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前三季度投資總額同比減少50%,電子信息行業投資數居首 上海私募股權創投行業風向變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11 22:23:33

12月10日,第十七屆外灘金融?上海國際股權投資論壇上,《2024年上海市私募股權創投行業發展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私募股權創投行業投資327筆,投資總額459.47億元,分別同比減少47%、50%。所有輪次的融資活動都有所減少,尤其是A+輪、B輪、D輪和定向增發等輪次下降最為明顯。

每經記者 陳婷    每經編輯 董興生    

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地區的PE/VC(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市場發展情況如何?

12月10日,在第十七屆外灘金融•上海國際股權投資論壇上,《2024年上海市私募股權創投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私募股權創投行業投資327筆,投資總額459.47億元,分別同比減少47%、50%。所有輪次的融資活動都有所減少,尤其是A+輪、B輪、D輪和定向增發等輪次下降最為明顯。

報告還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市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認繳出資額共計約670億元,同比增長15.61%;出資LP共計301家,同比下降50.25%。

在解讀報告時,上海市國際股權投資基金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領中資本管理合伙人黃巖表示,從募資角度來說,募資額同比增長,但LP出資數量、出資基金數量有所下降,國資成為絕對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談及最新變化時,黃巖提到,在去年調研500多家企業訴求時發現,企業的第一訴求是融資,第二訴求是出海。“我們國家的科創企業,有非常多的產業成本優勢、技術優勢,在全球市場都可以有一定的性比價優勢以及出海優勢,我們的出海體系很完善,很多創投企業跟投資企業一起走向全球。”

“不出海,就出局”,在全球化背景下,這一理念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共識。

投資風口集中在戰略新興領域

報告提及,2024年前三季度,從投資數量來看,上海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所投資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醫療健康和先進制造行業,分別為131筆、59筆、58筆;投資區域方面,集中在上海、江蘇、北京、浙江、廣東等地。全國區域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上海集中在汽車交通、先進制造、電子信息、醫療健康領域,投資區域中,浦東新區以177筆、197.85億元的投資金額領先。

圖片來源:報告截圖

此外,在退出情況方面,報告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私募股權創投基金退出項目總數達到202個,比2023年同期的206個略有下降,通過并購方式實現退出的項目數量卻在上升。2024年前三季度,與2023年同期相比,各行業IPO退出數量均呈現下降態勢,電子信息行業以12筆退出排名第一。

針對行業趨勢,黃巖提到,投資風口非常集中在戰略新興領域,這個領域要求投資人有前瞻性眼光,并且學習很多新知識。

“像可控核聚變,商場化預判要30年,為什么現在還有一些資本去投資它?首先要去了解它的未來前景,它的可能性,門檻有多高,了解之后可以做很好的布局。”黃巖表示,從國家到地方,都公布了對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先導產業的布局,“投資人(可以)根據這些內容在這些領域尋找好的創業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黃巖發現,跟投資互聯網時代、大消費時代完全不一樣的是,原來投一個好項目,“自己發展得好就上市了”,投資人比較難在這個過程中發揮非常好的作用。但現在投資科技項目不一樣,從0到1,從面向市場開始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

“對科技創始人來說,讓他成為管理、銷售、市場達人,太(有)挑戰了。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管理人,特別是國資管理人,更好地做賦能服務。”黃巖說。

事實上,當前的投資環境也給投資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浦動力合伙人王晉便表示,當前,硬科技投資對管理人團隊最重要的要求是專注賽道、持續深耕。他認為,管理人團隊需要具備專業的認知、建立體系化的投資邏輯和形成產業生態圈。

“所謂專業的認知分兩個維度,一是深度,二是廣度。從廣度層面把握細分行業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或者行業會不會有波動,作為管理人來說,要非常敏銳地覺察到變化。從深度來說,要覺察到整個產業鏈當中的核心環節,哪些是關鍵環節,哪些是卡脖子環節,像這些環節往往就是投資重點所在。”王晉說。

出海已是大勢所趨

敏銳的創投機構們,也注意到了中國企業的出海大勢。

報告提及,在新一輪出海浪潮中,中國企業從單純賣貨逐步升級為輸出技術、全球設廠和本地化深耕。創投機構精準篩選出海潛力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資源對接與戰略規劃,共同打造國際化發展新格局。

黃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出海的機遇源于其在研發、創新、產業化、供應鏈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顯著優勢,尤其是場景應用能力和落地先發優勢,這使得中國科技創新型企業普遍具備國際化發展的基礎條件。但國際化發展也考驗企業的實施時機與模式選擇,企業出海時是否擁有對國別環境、市場競爭格局、文化融合、品牌建設、資源配置及資本運作以及其他因素的有效協同和應對的能力,成為其國際化成功的關鍵所在。

他認為,對于那些已在國際市場建立基礎的企業,也能利用其研發創新和產業鏈優勢,與當地企業合作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加速產能建設,支持和培育當地企業,幫助當地建立或完善產業基礎設施,同時也能更好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

不少科技創新企業創始人對出海前景具備信心。

御風未來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謝陵表示,“低空經濟”是今年比較火的概念。提出“低空經濟”作為經濟類型的技術基礎或者產業基礎來源于三個,一個是無人機行業,經過十年左右,已驗證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產業;二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形成技術先進、成本低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三是完成了兩款國產大飛機的市場和商業化運行。

謝陵認為,傳統航空器遵循的標準都是美國在過去上百年歷史中積累下來的標準,這個標準分享給了全世界,也是對全人類的貢獻。在此大背景下,謝陵認為:“我們在智能化的新型航空器領域有能力也有機會去引領全新的標準。”

據了解,御風未來旗下有工業無人機和載人飛行器兩條產品線。今年9月,御風未來宣布完成超2億元人民幣Pre-B輪融資。

此外,記者了解到,目前,御風未來的中小型工業無人機遠銷中東、東南亞、中亞、拉美等多個海外市場,應用在安防巡邏、應急救援、地理測繪和物資投放等領域。2023年9月至2024年12月1日,公司中小型無人機在海外累計執行任務1887架次,總航時達2847.37小時,總航程達262928公里。

當前,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對象時,是否會重點考評相關企業的出海前景?

“作為股權投資者,我在篩選投資對象時會特別留意企業在拓展海外業務方面的整體實力。這不僅是基于市場需求與潛力的評估,也要評估團隊的國際化管理能力。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海外市場的供需和增速都有較大增長空間,企業在海外業務上的成就,直接映射出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和未來的發展潛力。”黃巖說。

長期來看,投資人、企業等多方力量的緊密合作與協同,有望成為推動中國科技企業成功出海、實現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0712123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投資 企業 創投 私募股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