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09 17:19:38
“2025全國網上年貨節”已于1月7日正式啟動。本屆年貨節既是商務部今年首場線上重點活動,也是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場全國性網絡促消費活動,將持續到2月5日。與往屆相比,本屆年貨節首次采用“3+N”形式,即以3場重點活動為主線,聯動各地、各平臺,圍繞春節餐飲購物、文娛旅游等消費熱點,舉辦更多更具特色的消費活動。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1月9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發布會上介紹,中國—馬爾代夫自貿協定已于今年1月1日生效實施。在貨物貿易方面,雙方最終實現零關稅的產品稅目數和進口額占比均超過95%。同時,中國—新加坡自貿協定進一步升級議定書已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議定書的生效實施將不斷深化中新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伙伴關系。
“截至目前,我國已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3個自貿協定,自貿伙伴遍及五大洲,自貿區網絡不斷擴展深化。自貿協定的內容和質量也在不斷豐富提升,服務貿易和投資負面清單,以及標準合作、數字經濟等新內容已成為我國新簽署自貿協定的‘標配’。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積極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持續高質量實施已生效自貿協定,使其更好惠及我國與自貿伙伴的民眾。”何亞東表示。
何亞東在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商務部2025年首場線上重點活動“2025全國網上年貨節”于1月7日至2月5日期間舉辦。本屆年貨節有哪些特點?
對此何亞東表示,“2025全國網上年貨節”已于1月7日正式啟動。本屆年貨節既是商務部今年首場線上重點活動,也是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場全國性網絡促消費活動,將持續到2月5日。
與往屆相比,本屆年貨節首次采用“3+N”形式,即以3場重點活動為主線,聯動各地、各平臺,圍繞春節餐飲購物、文娛旅游等消費熱點,舉辦更多更具特色的消費活動,共同迎接蛇年新春。
3場重點活動包括,一是“2025全國網上年貨節”啟動儀式,1月7日已在江西舉辦。江蘇、河南、陜西、廣州等地也舉行了年貨節專場啟動儀式。二是“絲路電商過大年”活動,將于1月22日在上海首次舉辦。三是中國(廣西)—東盟網上年貨節,這個活動已于2024年12月31日在南寧啟動。
總體看,本屆年貨節呈現四方面特點:
一是更加注重品質消費。各地順應生活品質升級需求,在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基礎上,增加老字號、國貨潮品、在線旅游等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
二是更好展現非遺文化。各地把促消費與文化傳播相結合,積極放大春節非遺效應,打造具有年俗年味的消費場景。推出“非遺民俗展演”“非遺傳承人走進直播間”等特色活動,讓消費者互動式、沉浸式體驗當地年俗。
三是更多引入全球好物。各地將內外貿一體化作為重要活動內容,“產地直發”“工廠直供”等方式讓更多絲路云品、外貿優品直連年貨市場。
四是更深促進融合消費。各地積極探索融合發展新模式,通過“線下展銷+線上直播”,全方位展示推廣本地特色產品。電商平臺利用數字技術,推出“冬日環游記”“中國年味之旅”等活動,商旅文體健融合促消費。
2025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迎來生效實施三周年。RCEP實施三年來有何亮點?對未來有何期待?
何亞東在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表示,RCEP是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協定。生效實施三年來,影響力持續擴大,深化了區域成員貿易投資合作,成為亞太經濟一體化主渠道。
一是RCEP機制建設不斷完善。2024年中方擔任RCEP非東盟方輪值主席國期間,全力推動RCEP達成新成員加入程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RCEP支持機構也在去年正式投入運作。目前,斯里蘭卡、智利已提出加入RCEP的正式申請,還有一些經濟體對加入RCEP表達了濃厚興趣,RCEP吸引力和影響力正不斷提升。
二是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RCEP進一步放寬了區域內貨物、服務、投資等市場準入,域內營商環境更加優化,要素流動更加自由便利。特別是RCEP原產地累積規則、快件6小時通關等政策有利于推動區域內貿易發展。2023年,RCEP區域貿易總額達5.6萬億美元;區域吸引綠地投資金額達2021年的2.2倍。
三是有效鞏固我國外貿基本盤。RCEP生效以來,我國與RCEP成員的貨物貿易占我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保持在30%以上;2023年達到12.7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6.3%。2024年1至11月已達12萬億元,同比增長4.4%。
“作為RCEP最大經濟體,中國將繼續全面高質量實施RCEP,為推動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實現區域共同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何亞東強調。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懷水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