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09 12:18:35
1月8日,以“自信自強、向陽生長”為主題的“繁星閃耀”微短劇產業發展會議在東郊記憶·演藝中心舉行。會上發布了“繁星指數”年度行業洞察報告,并宣布成立中國西部微短劇產業基地及微短劇聯盟。2025年1月7日至9日,首屆“繁星閃耀”微短劇年度盛典采用“1+1+1+N”的形式,聚焦行業發展。微短劇年度盛典,緣何在成都舉辦?或許少不了三個關鍵要素:成都特色、產業基礎、全媒體融合。
每經編輯 唐元
1月8日上午10時,以“自信自強、向陽生長”為題,“繁星閃耀”微短劇產業發展會議在東郊記憶·演藝中心拉開帷幕。
會議上,“繁星指數”年度行業洞察首次面向社會公開發布。“中國西部微短劇產業基地”項目發布,微短劇聯盟成立,推動產業協同發展;行業頭部企業、專家齊聚,共同展望微短劇產業未來發展。
2025年1月7日至9日,成都傳媒集團攜手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西安交通大學在成都成華區東郊記憶舉辦首屆“繁星閃耀”微短劇年度盛典。本次盛典以“來成都,看見微短劇發光的力量”為主題,采用“1+1+1+N”的形式,全方位聚焦微短劇行業發展,為產業注入強勁動力。
微短劇年度盛典,緣何在成都舉辦?或許少不了三個關鍵要素:成都特色、產業基礎、全媒體融合。
會議現場,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院長汪文斌發布了《“繁星指數”2024微短劇行業年度洞察報告》。
報告提到,川劇變臉、成都傳統技藝蜀錦蜀繡等成都元素、成都特色,在短劇市場中備受歡迎,“成都特色在短劇中擁有很高的吸引力,方言方面,觀眾對四川話也呈現出很高的興趣。”
文旅微短劇中,四川微短劇的貢獻不容忽視,選送的劇作數目位居全國前列。其中,《關于我的祖宗是諸葛亮這件小事》等微短劇,不僅獲得了觀眾的較高評價,也提升了成都的文旅形象。
在汪文斌看來,“取景于成都的微短劇,給全國觀眾帶來對天府之國的嶄新認識”。
“成都登頂微短劇用戶最想旅居的城市,成都的美食、氣候、生活氣息、休閑氛圍等優勢明顯,成為吸引用戶的重要條件。”
汪文斌認為,“可用于微短劇敘事的成都故事,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未來,文旅微短劇與地方宣傳將進一步結合,成為地域文化對外輸出的重要窗口。”
此外,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教授楊琳在會議結束后表達了她對成都微短劇發展前景的期待,在她看來,成都既有傳統文化的底蘊又有現代都市的活力,此次“繁星指數”選擇在成都發布,正是因為在前期數據分析中,專家組看到了觀眾們對微短劇中成都元素的高度關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楊錚指出,廣電總局發布的微短劇相關政策,正助推微短劇行業向善向好發展,不斷推動微短劇精品化。
提到此次繁星盛典在蓉舉辦,他表示,“成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活躍的創新氛圍和強大的產業支撐能力,曾經推出《逃出大英博物館》現象級的微短劇作品,選擇在成都引入并發布繁星指數是成都與繁星指數的一次強強聯手,通過發布年度傳播平臺、創作機構案例將激勵更多機構參與微短劇創作生產。借此東風趁勢而上,成都完全有能力打造全國微短劇行業產業資源對接服務集散地。”
成都微短劇的行業基礎和人才同樣是“繁星指數”選擇在成都面向社會發布的原因。
楊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成都有非常好的發展微短劇的基礎,不管是從知識產權以及產業園區的建設,或者制作人才隊伍品質等方面,成都都走在全國微短劇生產和宣發的前列。”
中廣聯合會微短劇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躍明的觀點是,成都是一個充滿活力、年輕態的城市,同微短劇這一新興文化業態的氣質不謀而合。
此外,成都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旅游景區資源,且擁有眾多高校。在現有的微短劇人才市場中,學院派長期穩定的人才輸出和社會機構的短期速成相輔相成,構成微短劇人才的主要供給方。
成都豐富的教育資源,與本土高校合作,打造的實踐教學和實訓基地,培養的微短劇創作、導演、表演、后期制作人才,都為微短劇的政策施行、在地拍攝與長期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汪文斌認為,成都媒體活躍的創新氛圍和產業拓展能力正在逐年得到行業的認可。
在他看來,四川省包括成都在內的整個廣播電視技術和網絡視聽影響力均走在全國行業的前列,無論是在成都舉辦的四川電視節,還是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每一個都是在風口之上抓住了機會。
“如果說四川電視節是抓住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廣播電視發展的利好機會,那么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則是屬于網絡視聽時代的盛典,如今恰逢網絡微短劇行業蓬勃發展,正是需要將新業態和新增長結合的時候。”
汪文斌在多年從事媒體研究中發現,成都在傳媒融合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通過對內容、技術、用戶以及品牌等各方面的整合來適應全新的傳播環境并進行穩健轉型,以此推動整個媒體行業的發展。
此外,四川以及成都的媒體除了在傳統媒體跟新興媒體的網絡媒體融合,更是通過“互聯網+跨界”戰略實現積極穩妥地轉型,融入到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甚至是邁入更為廣闊的天地,重新界定和定義了媒體的內涵。
可以窺見的是,深度融合是媒體主流發展模式,也給產業帶來了更大的機會和增長空間。
“此次借勢‘繁星閃耀·微短劇年度盛典’的成都傳媒集團就具有高度的行業敏銳性。”汪文斌認為,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是時代發展下的必然趨勢,尤其是在網絡微短劇領域,對于四川和成都媒體而言,如今“風勁正是揚帆時”,應該在新賽道、新空間里尋求融合發展的新機遇。
據悉,成都傳媒集團正布局新賽道,搶抓微短劇風口,聯合中廣聯在成都發布繁星指數,打造全國微短劇權威指數風向標,構建“1基地+3園區+N場景”的微短劇產業生態。
“1基地”是指中國西部微短劇產業基地——成都智媒體城;“3園區”包括中國西部微短劇內容創作園——四川網絡文學產業園、中國西部微短劇拍攝制作園——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和中國西部微短劇機構孵化園——東郊記憶·國際時尚產業園;“N場景”涵蓋了成都豐富的歷史文化地標、城市文化街區、現代時尚場景和熱門景區景點。
這一系列舉措將助推微短劇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使微短劇成為成都又一張城市名片,也有望吸引產業鏈各端機構匯聚,進一步推動本地人才的培養與產業環境的優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