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06 21:48:24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每經編輯 陳旭
1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顯著提升,各類調節資源發展的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更加完善,各類調節資源調用機制進一步完善。通過調節能力的建設優化,支撐2025~2027年年均新增2億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納利用,全國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
近年來,我國以“風光”(指風電和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裝機量快速增長。在此背景下,電力系統的靈活性調節需求也大幅增長。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衛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不同于傳統電力系統中的主體電源可以提供穩定出力,新型電力系統的主體電源出力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這就要求大幅度提升系統調節能力,以保障發用電曲線相匹配和電力供需平衡。
建設一批新型儲能電站
《實施方案》提出,著力提升火電調節能力。按照2027年實現存量煤電機組“應改盡改”原則制定靈活性改造推進方案。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探索煤電機組深度調峰,最小技術出力達到新一代煤電升級有關指標要求,并確保煤耗不大幅增加,機組涉網性能符合系統運行要求。鼓勵煤電企業結合市場需求自主配置調頻儲能。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適度布局一批調峰氣電項目,進一步提升氣電調峰能力。
改造或建設一批調度機構統一調度的新型儲能電站。推動具備條件的存量新能源配建儲能實施改造,由電力調度機構統一調度運行,提升調用水平。在統籌安排各類調節資源建設規模基礎上,結合系統供電保障和安全穩定運行需要,優化選擇適宜新型儲能技術,高質量建設一批技術先進、發揮功效的新型儲能電站。
對此,林衛斌表示,系統調節能力建設需要多措并舉,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是傳統火電,這涉及火電的新建、改造和退出等問題,推進煤電、氣電向支撐性和調節性電源轉變;
第二是儲能,包括抽水蓄能、新型儲能和氫儲能等,預計到2060年各種儲能裝機規模可能達到15億千瓦左右;
第三是用戶側資源,通過挖掘用戶側資源參與系統調節,調節發用電曲線,更好地保障電力供需平衡。
深入挖掘負荷側潛力
《實施方案》提出,深入挖掘負荷側資源調節潛力。優化省內負荷布局,以市場化方式引導具備條件的可調節負荷參與電力運行調節,明確以虛擬電廠、智能微電網等方式規范化、規模化、常態化、市場化參與系統調節的方案,健全完善負荷側響應資源的調度運行機制和市場交易機制,實現可觀、可測、可調、可控。
林衛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解釋,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過程中,隨著新能源大規模接入,系統對靈活性的需求日益提高。系統靈活性不僅可以通過供給側的調整來實現,用戶側還有大量資源可以參與電力系統調節。比如通過負荷聚合參與的需求響應、車載動力電池的利用、用戶側儲能系統等。用戶側資源不僅能夠增強系統的靈活性,在很大程度上還可以節約建設成本。
《實施方案》還強調,探索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水風光基地一體化調用。結合市場、價格等機制,試點探索沙戈荒基地和水風光基地一體化協同調用機制,優化基地整體涉網性能,提升穩定支撐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金明近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沙戈荒”基地基荷電源匹配困難。“沙戈荒”基地項目以風電光伏為主,缺乏基荷支撐,系統調節能力不足,對系統安全及電力調劑產生不利影響,需要進一步出臺燃氣電站、光熱電站等基礎負荷的能源政策,鼓勵西北區域水電項目擴機和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和開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