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27 20:15:05
12月25日,“貴州茅臺酒2025年全國經銷商聯誼會”在貴陽舉行。談及2025年市場工作,管理層給出了“質量、基礎、創新”三個關鍵詞,這三個關鍵詞均圍繞消費者這個中心。在產品端,茅臺將更加聚焦“單品”,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稀缺性、獨特性內核的顯性化表達水平。張德芹還提到,希望廣大經銷商帶動更多的年輕人。
每經記者 熊嘉楠 溫夢華 每經編輯 文多 宋思艱
12月25日的貴陽,小雨、有霧,令遠方有些模糊。千余位茅臺經銷商當日匯聚于此地。
當下,白酒行業處于周期性深度調整階段,已經邁入存量競爭時代。如何成功走出行業周期,成為2025年各大白酒廠商面臨的核心問題。
清晨8時30分,他們拾級而上,前往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參加“貴州茅臺酒2025年全國經銷商聯誼會”(以下簡稱經銷商聯誼會)。
此刻的腳下,是茅臺集團準備好的八個大字:“同心向上,攀登不止。”文字背后,是行業龍頭的決心。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在這場千人大會上,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芹,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等,與經銷商們圍繞應對挑戰這一戰略級“行業主旋律”,闡發了2025年企業如何轉型求變,彼此又當如何協力穿越周期。
當他們再沿臺階離開這里時,希望心境如天色已明。
在經銷商聯誼會上,張德芹這位“老茅臺人”向所有人展示了自己珍藏20多年的“三張表格”。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芹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這三張表格來自張德芹的筆記本,分別記錄了1996年、1998年、2001年三個年份里,中國各大酒廠當年的收入(營業收入)和排名。
在“1996年全國白酒企業銷售收入前20強排名”榜單上,貴州茅臺排在第17名。
對1998年、2001年時行業的營收情況,張德芹當年還以手抄的方式做了記錄:1998年,茅臺營收增加到7.4億元,居于行業第8;三年以后,茅臺營收達到17.4億元,已是行業第2。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茅臺業已成長為擁有1.92萬億元市值的全球知名酒商,是中國白酒頭部領軍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酒類生產商和世界烈酒第一品牌。
茅臺的今天,是幾代茅臺人智慧、汗水和心血的凝結,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在這次大會上,張德芹深深鞠躬,感謝廣大消費者對茅臺的認可和青睞,感謝經銷商與茅臺風雨同舟、攜手同行,感謝一代代茅臺人的矢志堅守和砥礪奮進。
酒仙網,作為國內專業的酒類互聯網企業,與茅臺建立了多年的合作伙伴關系。
“茅臺為什么能夠賣得好?一年賣1000多億(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茅臺真的尊重我們經銷商。”酒仙集團董事長郝鴻峰在新年演講中直言不諱地說,同時茅臺也“讓每個代理商能夠賺到實實在在的現金”。
因此,他從企業角度提出的第一大希望,就是希望茅臺好。因為作為白酒行業的風向標,“茅臺好,行業才能夠真的好”。
三張表格記錄的是過往,但其中的豪氣綿延未來,茅臺這艘“千億巨輪”也將繼續遠航。
在中國酒業深度調整的當下,公司管理層深感重擔加身。4月回歸茅臺的張德芹感慨道:“今天的茅臺承載著上百萬父老鄉親的付出。管理層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思考如何讓茅臺走得更遠,承擔更大的責任。”
在對宏觀經濟周期、行業調整周期以及茅臺酒自身“發展周期”的審時度勢之下,茅臺管理層先后深入18個省份調研,多次組織召開各省份、各渠道工作會,研究形成了“三個基本支撐”(擁有中國經濟向好發展的信心沒有變、茅臺強大的品牌價值認同沒有變、茅臺酒卓越品質的稀缺性和獨特性沒有變)和“兩個基本沒有變”(即茅臺酒的基本屬性和基本需求面沒有變)。茅臺酒市場工作方法體系和具體實施路徑因此逐漸完善。
7月23日,貴州茅臺酒2024年半年市場工作會上,茅臺亮出了市場營銷變革的新思路、新“打法”,面對新的“時”與“勢”,實施新的“道”與“術”:
主動向“新商務”轉型,做好“三個轉型”——客群轉型、場景轉型和服務轉型;
圍繞“四個聚焦”打——產品要聚焦“單品”打,渠道要聚焦“協同”打,品牌要聚焦“價值”打,終端要聚焦“服務”打。
“在完成全年飛天茅臺合同和陳年茅臺酒合同的前提下,珍品、陳年酒等產品銷售也大幅增長。”陜西華鼎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在會議現場“報喜”。
一家經銷商的增長背后,是茅臺集團前進的步履穩健。
“挑戰”“團結”“實干”“績優”,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用四個關鍵詞評價了2024年的茅臺酒市場工作。
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2024年前三季度,貴州茅臺交出了優異的“成績單”,實現營業總收入1231.23億元,同比增長16.91%,為實現年初制定的同比增長15%的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作為核心大單品的茅臺酒,也首次實現前三季度收入超千億元的歷史性突破。
時至年底,茅臺也不負眾望,交出了一份更加完整的答卷:在高基數、大體量下,茅臺酒預計將順利完成2024年初既定目標,營收、利潤保持兩位數增長,持續穩住了茅臺“基本盤”,夯實“壓艙石”。
作為經銷商的華鼎酒業還介紹,即便是2024年中國酒業市場形勢變得復雜且嚴峻,公司依然在不斷健全其茅臺酒銷售網絡,進行營銷創新。
“時來天地皆同力”,只有順從時代的脈絡,才能登高、遠航。茅臺與其經銷商一樣,也在順勢革新。
當下行業調整期,被茅臺稱為“三期疊加”。此刻,白酒面臨營銷策略與客群變化不適配,產品投放與市場需求的不適配,服務水平與消費者需求的不適配,渠道協同度與消費者觸達不適配??
如此復雜市場形勢下,要解決供需適配痛點問題,轉型勢在必行。
而向“新商務”的“三個轉型”,是茅臺的因勢擇“道”。
其一,客群轉型要聚焦“新商務”人群。推動客群組成和結構轉型,新客群包括積極轉型升級的傳統產業,以及新能源、生物科技、數字科技等新興產業,還包含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能源等未來產業。
其二,場景轉型。這是要在持續鞏固好傳統聚會的基礎上,圍繞“新商務”人群,打造符合其所處行業特點和相關人群偏好的宴飲場景,積極打造更多新的飲酒生活方式,鼓勵、指導和支持具備優勢資源的經銷商、渠道商打造茅臺酒餐飲消費場景,探索開發酒、餐、茶搭配等新的品、飲消費場景。
其三,服務轉型。這不僅要堅持從“物以類聚”到“人以群分”轉變,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讓“賣酒”轉變為“賣生活方式”,還要堅持回歸“酒以成禮、酒以成歡”的酒文化內核,提供既能“悅自己”,也能“悅知己”的情緒價值,讓飲酒轉變為“悅己”的社交活動。
在著名投資者、深圳林園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園看來,茅臺公司近期提出的策略,是根據當前實際市場情況做出的調整,公司意在抓住體現新質生產力的一些新興產業、新消費群體,在傳統以基建、房地產等為代表的消費受到影響的情況下,茅臺需要培養和抓住更多新消費群體。
林園認為,自張德芹今年回歸執掌茅臺以來,一系列策略也體現了公司對市場的準確洞察。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2025年,應對挑戰依然是“主旋律”。
直面挑戰,茅臺的回應是:“核心”為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持續做好“三個轉型”,不斷強化渠道協同、增強消費觸達、促進消費轉化,解決好根本性的“供需適配”問題。
談及2025年市場工作,張德芹給出的“質量、基礎、創新”三個關鍵詞,同樣是圍繞著消費者這個中心。
“茅臺要以質量求生存,堅守茅臺酒傳統釀造工藝,切實抓好精耕細作,確保茅臺質量的穩定。”張德芹知道,茅臺酒傳統工藝世代傳承的初心,正是為消費者“釀造美好生活”。
質量的保障是責任心。
張德芹認為:“茅臺生在大山,注定有山一樣的責任和擔當。”他進一步闡述道,要以“順天敬人,明理厚德”為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體系,以“順天”立本,以“敬人”立企,以“明理”立身,以“厚德”立業,踐行商業向善的茅臺擔當。
而“基礎”這個關鍵詞,則是一個龐大的架構,其本身也是“創新”這個關鍵詞的秀場。
產品無疑是基礎中的基礎。在這一端,茅臺2025年將更加聚焦“單品”,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稀缺性、獨特性內核的顯性化表達水平,從物質層面不斷強化產品功能價值。
具體措施上,2025年,茅臺將調整飛天53度500ml茅臺酒、珍品茅臺酒、飛天53度1000ml茅臺酒等產品投放量。以此進一步強化普茅大單品作為橄欖型產品矩陣“金字塔”底座的地位,激活終端消費動能,提升消費觸達率。
渠道,是基礎體系中的脈絡,同樣以消費者為核心。
“消費者在哪里,我們的渠道就要到哪里。”在這次經銷商聯誼會上,茅臺對于營銷體系的重構,備受經銷商關注。茅臺自營和社會經銷兩大體系,共涵蓋10個渠道,即“4(自營公司、i茅臺、大客戶、企業私域)+6(傳統經銷商、商超百貨、社會電商、酒店餐飲、專業連鎖、產業私域)”。
王莉為經銷商頒獎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茅臺管理層明確提出,在2025年要構建“相互協同、相互補位、互利共贏”的渠道生態。統籌投放、資源和政策三個方面的協同,平衡“時間、產品、渠道、區域(國內)、空間(國際)”五個量比關系,將產品投放到有真實需求的市場區域和渠道。
服務,同樣是現代商業的基礎。
茅臺在2025年不僅要構建優異標準,還要優化考核體系,真正把所有的服務要求鏈接到消費者體驗中,讓消費者更加滿意、舒心,創造更高的情緒價值。包括開展數字化轉型,構建覆蓋B端、C端的數字營銷業務新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等。
張德芹還提到,希望廣大經銷商帶動更多的年輕人,持續深耕市場,夯實市場基礎,積極承擔起傳承與發展的重任。
今年28歲的秋秋(化名),就是這樣的年輕人。雖然接手經銷商工作剛剛兩個多月,但對于茅臺酒營銷方面的變化,她也感受到了不少,“現在茅臺酒開始注重真正的市場營銷,也更注重年輕群體”。
一線經銷商的體會,正合茅臺集團在會上所傳遞的信息——創新是茅臺永恒的課題。創新的目的,是更好地認知消費者,做出更適應消費需求的產品。通過產品、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應用等方面創新思考、做好服務,在創新消費場景上下功夫,推動“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朋飲”向“友飲”的轉變,培育打造“親飲”場景,更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和品質化服務消費需求。
封面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