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03 23:38:10
2024年12月30日,在川渝黨政聯席會第十次會議上,“第四極”再度被提及,稍有不同的是,雙城經濟圈新一年的目標是“打造國家區域發展‘第四極’”。這一表述變化背后有何深意?雙城經濟圈接下來如何提升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又如何推進國家戰略腹地建設?隨著2025年的開啟,答案將很快明晰。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605520
2024年12月27日,舷號為“51”的四川艦驚艷亮相,四川由此成為第7個“冠名”軍艦的省份。
作為我國自主研制建造的076兩棲攻擊艦首艦,四川艦兩天后正式出塢,滿載排水量4萬余噸,是“提升遠海作戰能力的關鍵裝備”,引發全球矚目。
可以說,這個年關交替之際,新一代軍工重器的“出世”,讓地處中國西南腹地的成渝再次走到了聚光燈下,被世界“熱議”——
五年前的今天,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首次提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式定調重慶和四川要唱好“雙城記”,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彼時,盡管各方早已意識到,須盡快在沿海三大城市群之外立起中國“第四極”,但面對內陸各區域間激烈的競爭,任坊間呼聲高漲,官方并未“下場蓋章”。
直到2023年6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以下簡稱“川渝黨政聯席會”)第七次會議舉行,官方表述中才出現了“努力打造區域協調發展‘第四極’”“共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的說法。
2024年12月30日,在川渝黨政聯席會第十次會議上,“第四極”再度被提及,稍有不同的是,雙城經濟圈新一年的目標是“打造國家區域發展‘第四極’”。
這一表述變化背后有何深意?雙城經濟圈接下來如何提升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又如何推進國家戰略腹地建設?隨著2025年的開啟,答案將很快明晰。
2025年1月3日,對成渝來說無疑是個“大日子”。它不僅意味著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第二個五年周期,同時,距離達成第一階段目標任務,也進入倒計時。
根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區域特色進一步彰顯,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
盡管規劃綱要沒有披露具體的量化指標,從經濟運行報表中,能明顯看到雙城經濟圈的進步。
圖片來源:《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2019年至2023年,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由6.3萬億元增至2023年的8.2萬億元,在全國的經濟份額占比由6.3%提升至6.5%,同時,占西部地區的比重超過30%。
2024年前三季度,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19萬億元、同比增長5.6%,增速分別比全國、西部地區高0.8個百分點、0.7個百分點。
積跬步以至千里。面對近年來愈發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雙城經濟圈實現了0.2個百分點的份額增長,并且跑到全國、西部前列,背后的付出和努力可以想見。
不僅如此,在“經濟圈”帶動下,川渝兩省市的GDP也連續跨越3個萬億級關口,邁上9萬億級臺階,占全國的比重從7.09%提高至7.16%。
投射到全國區域發展版圖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一起“共振”,形成了東西南北四向牽引、支撐全國的“鉆石菱形”格局,引領西部、服務全國的顯示度和貢獻度持續提升。
這也可以解釋,在謀劃第二個五年開局之時,川渝底氣十足地宣稱,要攜手打造“國家區域發展‘第四極’”——
加快構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體系,攜手建設成渝綿“創新金三角”、成渝中線科創走廊,高水平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突出“雙核”引領提升城市能級,積極推進國家戰略腹地建設。
按照官方說法,雙城經濟圈“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接下來如何在18.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更高質量的經濟,并且為近1億常住人口提供更高品質的生活,既是成渝的歷史機遇,挑戰亦不小。
不久前的一次公開演講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楊偉民建議,在國家“十五五”規劃編制中,直接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京津冀等區域重大戰略“并列”。
帶著更高的期望繼續向前,雙城經濟圈近期迎來重大利好,“解用電之憂”的電力通道終于來了——2024年12月27日,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正式投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淡忠奎 攝
公開資料顯示,盡管川渝很早就在開始謀劃消除兩地電力交換“卡脖子”的問題,“川渝特高壓聯網工程”從項目簽訂到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再到正式開工、投運,其實均在雙城經濟圈第一個五年建設期內完成。
不得不提的是,項目開工前夕,正值2022年夏天川渝遭遇極端天氣導致的缺電難題,保能源安全就是保產業發展“生命線”的緊迫感撲面而來。
“每年最大可從川西等地向四川、重慶負荷中心輸送清潔電能350億千瓦,相當于1千萬戶家庭1年的生活用電量。”在銅梁1000千伏變電站,國網重慶電力公司運維高級專家范文玲感嘆,特高壓來了,整個都很興奮。
據悉,作為西南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的“起步工程”,其將支撐川渝特高壓“Y”字形網架建設,未來將進一步延伸至“之”子形,最終形成川渝特高壓交流環網。
拉大來看,這一總投資286.31億元的超級工程背后,是川渝聯動西藏等地建設全國新型電力系統先行示范區的戰略布局,既完成“西電東送”能源保供任務,又兼顧成渝負荷中心的電力需求。
數據顯示,“十四五”前三年,川渝地區用電量年均增長8.4%,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4個百分點,預計2030年川渝地區用電需求將超過9000億千瓦時。
一邊筑牢發展的安全底座,一邊更要鍛造新的競爭力,創新突圍。一個例子是,成渝地區生物醫藥集群不久前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背后暗含了濃度頗高的科技攻關意味。
日前,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實驗室病理表型實驗室,城叔見到金鳳實驗室兼職課題負責人、四川省人民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醫師許川。過去一年多來,他頻繁往返于成渝兩地,既在實驗室帶團隊攻關,也回到醫院開展臨床診療與臨床實驗,充分利用學科互補,攻克“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診斷”。
根據批復,川渝首批3個共建重點實驗室分別聚焦代謝性血管疾病、數字經濟智能與安全、中藥新藥創制,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共同爭取國家重點科技任務。
跳起摸高,川渝必然需要“盤活”更多科技資源,為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截至2023年,兩地落地建設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全國重點實驗室數量分別達到11個、28個,較2020年分別增長57%、17%。
戰略加持下,雙城經濟圈的硬件投入明顯增多。據統計,2020年,川渝滾動共建重點項目為31個,項目總投資為5836億元;2024年,兩項數據分別提高至300個、3.55萬億元。
根據官方最新披露的情況,2025年,兩地將接續實施32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3.7萬億元,年度投資超4200億元。如此體量的投資,有望進一步支撐“第四極”提高發展活力。
當然,對普通人來說,交通連接無疑是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的最有體感的變化。
成渝高鐵公交化運行后,開行頻次由每20分鐘開出一列縮短至平均每5至10分鐘開出一列,兩個極核城市最快62分鐘可達。每天開出的102對動車組,日均發送旅客數量達到13.35萬人次。
而設計時速350公里并預留提速空間的成渝中線高鐵,預計將在2027年底建成通車,助力兩地更密集的“來來往往”。
與此同時,在更多普通人看不到的領域,深層次的要素流動也在緊鑼密鼓推進。比如探索項目共推機制、政策共享機制、協調共商機制,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的發展要素在經濟圈內高效流動、碰撞,形成更多的發展合力。
因為對照“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要求,雙城經濟圈目前仍面臨不少發展制約,包括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偏弱、產業鏈分工協同不高、城鄉發展差距較大等,需要進一步在“川渝大市場”中尋求更大的發展動能。
不久前,中辦、國辦聯合發布《關于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意見》,提出要形成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其中要求結合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實施,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
成渝顯然有這樣的條件。
“新田港二期規劃新建4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主要的貨源是以散貨為主,包括煤炭和鐵礦石等。”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EPC項目經理周學表示,新建二期工程年吞吐能力1477萬噸,由重慶方面和四川方面共同投資占股,分別持股55%和45%,輻射川東北、渝東北,以及陜西、貴州大部分區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淡忠奎 攝
以達州運輸需求最大的達州鋼鐵為例,預計每年將為其節省物流成本約3000萬元到5000萬元,川渝交通運輸市場一體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前,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川渝高竹新區已取得行政主體資格和權限,加快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接下來,川渝將強化改革聯動,共建大市場,爭取在市場準入、交易機制等方面取得更大進步。如果進展順利,這將是雙城經濟圈新一個五年“再起跳”的關鍵跳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