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 2025-01-08 16:59:07
產業園區被視為未來全球最具創新力的“一平方公里”。由高校研發機構、上下游的企業、孵化器、服務機構聚合而成的生態圈,是一座城市產業迭代升級、增強發展優勢的關鍵所在。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當前,成都正瞄準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方向發力,推動新年的“開門紅”,產業園區是立足當前、加壓突破,著眼未來、前瞻布局的“戰場”。
新年伊始,成都發布、紅星新聞記者奔赴全市產業園區走訪調研,探尋產業新“區”勢。即日起推出《2025新“區”勢》系列報道,邀您共同關注成都在新一年“立園滿園”的壯闊風景。
位于雙流區的成都芯谷,還很“年輕”。這個起步于2018年的產業園區依托中國電子、中國電科、中物院成都科學中心等產業龍頭打造,規劃面積37.6平方公里,目前產業凈承載空間約4平方公里。但這里,卻是成都創新涌流的一塊活力之地。
作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主陣地、集成電路的創新策源地和產業聚集區,園區現有“四上”企業58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專精特新企業15家,建成科技創新平臺20個、產業技術與科技創新服務平臺13個。
▲成都芯谷
一個直觀的數據,見證園區的價值。2024年,在園區4平方公里的產業凈載體空間里,產生了近百億的產值和營收。以“畝均論英雄”,年輕的成都芯谷,可算成都園區體系中的一顆耀眼明珠。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走進成都芯谷,探尋該園區快速成長的“秘訣”。
“沒有圍墻的大學”
讓高校和企業親密碰撞
如果說成都高新區是成都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的主力軍,以大項目、大企業的集聚為代表;那么成都芯谷就是這塊拼圖上的生力軍,以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集聚為特色。尤其在自主、安全、可控的硬科技支撐方面,芯谷誕生了不少的“中國造”前沿技術。
如園區內的“鎮園之寶”華大九天,是國內率先投身EDA研發的企業之一,在集成電路設計軟件研發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中電九天,打破泛半導體制造核心軟件被國外頭部企業長期壟斷和封鎖的被動局面。自落戶成都芯谷以來,兩家企業已成長為成都市集成電路和工業互聯網等產業鏈“鏈主”企業,發展速度矚目,帶動效應顯著,而園區也初步構建了“央企帶動,大中小微企業聯合創新”的產業發展格局。
▲成都芯谷
園區的創新力從何而來?紅星新聞記者在園區發現了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沒有傳統的校門、圍墻和門衛,學生們都在寫字樓里學習研究,幾分鐘的路程之后,就能步行到園區內的企業去實習。這里的學生,研一在校內上課,研二研三去企業實習,實現了上學與就業的無縫銜接。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新型產業學院
2023年11月,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與雙流區政府共建的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新型產業學院(以下簡稱新型產業學院)在成都芯谷誕生。目前,共計500余名師生常駐新型產業學院工作、學習和創業,入駐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產業學院、集成電路產業學院、區塊鏈產業學院3個產業學院,同時入駐的還有7個國家級、省部級平臺以及24個科研團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新型產業學院的學生正在學習
在成都芯谷研創城內新型產業學院的三樓,紅星新聞記者看到了產教融合的一幅縮影。同一樓層內,既有網絡空間安全產業學院的實驗室,又有成都賽寧網安科技有限公司的辦公室,還有四川省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的辦公室,實現了高校、企業與協會的親密碰撞。
“以前的科技成果轉化是從學校走向企業,學校有了專利成果后拿到生產線上去轉化;現在的模式是從企業走向學校,企業有需求直接對接學校團隊,團隊來幫助他們落實解決問題。與產業端緊密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更有生命力!”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雙流新型產業學院管委會主任陳智勇表示,中小企業研發能力有限,組建博士團隊成本太高,由高校提供人才和技術資源向企業輸送,達到了技術協同攻關的目的,對于高校來說,培養有實操能力的人才,讓學生把論文寫在了企業里、寫在了生產線上。
2024年1月正式入駐以來,新型產業學院已引進落地科技項目10多個。與此同時,園區的企業也與新型產業學院湊在一起燃燒“腦花”。比如華大九天的核心技術人員直接走到學校的課堂,去給研究生上課,成為產業教授。園區引入的人才團隊也可為學校所用,一位海歸博士后入駐園區中科芯未來創新平臺后,園區牽線嫁接資源,該博士后也成為了新型產業學院的產業教授,從應用端到產業端來參與學校的技術創新。
▲成都芯谷工業互聯網(成都)創新中心
身份轉換中,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融合,讓創新在高校,應用在企業,轉化在雙流。
目前,成都芯谷引進了中國信通院成渝研究院、賽迪研究院四川分院、工業互聯網(成都)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中科芯未來等孵化器,支撐研發創新、技術交易和項目孵化,構建起產業創新服務生態。
“中心的落地帶動了很多服務商的落地,更有利于助力產業集群的發展。”成都市工業互聯網發展中心副主任姜陳升表示,工業互聯網(成都)創新中心是四川省首家沉浸式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該中心落地芯谷后,成功聯合中電九天、川開電氣共同申報了工信部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為區域企業智改數轉賦能。“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鏈接成都芯谷在高端軟件等領域優勢企業資源,推動工業互聯網產業鏈的整合協同,打造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
企業接踵而至
讓服務和環境做到心坎上
去年10月成都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之后,成都芯谷接連簽下兩個大項目——
成都華興大地科技有限公司,將在芯谷落地微波毫米波先進集成系統智能制造基地,預計今年一季度動工建設;成都奇航系統集成有限公司,將在芯谷投資建設特種高性能風機研發生產基地。同時剛簽約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投資20億在芯谷建立西南智造基地,計劃落地人工智能、無線通訊、衛星導航等業務。
“這些企業都將是園區未來的‘鎮園之寶’,未來會賦能整個園區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可以說我們聚焦硬科技制造拿出了實實在在的動作。”頻頻簽下大單,企業接踵而至,成都芯谷發展服務局相關負責人難掩喜色。
企業奔著什么而來?這位負責人提到了園區的招商優勢:芯谷不僅緊鄰機場,還擁有位于中心城區、周邊配套完善的上千畝工業用地;園區落地了中電子、中電科、株洲宏達等電子信息龍頭企業,擁有帶動產業集聚、開展鏈式招商的良好條件,同時,也能依托雙流區已落地的比亞迪半導體等重大項目,開展跨園區產業協同,就近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
▲成都芯谷人才公寓歸心谷
走在芯谷,37.6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由“井”字形綠帶貫穿,絕大部分的都是生態綠地和已經建成的城市功能配套。以核心區域的研創城為例,已建成的650畝土地上,覆蓋了7家食堂、6個小超市,還有咖啡店、音樂博物館、中央綠地公園等休閑設施,學校、體育館等文體設施。綠地之間,坐落著一棟棟小別墅,都是企業研發辦公的空間,視角最好的高樓則是園區的人才公寓,可滿足青年人才的“拎包入住”。中午時分,草坪和樹蔭間,處處可見手舉咖啡、曬著太陽的“打工人”,愜意的神色溢于臉上。
芯谷的軟環境,不僅在于生活條件的舒適,還在于辦公條件的便捷。
芯谷幸福中心,是企業辦事的集成地。一樓有規自、環保、住建、人社、行政審批等部門派駐的相關人員駐園服務;二樓入駐空港商業保理、聚源融資擔保、空港創業投資、空港源創私募基金等平臺公司,聚焦區域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領域,提供各類金融服務產品。此外,還有茶室、書吧、器械健身區等配套服務功能區,為園區企業員工提供多樣多彩的休閑聚會和交流展示場所??梢哉f,企業所需的軟服務和生活配套,均能不出園區就近完成。
▲成都芯谷企業幸福中心服務窗口
而這樣的園區運營,并不需要一支龐大的隊伍。
“服務局管37.6平方公里,加上班子成員只有27個人”,成都芯谷發展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芯谷發展服務局是兼具政府管委會職能以市場化方式運作的法定機構,是園區管理機制改革的創新。
從人員構成來說,園區發展服務局的黨組書記由雙流區區領導兼任,這就意味著在資源調動和整合能力上要比傳統政府部門更強;同時面向社會招聘員工,根據員工的貢獻來配套薪酬、動態調整,這就避免了成為養老的“后花園”。
▲成都芯谷創客星
對于2025年即將迎來的發展,成都芯谷發展服務局充滿信心。上述負責人表示,今年成都芯谷將聚焦硬科技制造業,推動已簽約的項目實際動工建設,并與大院大所大企業加強緊密合作,開展產業鏈的招商。同時,除了“外引”也要“內育”,在園區內部培育“鎮園之寶”,特別關注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的成長,發揮園區科創生態完善的特點,進一步搭建好科創平臺、院校和園區企業的資源對接交流,讓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就近就地轉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