畝,形成試點縣土壤類型圖、土壤屬性圖、耕地質量等級圖等成果,為地方農業生產提供服務。

二是圓滿完成外業調查采樣任務。各地組織1.5萬余支外業調查采樣隊伍,克服日曬雨淋、地形復雜等困難,背負器材和樣品,翻山越嶺、跋山涉水。截至2024年11月15日,如期圓滿完成全部外業調查采樣。其中,表層樣點完成279.3萬個,采集混合樣品279.3萬份。典型剖面樣點完成7.9萬個,采集發生層樣品31.7萬份。2123個縣完成了外業質量縣級自驗,1269個縣完成了省級質量驗收。

三是有序推進內業測試化驗。各地組織390家樣品制備機構和865家檢測實驗室,在采樣高峰期加班加點、日夜奮戰。截至2024年11月底,樣品制備進度達99%,檢測進度達88%,近2000個縣完成了樣品檢測,520個縣完成了內業數據審核,部分地區已開展內業質量驗收工作。

四是加快資源庫構建。目前已完成國家級數據庫搭建,累計存儲成土環境、土壤利用狀況調查信息和影像資料超過2億條。土壤測試化驗信息超過6800萬條,啟動樣本庫建設共計劃存儲約1000萬份土壤樣品。目前樣品入庫進度接近三分之一。

五是加快推進專題調查。結合普查試點,在鹽堿地集中連片、面積超過10萬畝的198個縣完成了重點區域鹽堿地資源調查。目前正在全面推進766個縣的鹽堿地土壤專題調查。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布設了2100個國家級土壤生物專題調查典型樣點。今年10月底,已完成全部外業調查采樣工作。

楊鵬表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有力有序推進土壤普查工作,強化責任落實,加快完成內業測試化驗任務,指導地方扎實開展外業、內業質量分階段驗收,堅決查處弄虛作假行為,進一步保障普查數據的真實、準確、完整,持續加強分區包片技術指導和分級分類培訓,指導成果編制,加快全面普查成果的形成。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特約記者 王睿舒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