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28 18:31:13
每經編輯 魏小靜
海爾的發展歷程,是一部中國制造業的進化史,也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的縮影。
從原來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到連續15年排名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第一,成為中國制造的引領者,海爾憑借矛頭般的銳度與力量,擊中了每個發展階段的節拍,見證了40年的時代變革。
12月26日,海爾集團創業40周年紀念會暨未來十年發展戰略研討會在青島舉行。會上,在以《進化有緣起,生態無邊界》為主題進行演講時,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說:“我們不斷自我否定,并在自我否定中成長。”
這種精神貫穿于海爾的發展歷程。過去的四十年,海爾歷經六個戰略階段,每一次戰略升級,都是在肯定上一階段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自我革新,甚至在成功的時候否定自我,涅槃重生。
這也正如管理學家查爾斯·漢迪所說:第二曲線必須在第一曲線達到頂點之前開始增長,企業永續增長才能實現。如今,在經歷40年的逐夢后,如何完成“自我超越”,同樣擺在“不惑”的海爾面前……
自主創牌
從“中國制造”邁向“世界名牌”
40年前,海爾集團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還只是一個產品質量低下、瀕臨倒閉的小廠。如今,海爾已成為全球領先的物聯網生態企業,其產品遍布世界各地,品牌影響力深入人心。
在海爾發展的過程中,經常有人問周云杰:為什么海爾總是在選擇艱難的路?海爾是靠什么穿越激流險灘走到今天?
12月26日,周云杰主動提到這些時,他首先提到了“融入世界的理念”。“國門之內無名牌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考。在當時,國內市場供需不平衡、消費者包容度高,但海爾毅然決然走向國際市場,這是對自我的突破,是對舒適區的勇敢挑戰。”周云杰說。
回答這一問題,還要從海爾的全球化說起,而故事的起源,還有從“砸冰箱”事件說起。1985年,當海爾創始人張瑞敏率領員工,用大錘砸向76臺有瑕疵冰箱的時刻,那激昂的錘擊聲,回應著城市奮起的呼聲,砸出了一個世界品牌的開端。
這一事件不僅砸出了海爾人的質量意識,也砸出了海爾的創新精神。周云杰說:“我們不斷自我否定,并在自我否定中成長。”這種精神貫穿于海爾的發展歷程,使其在每一個時代都能踩準節拍,持續變革。
海爾從1991年開始大規模進軍國際市場,先進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再進入東南亞、中東非等發展中國家。如今,這個來自青島的品牌,早已成為全球家電行業的引領者,其產品遍布全球,品牌影響力深入人心。
“在一個國家實現了盈利,另一個國家的投入又開始了,直到2016年,在海外市場才實現了盈虧平衡,我們整整堅持了25年。從2016年到2020年,我們達到海外代工的平均利潤率水平,從此以后,品牌溢價效應逐步展現。”周云杰說。
這也直接體現在數據上。目前,海爾品牌家電已進入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爾已連續15年榮膺全球大型家用電器第一品牌,品牌份額是第二名的1.57倍。在海外市場見到的中國品牌家電中,每10臺中有6臺是海爾品牌。
在周云杰看來,“海爾的全球化之路,是一條中國家電工廠蛻變為全球化企業之路,是一條中國自主品牌成長為世界級高端品牌之路。”
在這個過程中,海爾拒絕成為代工企業,堅持海外創牌之路,在全球建立了10個研發中心、35個工業園、163個制造中心和23萬個銷售網點,建立起全球領先的家電品牌集群。
更為重要的是,四十年的創業創新,海爾不僅創造了一個全球化的企業、世界一流的品牌,還創造出一個全球認可的管理模式。
周云杰說,2011年起,海爾先后并購了日本三洋白電、新西蘭斐雪派克、美國通用家電、意大利Candy等在全球有影響力的品牌。并購后,海爾沒有派出一名管理人員,而是通過人單合一模式的本土化,讓這些企業實現重生,打破了國際并購中的“七七定律”。
如今,海爾的成功為其他中國企業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證明了中國企業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立足并取得成功,增強了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化競爭的信心。海爾的全球創牌之路,是一條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實踐之路。
持續進化
在被別人打倒之前,先否定自我
40年的時光,海爾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廠,蛻變成全球知名的跨國企業;從專注產品質量的追趕者,成長為引領行業發展趨勢的創新驅動型企業;從偏居一隅的地方品牌,發展成為在全球擁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品牌。
憑借矛頭般的銳度與力量,海爾踏準了每個發展階段的節拍,見證了40年的時代變革,一路創新求變,不斷推陳出新,深刻改變著人們生活方式。
這個過程中,“進化的理念”一直伴隨在海爾的左右,而正是不斷地進化,推動這家企業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被別人打倒之前,先否定自我。”周云杰表示,海爾的四十年歷經六個戰略階段,每一次戰略升級,都是在肯定上一階段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自我革新,甚至在成功的時候否定自我,涅槃重生。
海爾的進化,體現在對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海爾不僅引進了德國的先進制造技術和生產線,更在此基礎上進行突破和創新。海爾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提升研發能力,17個項目獲評國家科技進步獎,推出的雙滾筒洗衣機、全空間保鮮冰箱、雙塔軟風空調等一系列產品廣受市場青睞。
海爾的進化,還體現在其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和快速響應。面對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海爾加速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前瞻布局大健康生命科學產業,持續壯大智慧住居產業。這些舉措,使海爾在新的技術革命中保持領先地位。
“進化的模式支持了海爾戰略和組織的進化,這是4000億海爾依然保持像初創企業一樣充滿活力的原因。”周云杰說。
值得注意的是,就像“砸冰箱”事件一樣,作為海爾持續進化的根本保障的“人單合一模式”,則是另一個繞不開的關鍵。
周云杰表示,為適應網絡化時代的需求,張首席(即張瑞敏)于2005年9月20日提出了人單合一管理模式。這是對經典管理模式的揚棄。從自主人到小微到鏈群合約,實現了增值分享、共贏進化,以“零距離”為宗旨的人單合一1.0,已成為商業模式的國際認證標準。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和完善,“人單合一”已經從一個概念演變為一套成熟的理論體系,并得到了全球的關注與贊譽。例如,在海爾收購GE Appliances后,該模式在當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國內,“人單合一”模式被許多品牌爭相應用。
在多位品牌觀察人士看來,為海爾打開新局面的同時,“人單合一”模式也反向激勵著海爾不斷求索,為其注入生生不息的內驅力,從而令其永葆青春。
構建生態
打造生生不息的“熱帶雨林”
如果說出海與全球創牌,構成了海爾在品牌維度的茂盛枝葉,那么生態布局的逐步完善,則讓海爾以破維、升維的方式,實現了立體化的引領。
進行生態布局,是海爾精準把握時代脈搏的又一次重大決策。
進入21世紀,尤其是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重塑了全球經濟和社會結構。在此期間,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界限逐漸模糊,傳統行業之間的邊界也日漸消融。
為了應對這種變化,企業必須構建一個能夠快速響應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彈性供應體系。與此同時,用戶對品牌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單一功能、性能或特定服務,而是更加注重整體解決方案及品牌承載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海爾敏銳捕捉到“生態品牌”這一全新商業模式所蘊含的無限可能,2018年,張瑞敏首次提出“生態品牌”這一品牌理念,由此海爾也成為中國探索生態品牌的一位領航員。
周云杰指出,生態企業至少應該具備三大特征:一是體驗創新,堅持人的價值最大化;二是平臺開放,吸引多方資源加入生態;三是生態共贏,讓生態方在這個平臺上實現效益最大化。
作為生態品牌的首創者、實踐者與推動者,海爾目前已構建起高端品牌、場景品牌、生態品牌三級品牌體系,并在智慧住居、大健康和產業互聯網賽道持續發力:以無界生態構建了智能家電到智慧家庭再到智慧生活的智慧住居生態;以卡奧斯產業互聯網平臺為底座,賦能卡泰馳、海納云、納暉等產業創新發展,構建了數字經濟的產業生態;以海爾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萊士三家上市公司為核心,構建了大健康產業生態。
在周云杰看來,網絡經濟各主體之間存在著復雜依存關系,就像自然界生態系統中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一樣。網絡經濟隨著新的技術、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的不斷涌現,就像自然界的不斷演進更替一樣。
在這種大的時代背景下,所有的企業都應該成為一個生態系統。產品被場景替代,行業被生態“復”蓋,成為大勢所趨。由此,生態建設也被海爾賦予特殊的意義。周云杰說,“生態的海爾既是海爾進化的土壤,也是海爾不斷發展的方向。”
今天,40歲的海爾已經從深耕家電行業的引領者,徹底進化為一家生態企業和一個生態品牌,完成了澤被行業與億萬用戶的生態布局,為全球品牌樹立了一個成功的典范。
如周云杰所言:“生態品牌不是一枝獨秀的亮麗,而是百花齊放的風采;不是孤峰矗立的奇觀,而是群山連綿的壯闊。”海爾生態布局的建立歸根到底不是為自我成就,而是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與更偉大的人類事業等重大議題,提供新的解法。
編輯|魏小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