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21 10:46:37
2024年即將過去。這一年,資本市場經歷了挑戰與變革,但每一次起伏最終都凝聚成了前進的動力。《每日經濟新聞》重磅推出"NBD年度新聞榜·2024資本市場十大新聞",讓我們在回顧過去一年資本市場風云變幻的同時,共同期待2025年的中國資本市場,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葉峰
歲末回首,2024年的資本市場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在政策春風與市場活力的雙重驅動下,書寫了無數精彩篇章。
今年1月,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要"建設以投資者為本的資本市場",引發全市場關注。2024年資本市場改革也以此為中心徐徐展開。4月,資本市場第三個"國九條"發布,涉及發行上市、投資者保護、市場秩序、市場監管等方方面面,為資本市場未來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但市場的發展不會一蹴而就。即使有了多項利好,市場信心恢復依然需要過程。9月中,滬指一度跌破2700點關口。
轉機出現在9月24日。當天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重磅推出的降準降息、房地產新政等系列舉措,A股市場絕地反攻,短短數日內三大指數大幅攀升,成交量屢創新高,充分展現了政策紅利對市場的強大提振作用。此外,新媒體繁榮下的信息擴散成為影響市場情緒的重要力量,"媒介共振"現象顯著放大了市場反應,多家券商短期內開戶數量創出近年新高,投資者熱情可見一斑。
國慶節后,上證指數上攻至3674點后進入盤整期,但A股慢牛格局已成為共識。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5年我國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進一步增強了投資者信心。
2024即將過去。這一年,資本市場經歷了挑戰與變革,但每一次起伏最終都凝聚成了前進的動力。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時值歲末,《每日經濟新聞》重磅推出"NBD年度新聞榜·2024資本市場十大新聞",讓我們在回顧過去一年資本市場風云變幻的同時,共同期待2025年的中國資本市場,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
資本市場十大新聞
NO.1
2024年9月 資本市場迎重大利好
9月2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三部門公布多項重磅金融政策,牛市重啟。
NO.2
2024年4月 資本市場新"國九條"發布
4月1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2004年、2014年之后,資本市場第三個"國九條"。
NO.3
2024年6月 證監會發布“科創板八條”
6月19日,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
NO.4
2024年11月 我國將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
11月8日,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下降至2.3萬億元。
NO.5
2024年2月 吳清出任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
2月7日,中共中央決定,任命吳清為證監會黨委書記。國務院決定,任命吳清為證監會主席。
NO.6
2024年12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14年來首次提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其中“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14年來首次提及。
NO.7
2024年4月 證監會:調降基金股票交易傭金費率
4月19日,證監會制定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每日經濟新聞》2023年4月刊發的《融通基金前董事長獨家爆料 首次深度曝光“基金分倉”潛規則》促使該政策加速出臺。
NO.8
2024年1月 市值管理納入央企業績考核
1月24日,國務院國資委產權管理局負責人謝小兵介紹,國資委將進一步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當日“中字頭”股票大漲。
NO.9
2024年10月 首批中證A500指數ETF正式上市
10月15日,首批10只中證A5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正式上市交易,當日合計成交額近110億元。
NO.10
2024年9月 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官宣合并
9月5日晚間,國泰君安發布停牌公告,擬吸收合并海通證券。此次合并是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A+H雙邊市場吸收合并案例。
2
每日經濟新聞
2024資本市場十大新聞點評
嘉賓:廣發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 劉晨明
整體來看,2024年政策層面支持力度較強,2025年的政策強支撐仍然可期。經濟層面,兩次政治局會議給予市場較強的信心,也成為了市場重要的拐點。
9月政治局會議討論經濟較為罕見,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場的經濟預期,也成為市場重新上行的重要推動力。11月大規模的化債計劃在防風險的同時,也意味著地方政府的經濟活力將被進一步激發。而12月政治局會議,較為罕見的“超常規逆周期條件”的提法以及貨幣政策重新回歸“適度寬松”的定調,都是近幾年非常積極的表態,也表明了明年的政策支持力度仍然會維持在比較高的狀態,包括赤字率等方向都有提升的空間,經濟預期有望繼續回暖。
流動性層面,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三部門公布多項重磅金融政策,其中增發回購再貸款和金融機構互換便利給市場提供了較強的流動性預期,而正在研究中的平準基金也給了市場較強的信心。明年貨幣政策的進一步轉向,也將為流動性層面提供充足的支持。公司治理方面,新國九條的提出,也將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的分紅力度,加大對投資者的回饋,對應今年市場整體的分紅比例也進一步提升。
總體而言,今年密集而積極的政策定調,是市場重新進入上行通道的重要基礎,明年在政策定調更加積極的背景下,包含赤字率的上調、特別國債的增發等增量政策仍然可期。
嘉賓: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嚴凱文
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融有效服務實體的內在要求。2024年,資本市場迎來了諸多變化和挑戰,《每日經濟新聞》評選的十大新聞見證了資本市場深刻變革和積極發展,這些變化不僅增強了市場的穩定性和預期,也為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4月,新“國九條”發布,是繼2004年、2014年之后推進資本市場高效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指導性文件,再度強調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明確了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任務。
9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央行與金融監管總局攜手推動房地產市場與金融穩定新舉措,展現了政府對于穩定經濟、保障民生的堅定決心,也帶來A股牛市的就此重啟。
11月,財政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一方面有助于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優化債務結構,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空間;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地方暢通資金鏈條,增強發展動能。
12月的政治局會議14年來首次提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罕見定調明年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有助于進一步堅定市場信心,更好穩定發展預期。
2025年將是積極宏觀政策持續釋放的年份,雙寬的逆周期調節歷史上也是較為罕見的存在。一方面,適度寬松的貨幣,流動性充裕,此前是合理充裕;另一方面,財政更加積極,提高赤字率,未提嚴肅財經紀律嚴控一般性支出。
這兩點意味著穩增長決心十分明確,我們預計隨著未來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加碼和協調配合,或將較大幅度改善國內總需求不足的問題,從而帶動企業和居民資產負債表的修復與擴張,不過雙寬政策之下 M1(狹義貨幣)-PPI(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EPS(每股盈利) 的傳導需要時間,未來雙寬政策下M1同比轉正依然是觀測重點,是A股趨勢性行情的領先指標,但以目前的宏觀環境以及政策組合下,債市和穩定的紅利資產依然是資金追捧的核心品種。
最后再回到討論跨年行情這個課題上,我們認為市場內部最主要的定價因子,經濟增速這個變量,在2025年是可以預期的,因此短期市場即使存在波動,但中長期來看,市場依然將維持震蕩上行的趨勢。
嘉賓:西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邊泉水
2024年是我國資本發展的重要一年,9月2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央行、金融監管總局和證監會公布多項重磅金融政策,央行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股票市場各項指標出現明顯回升。
當前股票市場回升企穩的推動力主要來自政策驅動,預計未來政策驅動因素不斷增強。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對資本市場作出重要部署,明確提出“穩住樓市股市”的重要目標。最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貨幣政策的取向從穩健轉向適度寬松,對股票市場的意義重大。由于流動性充裕和市場利率下降,在資產配置組合中,股票等風險資產的配置比重將明顯上升。
實現穩住股市的目標,最終離不開經濟驅動。當前一些宏觀經濟指標出現了回升態勢。我們預計,隨著宏觀政策發力和經濟本身的變化,2025年經濟運行的態勢將有所好轉,預計2025年GDP增長5.1%,較2024年的4.9%略微加快;由于價格有所回升,2025年名義GDP增速將從今年的4.1%回升至4.7%,這將帶來上市公司收入和盈利回升,有利于股票市場提升估值。
綜上所述,我們判斷,在政策驅動因素和經濟驅動因素不斷加強的背景下,我國股票市場穩定的基礎將有所增強,穩住股市的目標有望實現,未來可期。
記者|王硯丹
編輯|葉峰
視覺|劉陽
排版|葉峰
統籌編輯|易啟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