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09 19:09:44
根據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1月8日發布的消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找礦集中攻堅行動中,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內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新發現西昆侖-松潘-甘孜長達2800千米的世界級鋰輝石型鋰成礦帶。累計探明650余萬噸,資源潛力超3000萬噸。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董興生
我國鋰礦找礦有了重大突破!
根據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1月8日發布的消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找礦集中攻堅行動中,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內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新發現西昆侖-松潘-甘孜長達2800千米的世界級鋰輝石型鋰成礦帶。累計探明650余萬噸,資源潛力超3000萬噸。
根據相關地質專家去年發表的論文,“松潘-甘孜-西昆侖成礦帶”的中部具有巨大找礦潛力,Li2O資源量有望達到超大型規模。礦帶中段區域則位于青海與四川交界處。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資料圖)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的消息顯示,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推動下,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各省地勘單位和礦業企業,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找礦集中攻堅行動,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內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鋰輝石型、鹽湖型、鋰云母型鋰礦新增資源量均超千萬噸,使我國鋰礦儲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從第六位躍升至第二位。
其中,新發現西昆侖-松潘-甘孜長達2800千米的世界級鋰輝石型鋰成礦帶。累計探明650余萬噸,資源潛力超3000萬噸,極大豐富了我國鋰礦種類,拓展了找礦范圍,為我國鋰礦勘查開發提供了新方向和潛力,引領了新疆、四川、青海等地區鋰礦找礦示范,有力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經過調查評價,我國鹽湖鋰新增資源量達1400余萬噸,躍居僅次于南美鋰三角和美國西部的全球第三大鹽湖型鋰資源基地。攻克江西等地區鋰云母提鋰技術難題,提高了鋰云母型鋰礦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性,新增資源量超1000萬噸。這一突破將促進湖南、內蒙古等地區形成找礦新局面,成為鋰資源重要增長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鋰輝石礦脈的突破來看,川西區域是這輪鋰礦找礦的突破重點。去年10月,自然資源部公布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我國鋰等稀有金屬成礦理論創新與找礦突破》獲自然資源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該作品獲獎原因之一是,系統總結了我國鋰、鈹成礦規律,全國劃分12個鋰礦帶和7個鈹礦帶,首次提出松潘—甘孜與西昆侖組成一巨型鋰成礦帶;在四川、新疆、湘鄂贛等地提交一批新區新類型新層系的鋰等稀有金屬遠景區靶區,奠定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基礎。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王登紅發表的一篇論文,對“松潘-甘孜-西昆侖成礦帶”有具體的闡述。在其東段的川西地區,甲基卡礦田發現了Li2O儲量88萬噸超大型X03號脈礦、可爾因礦田發現了Li2O儲量達50萬噸超大型李家溝鋰礦和黨壩礦床新增66萬噸Li2O儲量;在其中段的青海與四川交界處,新發現的扎烏龍-草隴鋰輝石偉晶巖礦區,Li2O資源量有望達到超大型規模;在其西段的新疆大紅柳灘礦田,新發現了白龍山、大紅柳灘南、507道班等大型-超大型鋰礦床;該成礦帶向西還出了國界,在阿富汗境內發現了Li2O儲量超100萬噸的Pasgushta等鋰輝石偉晶巖礦床。
一上市鋰企高管表示,公司也在關注“松潘-甘孜-西昆侖成礦帶”。上市公司相關公告也援引了上述部分內容。
隨著鋰礦話題度不斷提高,類似甲基卡、李家溝等礦脈帶已為人熟知。而“松潘-甘孜-西昆侖成礦帶”還涉及一些尚未被上市企業關注的其他礦脈帶。
比如,位于青海與四川交界處的扎烏龍-草隴鋰輝石偉晶巖礦區具有巨大鋰找礦潛力,Li2O資源量有望達到超大型規模;“松潘-甘孜-西昆侖成礦帶”往西經帕米爾高原延伸至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脈,產出Li2O儲量超100萬噸的Pasgushta等鋰輝石偉晶巖礦床,構成亞洲"鋰腰帶"。
需要注意的是,扎烏龍礦田研究程度較低,但該地區具有巨大找礦潛力。理由在于,扎烏龍礦田位于“松潘-甘孜-西昆侖成礦帶”中部,是關聯松潘-甘孜和西昆侖地區的關鍵支點。2019年,四川地調院根據地表測量,預測14號脈周邊地區的鋰資源量可達70萬噸。
當然,從現有的鋰礦分布看,“松潘-甘孜-西昆侖成礦帶”包括川西康定市甲基卡、雅江縣木絨、金川縣李家溝、馬爾康市黨壩,以及新疆白龍山等5處超大型鋰礦床(Li2O>50萬噸)、11處大型鋰礦(50萬噸>Li2O>10萬噸)、7處中型鋰礦床(10萬噸>Li2O>1萬噸)、2處中型鈹礦床(1萬噸>BeO>2千噸)、3處小型鋰礦床(Li2O<1萬噸)。
針對這部分區域的鋰礦資源,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占據先機,比如融捷股份、盛新鋰能、寧德時代、川能動力、國城礦業等。去年12月,國城礦業還公告了鋰礦增儲進展——公司黨壩礦區累計查明礦石量8425.5萬噸,其中氧化鋰高達112.07萬噸,較此前已查明資源量含氧化鋰68.07萬噸,增幅高達64.64%。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