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開立醫療董事長陳志強:堅信長期主義的力量 創新就是要把每個細微處做到極致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9 03:52:17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文多    

中國的超聲產品究竟要怎么創新?國產超聲內鏡有沒有可能取代進口品牌,成為消化道疾病診斷的主導力量?開立醫療董事長陳志強或許有足夠的經驗來回答這些問題。

陳志強親自見證了國產超聲從萌芽到嶄露頭角,再到超越的全過程。當業界都以為開立醫療只會做超聲的時候,他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毅然決然地跨界進入內鏡行業。

從超聲到內鏡,他沒有給開立框定目標,也沒有急于產品上市,只是希望開立醫療可以跳出“舒適圈”。現在,他又要再次挑戰自己,積極布局新興賽道。與上次一樣,他既不會太保守,也不會盲目冒進,醫療器械競爭越來越激烈,開立依然要堅持在細分領域保持專業和領先。

特殊時期要堅持長期主義

今年9月以來,隨著各省份密集發布“招標采購公告”“可行性公示”“項目審批公示”,醫療設備以舊換新的拐點終于出現了。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末,已有超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了大規模醫療設備更新升級的詳細指標及具體實施方案,并有多個省份陸續公布相關的資金支持政策。另據數據服務平臺醫裝數勝統計,截至9月底,醫療設備更新批復項目已超過1000個,第一批設備更新預計拉動600億元醫療設備采購規模。

隨著大量項目獲批,全國各地醫院的醫療設備采購意向公告明顯增加。陳志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預計第四季度是采購意向集中發布、形成相關醫療器械公司訂單的重要時間窗口。

自今年3月國務院發布《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來,市場曾為可能帶來的巨額補貼狂歡,大家都以為醫療器械板塊要率先沖出醫藥行業持續兩年的低迷,看好以舊換新對公司業務的增長。在4月的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許多醫療器械廠商設置了以舊換新專區,想盡辦法留住客戶,接住這“潑天的富貴”。畢竟,醫療器械以舊換新就是在存量市場里搶蛋糕,搶占先機尤為重要。投資人、機構關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政策什么時候落地。

陳志強顯然也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作為開立醫療的創始人之一,他深刻體會過政策紅利對企業成長的重要性。陳志強明白,這一輪政策窗口期是企業放開手腳的大好機遇,能否“接得住”“接得穩”政策還需要過硬的實力——也就是足夠優秀的產品,才能抓住這次機會。醫療器械動輒百萬元,以舊換新的復雜程度比家用電器要復雜得多,誰來出錢、怎么補貼、如何執行這些實際問題都需要更多的細則來解答。越是在這種特殊時期,越要保持定力、穩穩發力。

從3月到9月,新政尚未落地,大家從期待、觀望到疑惑,這種情緒也波及二級市場。與此同時,原有的業務又因各種因素放緩,進口和本土醫療設備廠商業績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即便如此,陳志強依然相信長期主義。在開立醫療第三季度經營會上,公司表示將繼續高端化發展戰略,持續研發和市場投入,繼續加碼人才儲備。大家正逐步恢復對行業的信心,近段時間,醫療器械頭部企業漲幅超過20%。陳志強也注意到這些變化,他更加堅定了“在機會下最重要的還是保持穩健”的思路。

創新是把細微做到極致

每家企業都有它的獨特基因,創始人的視角會更不一樣,企業就像他們的孩子,他們要做的就是為孩子塑造一個穩定的內核,抵御外界的需求變化,穿越周期。“品質領先、臨床導向、增值服務、國際視野”這16字便是開立的內生基因。

戴著眼鏡的陳志強顯得儒雅睿智,臉上透著研發背景賦予的嚴謹與專注。一位企業家的嗅覺就像一種本能,他對市場機會的判斷敏銳且精準,對開立醫療的方向始終保持著篤定與思考。

10年前,陳志強帶著公司“一路小跑”,進入消化內鏡行業。軟鏡產品屬于高端醫療設備,涉及多學科、多產業鏈交叉,行業壁壘較高。在中國乃至全球,軟鏡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外資品牌主導,占有率一度超過90.0%。

2023年,開立醫療在國內消化內鏡的市場占有率超越“賓得”,居行業第三,雖然只向前進步了一個名次,但這是國產品牌首次超過進口品牌,屬于行業的里程碑。

很多人好奇開立醫療怎么在這么短時間里做到的,因為在其他醫療設備領域,中國企業“超車”基本上要20年。陳志強的回答干脆利落,就是以臨床為導向,把每個產品的細節都做到極致。

“消化內科對病人的治療主要是通過內鏡來實現的,醫生要的鏡體我們都有,并且鏡體操控性能讓醫生有信心,這就是優勢。”陳志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開立醫療2012年切入內鏡賽道時,國產品牌與日本品牌之間在成像技術和鏡體種類方面都有很大差距。現在成像技術基本跟上了,國產和進口內鏡的區別主要集中在鏡體完備性和操控性上。目前,開立醫療可以配備完整的鏡體解決方案,滿足科室的全面診療需求。

2022年11月14日這天,陳志強特別開心,公司自主研發的電子十二指腸內窺鏡獲得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并取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注冊證》。十二指腸鏡是消化內鏡里技術門檻最高、最復雜的設備,開立“領證”可以說是中國消化內鏡核心技術攻關的又一里程碑,這意味著以前不能做的,現在國產企業都可以自己做了。

他更加自豪的是,這等于開立醫療在消化內科有了完整的產品解決方案,已經可以跟進口品牌同場競技了,這是其他國產廠商還沒辦法做到的。陳志強認為這就是開立的創新基因——哪里不夠好就一點點補,只有把細節都補上了,才能說做到了。

即便身處內鏡行業領先地位,陳志強也會感到焦慮,他清楚地認識到開立醫療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說,誰能為臨床提供更易操控、準確率更高的產品,誰就更具優勢。

“目前,‘開立’正在技術層面減少患者的不適感。”陳志強說,臨床上有不少老人、小孩做內鏡檢查,國產內鏡能減輕患者的不適感,這些技術也能降低醫生的操作難度,帶來臨床價值。而在早癌篩查上,開立在研發運用AI技術提升腸息肉識別能力、胃部盲區監測水平等方面的技術,強化臨床診斷效能、提高早癌檢出率等。盡管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在早癌篩查方面還是有一段路要走。

開立醫療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在20%左右,未來2~3年會持續保持這一研發強度。隨著去年營收突破20億元,未來研發投入的雪球也會越滾越大,預計將超過4億元。

陳志強說,開立醫療的定位是成為細分領域的高端代表,涉足的業務能夠引領行業。要堅持這個策略,就要堅定不移地投入研發,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地縮短非常細微的差距,這樣才能始終保持競爭力。

早年,在開立內鏡開展臨床試用工作時,很多醫生對賁門反轉病變的操作非常抵觸。當時的胃鏡角度不足,無法讓胃鏡先端抵近病變進行操作,增加了內鏡治療的難度。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開立醫療方面將胃鏡角度從180°提高到210°,伴隨著角度提升30°,針對困難病例的操作難度大大降低。

“這些細節如果能及時改進,整個產品就更容易被臨床接受,這些可能真的就是非常細微的地方,卻是非常實際和重要的臨床需求。”陳志強說,這些年開立對產品的研發,始終是希望設備更精準、醫生用起來更輕松。

用3年時間“靜待花開”

從2002年創立到現在,開立醫療已經走過20多個年頭,超聲業務和內鏡業務已經成為公司業績的基石。就像10年前選擇進入內鏡領域一樣,同樣的命題又擺在陳志強和開立醫療面前:如果業務的天花板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更好地應對和轉換以尋求新的增長點,開立醫療的下一賽道在哪里?

有一點是陳志強篤定的,在行業深耕30多年,他始終保持這樣的觀念:中國醫療設備的整體品牌形象、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在過去10年里都取得非常大的進步。可以說,包括發達國家市場在內的全球市場,現在都對中國的醫療設備有一定期待。

而且,中國醫療設備還在穩健增長的過程中,即便有些賽道的需求已經在萎縮,但還沒有到達難以逾越的天花板。就像超聲設備,盡管有很多廠商在“卷”,但只要保持產品力領先、在高端產品上持續發力,就能進一步把觸角滲透到更廣闊的范圍。

“中國企業這幾年在內鏡的成像水平、早癌識別能力上,一直在進步,差距也一直在縮小。”陳志強對產品品質充滿信心,如果開立醫療能加速研發突破,將鞏固其在消化呼吸內鏡業務上的國內領先地位,并帶動國產品牌的崛起。同時,通過為消化內科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也可以支持業績的可持續成長。他有信心,未來3年內鏡業務仍會保持高速增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