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2025-01-02 21:23:44
成渝高速公路擴容項目資陽段施工現場。蜀道集團川高公司供圖
2024年12月30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十次會議成果發布會在渝舉行。會后,川渝主要領導一同發布了雙城經濟圈建設五年來成果。
可以說,這五年,川渝兄弟同心、相向而行,推動兩省市發展攀上新高度:地區國內生產總值連續跨越3個萬億級臺階,邁上了9萬億元新臺階。
值得一提的是,雙城經濟圈的經濟總量占整個西部地區的比重超過30%,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一起,形成了東南西北四向牽引、支撐全國區域發展戰略大局的“鉆石菱形格局”。
五載光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已從宏觀勾勒的“大寫意”,蛻變至細膩雕琢的“工筆畫”。
川渝兩地攜手并進,在交通網絡構建、產業協同共進、科技協同創新及改革開放的廣闊舞臺上,遍地開花、碩果累累。
渝昆高鐵川渝段。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供圖
織密巴山蜀水立體交通網
雙城經濟圈建設浪潮中,交通網絡建設猶如“先行官”,引領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推進。
回溯至9月29日,渝昆高鐵川渝段正式通車,使得重慶至瀘州、宜賓的高鐵旅行時間分別縮短至26分鐘和48分鐘,結束了渝西川南之間無鐵路直達的歷史。
8月21日,成渝高速重慶段的改擴建項目宣告正式啟動,該項目在原有成渝高速基礎上打造一條高標準高速公路大通道,建成后將成為雙城經濟圈首條“八車道高速公路大通道”。
……
截至目前,川渝間已建成6條鐵路、16條高速公路,另有2條高速鐵路、6條高速公路在建,普通國道省際接口超過24個,成渝“雙核”及毗鄰城市實現1小時通達,一張由川渝共同編織的陸上交通路網已全面鋪開。
建設中的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工程。資料圖
水上交通同樣不甘落后。
如今,船行嘉陵江上,從廣元港到重慶港一路暢通。嘉陵江從四川廣元到重慶的16座梯級船閘已實現全江連通,500噸級船舶可常年通行。
12月30日,川渝兩地共建的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也正式建成。作為長江上游可常年通航萬噸級貨輪的深水良港,鐵、公、水多式聯運樞紐港,新田港將進一步促進川渝地區互聯互通。
重慶市三大戰略性樞紐型港口之一——萬州新田港。資料圖
來自重慶市交通運輸委的數據顯示,川渝間已經建成鐵路、高速公路、水運通道29個,實現了人暢其行、貨暢其流。
而今川渝兩地攜手,不僅在地上、水中織就了密集的交通網絡,更將“路”延展至了藍天之上。
重慶至廣安往返載人紅色旅游跨省低空線路正式啟用。
12月25日14:30,伴隨著直升機的轟鳴聲,一架BO-105雙發直升機從四川廣安市升空,降落在重慶沙坪壩區的沙磁文化廣場,標志著重慶至廣安往返載人紅色旅游跨省低空線路正式啟用。
從四川北川永昌通用機場起飛的飛機降落到重慶梁平機場。
緊接著,12月27日,從四川北川縣起飛的皮拉圖斯PC-12飛機,降落到重慶梁平機場,停留30分鐘后,再次從梁平機場起飛,這標志著首條連通川渝地區的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線正式開通。
同日,一架滿載貨物的KODIAK100(大棕熊)通航飛機,從成都淮州機場起飛,隨后在兩江新區龍興通用機場降落,標志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條低空物流航線開通。
如此密集的客流、貨流短途航線,印證著川渝兩地加速布局低空經濟產業的步伐。目前,川渝兩省市已簽署了全國首個跨省低空飛行合作備忘錄,和全國首個跨省低空經濟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為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上升到雙城經濟圈層面,根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年)》,到2027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1小時交通圈”基本建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能級大幅提升。
重慶賽力斯超級工廠。資料圖
共赴四大萬億級產業集群
空間距離拉近,產業合作自然愈發緊密。
推動成渝“地標”在全球產業版圖上崛起,兩省市確立了聯合打造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特色消費品等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
今年1-11月,兩省市電子信息產值規模占全國10.9%;兩省市裝備制造業集群規上企業超過4100家,推動川渝“地標”在全國乃至全球產業版圖上加速崛起。
當前,川渝已建成我國第三大汽車產業集群,匯聚整車及零部件企業超1600家,全域自主配套率超過80%,汽車產量占全國11%,全國21%的動力電池實現“川渝造”。
位于成都的中歐汽車城。資料圖
以智能網聯和新能源為主攻方向,兩地正加快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成渝“氫走廊”“電走廊”“智行走廊”正在提質擴容,為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2月中旬,工信部公布新一批3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成渝地區生物醫藥集群、成德綿自涼航空航天集群入選,至此,布局在成渝地區的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達到5個。
兩江協同創新區。資料圖
共建科技創新聯盟50余個
產業發展的活力源于科技創新。
在鳳棲湖畔,西部(重慶)科學城內的金鳳實驗室呈現出一派繁忙而充滿活力的景象,科研人員們正全神貫注地沉浸在實驗之中。
當前,金鳳實驗室聚焦“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診斷”,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樞紐、平臺型的科技創新高地。
許川是金鳳實驗室團隊的一員,同時也是四川省人民醫院腫瘤中心的主任醫師。“金鳳實驗室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經費和一支強大的科研團隊,可以讓我的團隊專注于肺癌領域的研究。”目前,許川帶領團隊圍繞靶點發現、耐藥復發機制等關鍵問題展開攻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自2022年6月25日正式運行以來,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金鳳實驗室已成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醫療創新的重要引擎。
金鳳實驗室只是川渝兩地科技協同創新浪潮中的一個縮影。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十次會議成果發布會上傳來消息,川渝兩地正加速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十次會議成果發布會現場。川觀新聞供圖
在重慶,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科學城、金鳳實驗室加快建設,國家車聯網先導區、成渝智行走廊等應用場景基本成形,共建科技創新聯盟50余個,1—11月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增長26%。
在四川,服務保障中科系、中航系、中核系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川藏鐵路、高端航空裝備、精準醫學、超高清視頻等國家創新中心形成重大成果,首批4家天府實驗室實體化運行。
在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平臺上,推廣“線上科創通+線下科創島”等服務模式,20家行業領域省級中試研發平臺加快建設,新型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等22個重大成果在川轉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2000家、總量達到1.9萬家。
而在加強成渝地區創新資源人才集聚方面,四川突出發揮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等作用,推動兩地科技券共用,“天府英才卡”與“新重慶人才卡”聯手實現近萬名高層次人才互認。
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供圖
崛起改革開放新高地
在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的大屏上,畫面持續跳動,清晰地展示著高竹新區統一執行的79項稅費政策的具體內容。
“如今辦稅真是太方便了!”一位剛辦完增值稅申報的企業辦稅員興奮地說,“以前涉及川渝兩地的稅費業務,需要準備兩套資料,來回奔波,既耗時又費力。而現在,在新區的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只需一套資料,一個窗口就能全部搞定!”
同樣在重慶潼南區,遂潼一體化加速推進。重慶雅思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韓先生,最近因與遂寧射洪市的朋友開展經營合作,計劃將企業從潼南遷到射洪。
過去,他需要在遷出地登記機關與遷入地登記機關之間,至少往返3次才能最終完成跨省遷移。但現在,通過川渝“云遷移”,他只需向遷入地也就是射洪市的登記機關提交一次申請,即可完成遷移和變更登記(備案)。
12月23日,遂寧發出首張川渝“云遷移”企業營業執照。川渝“云遷移”,打造了企業跨省市遷移登記改革的“樣板間”,為全國各地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
今年以來,川渝兩地聯手推出了一系列重點領域改革聯動的舉措,著力打通束縛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和卡點。
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縱深推進,川渝共同編制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完善兩省市產業協同和聯合招商制度,推動川渝35個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共商項目、共享成果;推進重慶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統一部分政策執行口徑、征管服務措施。
區域市場一體化有序推進,川渝深化市場準入“異地同標”,開展經營主體跨區域“云遷移”登記試點工作;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協作機制,5個地市(區縣)率先實現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交叉互評、結果互認。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川渝聯合發布第四批51項通辦事項清單,實現跨區域訴訟服務一體通辦,試點建立“飛地司法”模式,前三季度川渝民營經濟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6%、7%。
五年磨一劍,砥礪自生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已進入積厚成勢、整體躍升新階段。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示意圖。
專家:多方面發力 塑造未來競爭優勢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表示,經過五年建設,不僅“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初步形成,而且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也取得了突破。同時,成渝中部的城市如內江、遂寧、自貢、資陽等地發展迅速,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川南、渝西等地的合作也邁出了新的步伐。
“在經濟中心和科技中心的建設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同樣取得了顯著成績。其影響力已超出川渝兩省市范圍,對中西部地區的區域發展產生了巨大賦能作用。”湯繼強教授認為,這對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平衡中國經濟版圖,特別是在面對復雜外部條件時,做好產業備份和礦產資源、水資源等戰略性儲備,都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
“雙城效應”的優勢正逐漸顯現,如何進一步釋放改革創新集成效能,塑造未來競爭優勢?
重慶前沿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勇認為,首要任務是以創新驅動提升新質生產力。具體而言,要加強科技金三角——重慶科學城、成都科學城和綿陽科技城的合作,促進科學與技術的結合,提升應用能力,快速響應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需求。例如,重慶明月湖周邊的多個大型項目已具備應用潛力,應盡快實現落地變現。
其次,李勇研究員強調,要以綠色發展破解資源環境約束。他舉例說,重慶的垃圾發電項目雖然已有行業標準,但仍需進一步發展,以解決能源問題,同時促進經濟發展。“未來不能再依靠傳統的火力發電,而應大力發展水能、光伏、風電等綠色能源,以及氫燃料和鋰電等新技術。”
此外,李勇研究員還提到,要通過改革開放進行更多創新。“成渝地區已有一些創新實踐,如川渝高竹新區、潼南遂寧等毗鄰地區的合作,另外還需進一步整合物流資源,實現長江水路、公路、鐵路的無縫連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工業利潤。”
湯繼強教授建議,川渝兩地應進一步在民生問題上實現融合發展,如醫療保險、就業等,同時在戶口遷移、教育等方面實現更好的協同。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合作和產業合作方面,應繼續努力,鞏固和完善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供應鏈,支撐中國成為未來世界最重要的制造業大國、工業大國、工業強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