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02 22:21:29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馬子卿
繼2023年投保增幅有所回落后,2024年董責險重新恢復了快速增長趨勢。
由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保險團隊與險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董責險市場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4年,共有475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披露購買董責險計劃,較上年同比增長34%。其中,241家公司以往已披露過,234家公司為2024年首次披露購買董責險計劃。
2024年7月1日實施的新《公司法》,首次通過立法形式確立了董責險制度,明確規定,投保董責險后,董事會應當向股東大會報告責任保險的投保金額、承保范圍及保險費率等內容。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對董責險的追捧程度明顯超過2023年。從滲透率(累計投保董責險公司數/當年上市公司總數)而言,截至2024年底,已經達到23.7%,相比上年提升4.6%。
業內認為,這一增長進一步體現了董責險在A股市場的廣泛應用和市場認可度的持續提升。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王民律師對記者表示,整體上講,董責險投保率會繼續上升,但同時風險也在上升,理賠也會逐步增多。
董責險滲透率達23.7%
過去幾年,隨著新《證券法》實施以及康美藥業案影響,董監事及高級職員職業責任風險引發廣泛關注,上市公司詢價和購買董責險的需求顯著上升。從A股公開披露投保董責險上市公司的數量看,2020~2022年,分別為119家、248家、337家。到了2023年,投保公司數量同比下降10%,為304家。
這一數據在2023年短暫回落的基礎上,很快恢復了快速增長趨勢。2024年,總共有475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披露購買董責險計劃,較上年同比增加34%。截至2024年12月底,A股整個市場總共累計1205家上市公司公告披露購買董責險計劃,相比上年971家,同比增長24%。
《報告》認為,從趨勢可以看出,自2019年起新《證券法》與新《公司法》的陸續施行對董責險在A股市場滲透率的快速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截至2024年底,公告投保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滲透率(累計投保董責險公司數/當年上市公司總數)已達23.7%,相比上年提升4.6%。這一增長進一步體現了董責險在A股市場的廣泛應用和市場認可度的持續提升。
目前董責險滲透率最高的板塊是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其滲透率達30%,緊隨其后的是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公司(27%)和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23%)。盡管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創業板的投保董責險公司數量較多,但總體滲透率仍相對較低,分別為23%和20%。
從行業來看,電熱燃氣及水供應業滲透率高達39%,房地產業更是達到43%。這充分說明了董責險的需求動因與企業及其董監所面臨的訴訟風險高度正相關,尤其是在行業風險加劇的背景下,董責險作為風險管理工具的重要性愈發突出。
《報告》指出,雖然購買董責險并不屬于交易所強制單獨公告的類型,但是仍然有82%的公司選擇單獨發一份公告,而另外18%的公司是在董事會決議公告中提起。
“整體費率有所下降”
從保單限額看,目前A股上市公司董責險保單限額選擇以4000萬元~6000萬元為主,其次是8000萬元~1億元,最常見的保單限額為5000萬元與1億元。
從費率趨勢看,自2017年以來,A股董責險簡單平均費率(以公告中保費預算與保額為計算基礎)總體上處于上升趨勢,從2017年第四季度的千分之二上升到2022年第三季度的千分之九。2023年董責險費率變化出現轉折,呈現出下降趨勢,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整個2024年度,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董責險簡單平均費率不足千分之五。
據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保險團隊了解,實際平均費率可能更低。該團隊認為,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市場承保能力的快速增長,而理賠報告存在滯后性,導致了費率的下降。
據悉,董責險定價因素比較復雜,除了會受市場競爭因素影響之外,還需要綜合考慮投保公司的行業環境、股價表現、行政處罰、訴訟風險、公司治理、財務狀況、宏觀政治經濟以及董監高個人情況等多種因素,因此不同投保公司之間的費率水平可能會與市場平均費率有比較大的差距。
航聯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高級客戶經理祁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航聯的2024年董責險市場統計報告,整體的費率相較上年是有所下降的。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董責險的市場供應的承保能力在增強。但是因信披違規而導致的行政處罰、民事訴訟案例也是在增多的,之所以董責險費率反而在降低,與整體的賠付率低是有關系的。賠付率低,保險公司就有意愿提供更低的費率。”
在祁智看來,造成賠付率低的原因很復雜,比較主要的一點在于保險條款的設置,可能無法有效提供實質的保險保障。而實現這一點,需要對保單條款的限制性的約定、除外條款的設置有比較專業的了解才能做到。他表示:“我們也建議上市公司通過專業經紀人來幫助進行董責險的采購與談判,確保在上市公司出現風險的時候,能切實地通過董責險進行風險轉嫁與損失補償。”
出險率將日益上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披露過董責險理賠情況的保險公司較少,目前,僅有美亞財險、蘇黎世財險、京東安聯財險等少數幾家公司在償付能力報告或公告中披露過相關賠付案例或金額。
根據《報告》統計的各公司近兩年的董責險理賠情況,目前主要集中于兩家保險公司。從數量來看,2023年共計賠付19起,理賠總金額共計3.06億元,2024年前三個季度已賠付8起,理賠總金額共計1.46億元。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董責險理賠信息可能不僅限于A股董責險賠案,可能還包括這兩家保險公司承保的海外上市公司董責險賠案。
祁智在受訪時表示,A股董責險的賠付案例因為基于上市公司的信息保密等原因,往往是和保險公司進行內部溝通,大多數不會公開。所以從市場上很難看出明顯的賠付案例的變動趨勢。目前相對比較直觀能夠了解到賠案信息的方式,是保險公司定期發布的償付能力報告,但該報告通常只會呈現董責險的賠付金額,而不會呈現上市公司的上市地點等更多信息,因此也不能完全代表A股的賠付情況。
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保險團隊認為,隨著A股上市公司董責險投保率的逐步上升,與此同時上市公司收到警示函、被立案調查、被處罰及被投資者訴訟的數量也在同步上升,根據董責險保單約定上述情形都有可能啟動保單,因此A股董責險的出險率正日益上升。
《報告》數據顯示,在2020年新《證券法》實施后至2023年,警示函的數量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自2020年以后,新增立案調查的數量出現了顯著增長,2023年更是創下新高,達到104家公司。處罰決定書數量與立案調查數量之間存在顯著的滯后相關性,在2022年后,一家公司從被立案起到收到決定書為止所花的時間中位數迅速縮短并穩定在6個月。
此外,訴訟數量和處罰決定書數量也有著比較明顯的滯后相關性,但是和行政處罰不同,投資者訴訟的周期長,因此會在處罰后的1~3年內持續地產生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