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每經記者直擊第五批醫用耗材國采現場:23家企業中選,人工耳蝸企業代表稱報價逼近成本線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20 08:01:18

本次集采,參與的5家人工耳蝸企業全部中選,價格由之前的20多萬降至5萬元左右,最高降價幅度約八成。有企業代表告訴記者,幾家公司的報價“幾乎是貼近成本了”。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旭    

12月19日,第五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以下簡稱“集采”)在天津開標產生中選結果,納入人工耳蝸、外周血管支架兩類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集采現場注意到,在規定的8點半開始投標的時間之前,早有多家企業在場外等候。根據記者的現場的觀察,來自企業的代表們或臉上神情凝重,或與旁人侃侃而談,或若有所思地站在原地。

8點半一到,企業代表們排著隊魚貫進入會場,參與投標。

正在簽到的企業代表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攝

人工耳蝸企業:廠家報價幾乎貼近成本

人工耳蝸是人類感音器官的替代品,是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患者最直接有效的康復耗材,其工作原理是將聲音轉化為電信號,繞過受損的耳蝸聲音接收細胞,直接刺激聽神經,產生聽覺效果。

人工耳蝸由植入體和言語處理器兩部分組成。言語處理器(體外機)通過磁吸固定在植入體外的頭皮上,負責接收聲音信號并轉換為電信號,一般5-6年需更換;植入體經手術安裝于耳后顱骨表面,將從言語處理器接收電信號,并刺激聽神經,產生聽覺效果,一般終身使用。

長期以來,“貴”是公眾對人工耳蝸的普遍印象。據統計,一套人工耳蝸的價格平均為20多萬元,甚至有的外資企業產品價格接近30萬元。

本次集采,參與的5家人工耳蝸企業全部中選,價格由之前的20多萬降至5萬元左右,最高降價幅度約八成。一家國內人工耳蝸企業的銷售總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形容本次集采競爭程度“慘烈”。

在國內,人工耳蝸的市場長期由外資企業牢牢把控,從本次集采的需求量上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奧地利的美迪醫療、澳大利亞科利爾、被瑞士Sonova集團收購的領先仿生分別占據了32%、29%、14%,加起來達到74%,而國內企業的諾爾康和力聲特分別占據21%和5%。

在集采前,市場上普遍認為由外資企業占據市場主導的耗材集采,降價往往偏溫和,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美迪樂(即美迪醫療)植入體31666元,言語處理器15000元。”上午9點36分,當工作人員公示美迪醫療人工耳蝸的報價時,記者注意到,現場多處傳來不可思議的呼聲,“這么低?”

要知道,植入體本次最高有效申報價為6萬元,美迪樂作為人工耳蝸市場的巨頭,居然將自家行業領先的支持高場強(3.0T)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蝸植入體報價降了近50%,此舉讓同行無比驚訝。

企業代表正緊張地進行價格測算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攝

“本次人工耳蝸的競爭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我覺得是‘慘烈’,我們之前也多少預想過這個結果。”前述企業的銷售總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幾家的報價幾乎是貼近成本了,把價格壓得這么低,正好說明了沒人愿意放棄中國市場。

“我覺得大家都是要中標的,這是肯定的,不過,此前認為本次降價比較溫和的觀點,與實際情況相比看來是不太吻合的。”該銷售總監表示。

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學部主任、國家耳鼻咽喉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楊仕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采訪時表示,人工耳蝸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高科技產品,技術含量很高,研發投入周期長、花費大。

“人工耳蝸在我國滲透率比較低,像我們醫院耳鼻喉科一年大概做6000例,這在國內單中心里應該是數一數二的。”楊仕明表示,影響植入量的眾多因素當中,價格因素應該是占比很重的,這次價格降低了之后,老年人群體的植入量有望進一步提高。我國人工耳蝸植入量與國外不同,國外通常是兒童和成人對半開,而國內植入量的大頭是兒童,占比約為八成。

外周血管支架類耗材共18家企業中選

外周血管支架主要用于治療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導致的血管疾病,其作用機理與心臟支架類似,通過支撐、擴張狹窄或堵塞的外周血管改善血流供應狀況,幫助患者恢復行動能力。

目前,我國每年大概有20萬-30萬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植入治療,相對于每年120萬臺左右的心臟支架植入來說,外周血管植入數量較少。但由于外周血管部位多、血管情況復雜,相對于心臟支架來說,外周血管支架對支撐力、直徑、長度的要求更加多樣,并且產品更新換代更快,因此,外周血管支架的成本和價格都會高于心臟支架。目前來看,外周支架的價格從1萬多元到四五萬元不等,部分患者因整個手術費用昂貴而卻步。

與人工耳蝸在國內的市場格局類似,外周血管支架也是由外資企業占據主導地位。本次集采,外周血管支架共有3個產品類別,分別為下肢動脈支架、非下肢動脈支架、靜脈支架。在3個產品類別中,外資企業的需求量都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本次集采,外周血管支架類耗材有18家企業中選,其中既有美國康蒂思、柯惠、雅培、波士頓科學及德國百多力等全球知名外資企業中選,也有上海美創醫療、歸創通橋等內資企業中選,產品供應豐富多元。

天鴻盛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是參與本次外周血管支架集采的國內企業,其企業代表在現場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集采不會給國內市場競爭格局帶來太大的變化,包括“集采能提高國產替代率”的說法,也要辯證地來看。

“不是說國產替代就讓外國公司不存在了,這是不現實的,也不太可能,雖然我們現在在體量和規模上與外國公司比好像還差很多,但我們最大的優勢在于我們只面對中國市場。集采是大勢所趨,企業必然要積極擁抱集采。”這名企業代表告訴記者。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宣璋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集采 醫用耗材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