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9 08:12:22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過去20年,于整個人類歷史不過是一個快速閃過的片段,但如果以社會變化的劇烈程度為標尺,那這個片段將擴展為一部厚重的篇章。
我們見證了中國“入世”后所迸發出的巨大能量,國際貿易格局和國際分工體系由此被重構,全球化步入前所未有的頂峰;我們也經歷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見識了所謂金融工具創新的巨大破壞力,全球金融監管、貨幣政策執行邁入未知水域;人類需求的急劇增長,讓氣候問題從擔憂變成了現實,當極端高溫、風暴、洪水從百年一遇變成十年一遇甚至年年相遇,氣候危機不可逆的風險已漸行漸近;和平仍然是世界主旋律,但從中東荒蕪的沙漠,到非洲熾熱的草原,再到俄烏兩國,戰火一直在燃燒,且戰爭烈度越來越大;我們還經歷了罕見的全球新冠疫情,病毒不分國界的肆虐,讓我們更深切明白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含義和分量。
過去20年,發展仍然是最重要的主題。以計算機、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將人類生產生活全面地映射到了比特世界,這不但重組了生產關系,重新定義了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由此產生的海量數據和強大算力還催生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人類已站在通用人工智能的門口。人工智能固然耀眼,但生命科學的進展足以與之爭輝,mRNA疫苗技術的快速應用為撲滅新冠疫情作出貢獻,GLP-1藥物為曾經看似無解的肥胖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辦法,就連病理尚未完全清楚的阿爾茨海默癥,也已經實現了新藥的突破。
新的產業在崛起,舊的產業也在被顛覆,電動汽車異軍突起,已經100多年沒有實質變化的內燃機汽車產業正在艱難應對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實現了對傳統化石能源發電的成本超越,全球能源轉型已勢不可擋。
過去20年,國際社會先是聚攏后又走向分散。個別大國維護自身地位,意圖改寫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秩序,由此引發的資本、人力、產業鏈調整已然成勢,而戰爭和新冠疫情引發的供應中斷,則是加速了這一進程;科技實力是國家最重要的硬實力,對科技領導能力的爭奪變得更加激烈,自主可控成為共識。
與此同時,建立在比較優勢理論基礎之上的國際分工并未中斷,經濟區域化仍在深化,更高規格的國際貿易協議仍在擴容,全球市場才是最大的市場,全球分工才是最有效的分工,這仍然是企業界的共識。
站在20年之前,沒有人能預料到這是如此一個波瀾壯闊、充滿機會和挑戰的20年。
未來20年又會是怎樣?同樣沒有人能說清楚答案,但這也正是未來的美好之處——充滿懸念,讓人忐忑,卻又讓人滿懷希望。
未來20年的圖景很大,只截取其中的一小塊,便已足夠精彩。
在《每日經濟新聞》創刊20周年之際,我們特別邀請到了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專家、學者、教授等,從他們的視角,為我們呈現未來20年可能的圖景,這些內容覆蓋6G、長時儲能、AI應用等前沿科學技術,也覆蓋經濟轉型、企業出海、綠色發展等熱點焦點問題。希望他們帶來的“真知灼見”,讓大家能洞見更美好的下一個20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