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29 22:44:17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楊夏
2024年3月,醫療設備行業吹起“以舊換新”的政策東風,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重點提及醫療領域的更新與建設方向。
然而,受整體經濟環境及國內醫療設備相關政策影響,醫療設備的招采進度大面積放緩,主要影像類設備招采金額同比普遍下降30%至50%,直到今年四季度才開始緩慢恢復。隨著采購需求逐漸釋放,國產影像龍頭企業有望憑借豐富且高端化的產品矩陣走出寒冬。
開立醫療(SZ300633,股價30.83元,市值133.4億元)相關人士近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內市場,政策的影響是即時見效的,以舊換新、貼息貸款等政策利好對國內市場影響確實比較大,一些統計數據也反映了不同政策對行業的影響。
設備更新政策帶來機遇
據測算,此次設備更新預計拉動600億元的醫療設備采購規模。但與行業預期有些差別,政策實際落地的成效有所延遲,醫療設備廠商在今年上半年的日子普遍不好過。
今年下半年以來,多個省市發布推動醫療衛生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的通知,三季度醫療設備招標呈現復蘇態勢。據醫械云數據,2024年9月醫療設備招采金額較2023年同期提升3.11%,銷售額同比增速回正,且較2024年8月環比增長21.93%。
開立醫療相關人士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略有下滑,在行業的低谷期,公司仍保持戰略投入,引進各類研發、銷售人才,為公司中長期發展儲備人才,公司研發、銷售費用有所增長。從市場角度看,超聲、內鏡的診療需求并沒有減少,醫院采購放緩是短期現象。設備更新政策將有助于促進終端醫院采購恢復正常,過去壓抑已久的需求將逐漸得到釋放,公司看好未來的市場復蘇。
該人士還表示,設備更新政策將持續3年,未來醫療設備公司,尤其是頭部公司將持續受益。
走高端化、專科化路線
超聲是國內醫學影像領域最卷的賽道之一,在市場占比約50%的通用型超聲上,就聚焦了1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
要在高端領域建立話語權和優勢,就必須敢于挑戰專科超聲。開立醫療是國產設備中較早進軍專科超聲的企業,目前可提供覆蓋肌骨、婦科、產科、甲乳及肝臟等應用的智能解決方案,公司每年研發費用率超過20%。
而在內鏡業務上,隨著國產醫用內鏡產品的性能得到突破,以開立醫療為代表的國產內鏡廠商在臨床端認可度也持續提升。針對細分軟鏡市場而言,2023年開立醫療市場份額約12%,在軟鏡市場中目前僅次于外資龍頭奧林巴斯及富士。在高端鏡種領域,公司實現了超聲內鏡、光學放大內鏡、超細內鏡、剛度可調內鏡等內鏡細分產品的突破,產品矩陣持續迭代升級。
開立醫療相關人士表示,高端醫療設備不是靠性價比才能在市場上立足,而是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產品說話。近年來開立的超聲產品在婦產、全身應用方面不斷取得突破,三甲醫院裝機量不斷提升,規模化發展效應凸顯。
該人士表示,總體而言,醫療器械企業必須堅持長期主義,尤其做高端醫學影像設備的企業,如果不投入研發、不投入學術、不投入市場的話,就很難把產品做好。“不往高端上去走,一定無法破局,開立未來必須走高端化、專科化路線。”
(免責聲明:本版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