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06 13:34:24
近日,蘋果公司同意支付9500萬美元(約合6.96億元人民幣)和解一項涉及Siri侵犯用戶隱私的集體訴訟。
每經編輯 孫志成 畢陸名
據央視財經,法新社報道,近日,蘋果公司同意支付9500萬美元(約合6.96億元人民幣),以和解一項針對該公司語音助手Siri,侵犯用戶隱私的集體訴訟。
據報道,這項集體訴訟的原告指控,蘋果手機等設備搭載的語音助手Siri,在無意間被激活后,會將所聽到的私人談話內容發送給蘋果公司。有原告聲稱,當談話提及某家餐廳或服飾品牌后,他們會接收到與其相關的定向廣告。在未經過用戶同意的情況下,這些談話內容通過Siri獲取并分享給了廣告商等第三方。
法新社報道稱,這項和解協議最終還需要得到法院的最終批準才能生效。盡管蘋果公司同意向提起集體訴訟的消費者支付巨額和解金,但堅持否認存在任何不當行為。蘋果公司表示,他們始終致力于保護用戶隱私,并強調在2019年關于承包商意外收聽Siri錄音的丑聞之后,公司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加強隱私保護。
據證券時報,這份和解協議涵蓋了2014年9月17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間使用Siri的美國用戶,涉及數千萬人。每位參與訴訟的用戶最多可為5臺Siri設備申請賠償,每臺設備最高可獲得20美元。此外,蘋果公司需在六個月內永久刪除2019年10月前收集的Siri個人音頻記錄。
蘋果公司起初堅稱Siri的激活有著嚴格的技術判定,只有檢測到特定喚醒詞時才會啟動工作流程,不存在所謂“偷聽”行為。然而,隨著技術專家深入研究以及更多用戶提供證據,蘋果面臨的輿論壓力與日俱增。在漫長的司法博弈中,雙方不斷提交證據,進行聽證辯論。最終,蘋果公司選擇以巨額和解金平息這場風波,以避免進一步的聲譽損害以及可能更高的法律賠償。
這并非智能語音助手領域首次遭遇此類訴訟。此前,亞馬遜的Alexa也曾被質疑過度收集用戶信息,有用戶發現Alexa設備在待機狀態下會莫名傳輸數據,引發外界對其隱私政策的擔憂。谷歌助手同樣在數據使用透明度上受過詬病,用戶不清楚自己的語音指令被如何處理、存儲期限有多長等問題。
蘋果此次和解,某種程度上給其他擁有智能語音助手的廠商發出警示,即在追求技術創新、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仍需將數據隱私保護置于首位。
編輯|孫志成 畢陸名 蓋源源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財經、界面新聞、證券時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