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目前缺乏真正打動人的AI產品,既懂技術又懂產品的人不多!對話清華大學喻純:AI+教育可能使人人成為馬斯克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27 18:49:30

在大模型開發遇瓶頸背景下,AI企業將重點轉向具體應用層。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喻純表示,盡管AI賽道聚集大量企業,但缺乏真正打動人的產品,主要問題在于AI技術與實際需求脫節。他認為中國在AI應用層有優勢,擅長從1到10的擴展,但在原始創新(從0到1)上需提升。喻純指出,AI+教育未來可能會使每個人成為馬斯克。

每經記者 鄭雨航    每經實習記者 宋欣悅    每經編輯 蘭素英    

圖片來源:AI生成

當下,大模型的進化似乎遇上了瓶頸。據報道,OpenAI的GPT-5項目開發已持續超過18個月,但面臨著數據短缺、算力有限、人才流失的問題。

在基礎模型發展可能放緩的背景下,AI企業也逐漸意識到,AI的價值必須通過具體應用才能實現。

12月,谷歌在AI應用層發布了“為新智能體時代構建的下一代模型”Gemini 2.0 Flash,還推出了多款AI智能體。OpenAI也計劃在2025年1月推出代號為“Operator”的AI智能體產品。

未來,AI應用將迎來哪些機會?中國的AI應用發展處于什么樣的水平?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喻純。

喻純表示,盡管AI賽道聚集了大量企業,但目前缺乏真正打動人的產品,主要問題在于,AI技術與人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他認為,中國在AI應用層有很大的優勢,擅長“從1到10”,但原始創新能力(“從0到1”)還有待提高。

他認為,AI在教育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因為教育本身就非常個性化,而AI有潛力對被教育者因材施教。往后每個人都有機會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領域成為“馬斯克”。

喻純的研究方向是人機交互,已在人機交互領域高水平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包括12篇CCF(中國計算機學會)A類會議的最佳論文(或提名),并先后獲得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阿里大模型青橙獎等。喻純的研究還受到華為、騰訊和阿里等企業的支持和認可。目前,多項研究成果正在轉化過程中。

喻純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現在缺的是真正打動人的產品”

NBD:目前國內有大量企業加入AI賽道,但為什么鮮有實現盈利的商業模式?

喻純:我覺得現在缺的是真正打動人的產品,而不是說消費者沒有需求。當前在應用層面,大家似乎普遍遭遇到瓶頸,關鍵問題在于AI技術與人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許多產品的研發都是從技術出發的。然而,技術在一頭,人的需求在另一頭,很難對齊。這種情況下,做出來的東西就離一款真正對人有價值的產品還存在距離。

AI應用最后到底扮演會什么樣的角色,或者落地的路徑是什么,不是只靠訓練大模型就能解決的。如果不從人的需求出發,我覺得是很難做到的。

真正的應用是什么呢?是技術能夠融入人的生活里面,真真切切產生價值的應用。比如,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就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它的整個方法論是從人的需求出發的。

但現在既懂AI又懂產品的人不算多。這需要企業去組建交叉背景的研究團隊,確保既能充分理解人的需求,又能在機器技術層面做好。以計算機的誕生為例,當時的科學家團隊就是典型的交叉團隊,里面既有數學家,也有心理學家。

另外,我們的原始創新能力也有待提升。大家都顯得頗為急躁,更傾向于追求短期成效。這也就導致了“國外有什么,我就跟什么”現象的出現。

如果說在應用層面比拼的話,中國有很強的優勢。但如果OpenAI等國外企業在底層實現突破,做到其他人完全做不了的東西,而我們不能快速跟上,那將造成很大的困境。

美國在“從0到1”(即突破性創新)上比我們做得更好,但國內很擅長“從1到10”。那么,是從0到1的突破重要,還是從1到10的擴展重要呢?這也很難說。

“或許未來人人都能成為馬斯克”

NBD:隨著AI在垂直領域的深化應用,您認為哪些行業會最先受益于個性化智能服務的提升?

喻純:我認為,教育行業會是最先受益于個性化智能服務提升的行業之一。教育本身就非常個性化,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興趣和思維習慣。

從需求層面看,每個孩子實際上都需要多位老師的關注和指導。這些老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還需要深入理解孩子當前的能力水平和情緒狀態,從而真正激發孩子的全部潛能。然而,在現實中,由于資源有限,一位老師往往需要面對多名學生,孩子們的個性化需求很難被滿足。因此,我認為當前教育領域對個性化的需求非常迫切。

此外,教育本身是關于知識的,知識基本又是通過語言就可以表征,而這正是大模型所擅長的。如果能夠利用AI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學習路徑曲線,并結合項目式學習(PBL,一種通過實踐解決問題來學習知識的方法),將是教育領域個性化應用的一個好方向。

在AI時代,教育依然是國家的根本。如果每個人都能借助AI去學習、去成長,培養更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或許未來人人都能成為馬斯克

馬斯克的成長之路,既受內在因素的影響,也離不開外在條件的助力,比如他的家庭背景以及外部環境的激勵,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這個人。AI能以更低成本為人們打造這樣的成長環境。如此一來,每個人都有機會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成為各自領域的“馬斯克”。

圖片來源:AI生成

NBD:具體來看,“AI+教育”將會有哪些應用場景?

喻純:AI在教育中的應用場景有很多。在學前教育階段,也就是孩子在3~6歲的時候,會面臨著語言啟蒙、情緒管理等多方面的教育需求。這些其實都是需要有更高級的智能參與進來的。不過,這種智能的參與,并不意味著它可以完全取代父母的角色,我們希望能夠把家庭教育專家的能力AI化,其形態可能是平板電腦或者其他新型設備。這樣,AI能夠協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為,并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指導。

在K12階段,僅僅通過考試成績去評估學生的能力顯然是不夠的。即使在考試結束,學生知道哪些題目答錯,但也并不能確保下次就能答對。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的知識建構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們對個體的思維過程缺乏深入建模和分析。然而,如果我們引入AI技術,比如通過AI與學生的對話和提問互動,我們就能更清晰地洞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基于這些信息,我們可以為學生構建更加精確的學習模型,從而在進行輔導時更加有的放矢。這樣一來,學校就能提供更加個性化、高質量的教學服務。

而在高等教育階段,即使是學習同一事物,不同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目標也可能各異,AI可以通過項目導向學習和個性化學習路徑,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效果。

“AI要真正服務好個體,單純依靠網絡數據是遠遠不夠的”

NBD:您認為未來AI的能力將如何進化?有哪些發展方向是需要特別關注的?

喻純:今后,大模型的邊界感會越來越弱。這意味著,AI助手將不再局限于特定的A設備或B設備,而是成為一個無處不在的伙伴,它能伴隨我們穿梭于各種場景,實現全場景的無縫連接與交互。

另外,若AI要真正服務好個體,就必須對每個人進行深度個性化理解。那么,如何實現這種個性化構建呢?單純依靠網絡上的數據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于AI在與人的互動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對個體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人類。

關于個性化,我覺得目前討論得還不夠多,大部分工作是基于公開數據集。最后真正要解決從通用性AI到個性化AI,就需要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這非常重要,也是很有挑戰的事情。

如何實現人與智能體之間自然且低成本的互動,同時構建起智能體個性化的能力,是未來終端設備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我們稱之為“交互式學習”,讓機器在與人的交互過程中學習,將其廣泛的能力細化為個性化的涓涓細流,最終匯聚并服務于每個個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Ai 教育 AI應用 創新 大模型 清華大學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